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586260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木叶”(教参:课文说明 ) 课文表明 第一段,表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表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开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表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段,表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辈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

2、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拟,“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第五段,表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不大想到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而“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十分一致的。作者以周邦彦的词为例加以表明。 第六段,表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枯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正因为有这个特征,所以?九歌中的“木叶才如此生动。而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是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

3、“黄叶,是在蒙蒙细雨中,没有枯燥之感,因此都与“木叶的形象不同。至于“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木叶的“叶,有缠绵的一面,“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而“落木就连“叶这个字所保存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第七段,表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异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至三段为第一局部,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四至六段为第二局部,表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盛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异,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