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73708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稿)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团风小学 黄小玲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是什么?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教育部

2、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二、“新课标”新在哪里?1、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这在品社中体现明显。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2、三项

3、要求突出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提出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和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3、与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

4、成就。把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判断。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中年级适当减少了写字量,高年级相应增加了写字量,小学阶段识字写字总量保持不变,仍然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4、回归传统:学生应学写毛笔字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正楷字的能力,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5、培养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标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与初中

5、课程标准形成更好衔接,有利于老师们更为系统地开展教学。以科学为例,新课标要求科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改的重点在课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课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三、我们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1.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新课程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我们许多老师都参加了多角

6、度的新课程培训,教育教学理念是到了不同程度上的转变。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还缺乏深层次认识和理解,对新课程的某些理念只是简单化、片面化的认识和理解,致使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导致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新课程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新课本,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的。在我们学校,大部分老师的课堂上逐步改变了“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不难看出,许多老师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观众,被动地接受,偶尔老师也设置探究问题,但学生没有思

7、考讨论的时间,要么回答不出来,要么回答非常肤浅,最后有的老师干脆自问自答了。学生讨论的时间太少,交流的时间太少,发言面太小,学生没有质疑的空间,师生互动很少,探究活动形同虚设。有的老师的教学一味灌输,片面追求容量大,只考虑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是否完成,没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状态,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没有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反应出老师对新课程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理解,其教学观念仍没有从传统的注入型、知识传授型向探究型、促进发展型转变;教师的课堂行为仍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仍然还是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8、方式并没有真正形成,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根本改变。其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显然与新课改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2教学追求形式,忽视了内容。有的老师的教学过于追求课堂的趣味性,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忽略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没有很好的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精选教学资料,设置探究性活动;投放的资料过多过杂,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没有相应的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很好的落实本课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我们知道,任何教学形式都必须服从于教学目的,所以教学形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要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和教学方法过杂,一方面会导致学

9、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不相符的。3.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板书的作用。随着电子白板进入课堂,那些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操作简单,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的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学内容几乎完全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完成。多媒体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如果整节课老师都在不断的按鼠标,学生目不瑕接地盯着屏幕看,注意力全集中在屏幕上,老师讲什么都不太注意了,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也不尽人意,而且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视觉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关注课堂的教学内容。另一个方面,课件是预设

10、的,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具有机械性,而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活的、有生命的过程,是不可能事先进行设计。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学设计以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是课堂的亮点,老师要是捕捉这些亮点,一边在黑板上写,一边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分析,这种“及时反馈”的优势,是预设的多媒体课件无可比拟的。此外,如果教学手段完全由多媒体承包,忽略了教学板书,还会造成教师淡化基本功的训练,影响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新课改要求老师要改革教学手段,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板书。4.课堂评价体系落后,制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深化。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其评价也应以教和学各种要素及其关系作为关注重心,如果评价体系只评教

11、师不评学生、只评教的活动不评学的活动、只评教的效果不评学的效果,这必然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教师的“自我表现”,把课堂当作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和“配角”;必然导致教师只关注教师本人的学识水平,只注重预定的教授方案和策略;这样的教学评价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模式仍停留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型”,不利与学生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制约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化。四、新课改下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全面施行带来了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体系等的深刻变

12、革。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及其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实施。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呢?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没有交流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通过交流建立起来的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2、确立教师新的职责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

13、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职责是把传递知识的过程变成越来越多地激励鼓舞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方法,同学生一起去生长知识,寻找真理。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有三个要求:一是积极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

14、论时,教师不能是清闲的,而是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该怎样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与合作。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3、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与生成交流互动是教学的本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15、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人是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强调要培养人的主体性,强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凸显人,把人作为教学的中心。没有教师作为主体的教,就不会有学生作为主体的学,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必须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所以教师教学,首先必须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价值,把教学看成自己生命的展开和提升的过程,从而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进而尊重、认同、信任学生的主体特性,自觉地解放学生,赋予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权利,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体验精神的愉悦、成长的快乐。当教师和学生都作为主体的人相遇在教学

16、中,他们自然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在交流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要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得到知识,在学习中体验、形成技能,体验各种情感。这种体验包括成功的、失败的,教师要做的是努力发挥教学艺术,为学生成功创造机会,让学生以其成功的体验促进其发展。4、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多几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让不同类型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取得发展,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新的教育理念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