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施工监理细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85826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明施工监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施工监理细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文明和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一、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定,并依照IS0014001标准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把环境保护列为主要内容之一,制定出以“方便居民生活,利于生产发展,维护环境卫生”为宗旨的环境保护措施,达到江苏省文明安全工地标准。二、目标监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三、监理工作范围和任务监理组环境保护监理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使公路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如噪声、废气、污水等污染物排放应达标、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对营运和施工期的环境而配套建设的环

2、保工程进行施工监理,确保“三同时”的实施。三、监理工作依据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2、国家有关的条例、办法、规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关于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等。3、地方性法规、文件4、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及批复5、工程设计文件6、监理合同及工程建设合同四、监理工作原则由于环境保护监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监理组在从事工程环境保护监理活动中,将严格遵

3、循“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监理原则,坚持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在工程与环保有联系和交叉时,积极主动做好协调和指导工作,为公路施工的环保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帮助工程建设有关各方共同完成建设过程的环保监理任务。五、 监理工作程序建立监理组环境保护监理机构1、组织环境保护监理交底会和有关协调会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环境保护方案3、审核工程材料、设备的环境性能指标4、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编制环境保护监理规划编制单项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按照实施细则进行环境保护监理1、督促施工单位履行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条款2、现场检查、监督并发布各项指令、文件及协调管理3、结合环境监测数据

4、,及时调整环保监控力度4、编写工作纪录、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工作总结等。向业主提交环境保护监理资料和报告编制环境保护监理报告书,参与工程竣工及环境保护验收六、监理工作内容及方式环保监理工程师在开工前须熟悉环评中的相关要求和内容,对施工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按照施工进程实施动态管理。工作方式主要以工程监理的方式进行,以日常巡视为主,辅以必要的环境监测,以便及时调整环保监控力度。1、施工准备阶段:1)参加设计交底,熟悉环评报告和设计文件,掌握沿线重要的环境保护对象,了解建设过程的具体环保目标,对敏感的保护目标作出标识;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对施工方案中环保目

5、标和环保措施提出审查意见;3)审查施工单位的临时用地方案是否符合环保要求,临时用地的恢复计划是否可行;4)审查施工单位的环保管理体系是否责任明确,切实有效;5)参加第一次工地会议,提出环保监理目标和环保监理措施和要求。2、工程施工阶段:1)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中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2)对施工现场、施工作业进行巡视或旁站监理,检查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3)监测各项环境指标,出具监测报告或成果;4)向施工单位发出环境保护工作指示,并检查指令的执行情况;5)编写环境监理月报:6)参加工地会议:7)建立、保管环境保护监理资料档案;8)处理或协助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处理突发环保事件。根

6、据施工区污染源分布情况,监理工程师定期进行巡视,对特别关心的节点可以进行旁站监理,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环境监测,巡视和旁站监理的情况,均予以详细记录。1)、生活服务区生产服务区潜在环境影响项目序号活动内容潜在影响食堂1油锅炉灶油灶1.漏油 2.能源消耗 3.产生油烟2油烟机1.油烟排放 2. 噪声3废弃物污水1.污水 2.废物 3.能源消耗4冰箱1.产生有害气体办公室1空调1.产生有害气体2电脑手机使用1.产生辐射3复印机打印机1.产生有害气体 2.噪声 3.废物回收4生活用水用电1.能源消耗5纸张使用及废弃1.资源消耗 2.废物回收宿舍1生活垃圾1.资源消耗 2.废物处置 3.有害气体2生活用水

7、1.资源消耗 2.污水3厕所1.水污染 2.土壤污染停车场1车辆1.资源消耗 2.有害气体 3.污水 4.噪声供电设施1发电机1. 噪声2.资源消耗 3.油料污染对生活服务区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1.1生活服务区污水和洗车污水,不得排入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88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排入其它水域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水质标准,不符合时要进行水质处理,如油污水应进行隔油处理。机械和车辆最好由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维修。1.2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3.4.6的污水排放评价,当取样测试有害成分含量值高于排放标准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1.3 生活垃圾堆放点应选择30m范围内

8、无生活用水和渔用水体的废弃沟凹或废弃干塘。堆放点应无直通沟道与邻地相通。不得向垃圾点内排放生活污水。如施工人员集中,生活垃圾需增加处理设施和加强管理,人员较多时可增设垃圾筒。1.4 施工单位生活服务区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生活服务区在整个施工期都存在,因此在不同阶段执行相应的标准。服务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噪声源是备用的柴油发电机,应放置在室内,加强门窗隔声,并在进风口、出风口安装消声器。1.5 施工人员如自建宿舍,应配套建设简易厕所,简易厕所尽量建成有冲洗水和粪便回收装置的流动厕所。1.6 厨房应设置排风系统。2)、临时施工道路

9、临时施工道路的周围环境的潜在影响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和水地流失及扬尘等污染。主要防治措施有:2.1 严格规划临时施工道路的路线走向,以减少植被破坏为首要原则,尽量利用现有道路,若无现成道路可利用,则应严格控制施工道路修筑边界。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临时占用土地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2.2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3.2.5的水土侵蚀量评价,结合临时道路在运行期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以及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2.3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废气、尘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2.4 施工便道应保持平整,设立施工道路养护、维修专职人员,即时洒水清洁保持运行状

10、态良好,减少扬尘污染。2.5 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的限值为昼间75dB,夜间55dB。夜间在居民区居民区附近禁止施工便道的作业,必要时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才能夜间作业。3)、临时材料堆放场临时材料堆放场的环境潜在影响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此外物料的散失和飘散污染也会影响环境。主要措施和办法:3.1 对临时借地范围要有明确的边界,以便控制对临时借地外围土地的不合理占用。若对农、林等生产用地的占用无法避免,则在施工结束后,必须恢复原有的土地利用功能。3.2 材料仓库和临时材料堆放场应防止物料

11、散漏污染。仓库四周应有疏水沟系,防止雨水浸湿,水流引起物料流失。3.3 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3.4 水泥和混凝土运输应采用密封罐车。采用敞篷车运输时,应将车上物料用篷布遮盖严密。4)、搅拌场和预制场拌和场和预制场潜在环境影响序号活动内容潜在影响1拌和场1.扬尘 2.废水污染 3.噪声2预制场1.废水污染 2.噪声 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4.1 稳定土拌和站、水泥混凝土拌和站不得设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4.2 拌和站距离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不宜小于300m,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污染。4.

12、3 拌和场和预制场地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GB12523-90)。该阶段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为昼间70dB,夜间55dB。不能达标时,夜间应停止作业。4.4 大型拌和站(预制场)应配有除尘装置;沙石料场应及时洒水;沙石装卸时应尽量降低落差。施工人员应配有防尘用具,以保护工人健康。小型临时拌和场地应离敏感点大于100m,并应尽量避开下风向有人群的时段。4.5 砂石料冲洗废水其悬浮物含量大,需建沉降池,悬浮物进行沉淀后排放。部分废水澄清后可用建筑工地洒水防尘。4.6 混凝土养护可以直接用薄膜或塑料溶剂喷刷在混凝土表面,待溶液挥发后,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

13、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离。5)、路基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地表清理及结构物拆除潜在环境影响序号活动内容潜在影响1清除草丛、树木等植被1.生态破坏 2.水土流失 2清淤1.水土流失 3结构物拆除1.扬尘污染 2.噪声污染 3.损害景观4场地内积水1.水污染 2.传播病媒5废弃物未及时处理1.废弃物流失 2.传播病媒开挖施工中表层土保护是一个重点环境保护问题,表层土流失除引起水土流失外,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平衡失调。地表清理将对沿线植被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表层土壤的剥离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主要防治措施:5.1 在施工前应明确清理对象和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破坏沿线两侧的植

14、被。对于古树名木等有保存价值的植物,应事先联系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植等异地保护的方法加以保护。地表清理物应有专门的场地用以处置,不得随意丢弃。5.2 施工清场的树木、农作物、杂草,除部分可作为肥料外,应及时清运。5.3 剥离表层土予以保存,用于其它地面的土地改良,或沿线受破坏土地的恢复。不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直接覆盖至可供耕作的其他地面;用于本地恢复的,应移至它处堆存,堆放地宜相对低凹、周围相对平缓,并设置排水设施。5.4 结构物拆除点周围30m范围内有居民点的,拆除框架混凝土结构,宜整体大部件吊装移除,减少粉尘排放,并且在拆除前应对被拆体充分洒水,保持湿润。6)、路基开挖路基开挖潜在环境影响序

15、号活动内容潜在影响1土石方开挖1.生态破坏 2.水土流失 3.资源消耗2开山1.生态破坏 2.水土流失 3.噪声(振动) 4.扬尘 5.资源消耗 6.损害景观3挖掘机、装载机等1.噪声2.漏油污染 3.扬尘 4消耗能源 5.排出有害气体 4土石方运输1.沿路洒落 2.随意丢弃5运输车辆1.噪声2.尾气 3扬尘 4消耗能源6炸药残留1.污染环境7开挖时管道破裂1.水污染路基开挖对沿线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将造成永久性的破坏;此外,土壤的剥离与开挖容易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和肥力的下降。弃渣问题在此也会比较突出,弃渣场若选址不合理,有可能导致河道淤塞而阻碍行洪、滑坡、地基下陷,以及损毁耕地、园地等土地。施工中主要措施及防治:6.1 施工前应明确开挖范围,不应仅考虑方便施工而任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