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57292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12/共 6 题)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一】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世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峰, 在今后10 年内,将有8.7亿中国人生活在城市中,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同时还将有87 个 城市拥有75 万以上人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化大国。城市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和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城市化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由于人口过于集中引起的社会矛盾产生的 一系列“城市病”也随之而滋长。随着现代化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就业压力在增大,交通 拥

2、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入托难、就医难等“城市病”也日趋严重,给人们的生存环境 带来巨大挑战。为此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 “健康城市”概念。2010 年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 届综合性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世博会 第一次出现关于“城市”的主题。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人类文明进步与城市发展 的关系,紧紧抓住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的热点问题,反映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富有创意,也 体现了上海的城市特点。第1题“城市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

3、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 地称之为“城市病”。我国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急功近利 ,缺乏长远的思考和规划,重面子轻里子,对民生的关注不 够,是导致“城市病”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城市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城乡资源配置不均衡。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过度倾斜,资 源的优势使得大城市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远优于小城市,而小城市又优于 农村。这就使得人口大量且快速地向城市转移,城市的承载力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因此产生 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等问题。第二,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在规划中没有用全面、发展、统筹兼顾的方法看待问题,导

4、致城 市交通的规划不合理、城市公共设施配置滞后、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不够,而具体的问题则是 交通堵塞、就医看病难、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房价高企、水源电源紧张等。第三,城市公民的公民意识不足。公民意识不足导致市民环保意识不足,大量保有私家机动车 辆;生活消费奢侈,使用超出自身需求的消费,并大量抛弃生活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破坏公共 道德;等等。详细解答:第2题上海世博会给我们治理“城市病”提供了哪些启示? 破解“城市病”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参考答案: 根治“城市病” ,建设宜居城市,是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启示之一。世博会的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醒了我们城市形成的最初目的改善人类的生活。而现今“

5、城 市病”泛滥使得城市的宜居程度大幅降低,而我们在经济的发展中却经常忽略这个问题。世 博会各国展出的关于“城市病”的思考和解决方法,对我们破解“城市病”提供了重要参考。要想破解“城市病”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应该从宜居的角度合理 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的指导。减少重复建设、反复修改,杜绝不合理规划、环境破坏型 建设。其次,城市的建设者要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匹配城市的软硬件设施,各方面的建设同步发 展。再次,协调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乡村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人才和资源单向流动进入大 城市的现状,纾解大城市人口压力。然后,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加强道德建设。最后,破解“城 市病”

6、最根本的,还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执政的最高目标,以宜居的角度 去发展、打造城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城市、人、自然的和谐 发展,真正治愈“城市病”。详细解答:下一题(34/共 6 题)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案例二】2011 年11 月21日,由人民网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湖北武汉举行,来自全国 近百家网络媒体的代表、政府官员、相关专家学者近300 人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推动网络 媒体发展、促进网络文化繁荣之道。如何提高网络媒体的公信力,破解日益凸显的信息污染 问题,成为与会者最关注的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所长尹韵公作了题为网络

7、文化新特征与新趋势的演讲。他从三 个方面阐述了网络文化的特征:一是现在出现了更多的网络文化形态;二是网络文化表达的参 与感增强了;三是要通过法制化和道德化途径来治理网络谣言,克服虚假信息的传播。 第3题请分析国家为什么重视健康的网络文化建设。参考答案: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 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低俗文化则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只有 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促进青 少年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详细解答:第4题如何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参考答案: 网络

8、文化的发展重在建设,应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发展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的高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中国网络文化健康发展。(1)要把现有的优秀文化成果转化到互联网上来 ,同时集中资源和优势 ,做大做强网络文化平 台,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和社会知名网站建设。(2)要充分调动广大公众和网民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当中来。(3)要大力倡导依法办网、文明办网、文明上网,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使这种理念成为社会风 尚,夯实我们网络文化建设的社会基础。(4)要充分发挥舆论和公众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监督作用,使网上的有害信息、违法信息、不良 信息没有藏身之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详细解

9、答:上一题 下一题(56/共 6 题)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案例三】今年8 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新星村投票通过了首个村民公约(以下简称为公 约)。根据公约,不尊老爱幼、违背社会公德者,在惠民政策民主评议时一票否决。这份在村民中酝酿了三四个月的公约通过时,不少村民鼓掌。“奖善罚恶,这是最基本的 准则,这个公约就像面镜子,将督促大家变得更好。”60 岁的村民秦正权认为,“如果社会公 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有问题,这样的人少得到一些东西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也有人对此不认可: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不得侵犯村民的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

10、利的内容。国家相关法律及出台政策中并无道德条件,但公约 从道德上设置一票否决显然是不妥当的。如果不尊老爱幼,该受道德上的谴责,但不能因此减 少享受惠民政策的权利。第5题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材料中公约的规定? 参考答案: 公约的规定强调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符合绝大部分村民的利益要求;同时 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督促村民遵守社会道德。但公约的有些内容违背了法律的相关 规定,侵犯了村民的权利,有可能对个别村民不公平公正。详细解答:第6题 根据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区别和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参考答案: 第一,法律与道德是有区别的。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广 ,一般由法律调整的 , 也由道德调整;而由道德调整的

11、不一定适用于法律调整;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传统力量以及 人们的自律来维持,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材料中的公约是希望用强制力来 维持道德规范,但有些内容侵犯了相关法律。第二,法律与道德互相依赖,互为支撑。法律是手段,道德是目的;法律是道德的保障,道德是法 律的基础。公约符合大部分村民的利益要求,对于公约中没有违反法律的内容,可以实 施;而对于违反法律的内容,可以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达到法律与道德的统一。详细解答:上一题成绩单答题卡(12/共 6 题)案例分析题(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案例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案例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

12、很广的一句话,当 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近日,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 ,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 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餐桌上仨孩子玩手机“现在想想挺后悔的,爷爷奶奶一直盼着我们去吃顿饭,没想到会弄成这样。”10 月 14 日,市民 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12 日晚上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懊恼不已。“周五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相约去爷爷奶奶家吃晚饭 ,我和叔叔家的弟弟妹妹也都去了,说实 话平时大家都忙,这种机会不算多,两位老人就盼着孩子们过去吃顿饭。”张先生说。晚上 6 点半,家人们都赶到 老人家中,“弟弟和妹

13、妹凑一块就喜欢研究手机,分享什么游戏好玩,我就 在一边刷微博。”吃晚饭时,全家人都围在了桌前,看到儿孙满堂,两位老人自然很高兴,张先生 的爷爷一时高兴也喝了点酒。“吃饭时长辈们都在聊天,爷爷倒是挺想和我们兄妹三人说话 ,不时问我工作和感情情况,问 弟弟和妹妹的学习和工作如何。当时我们三人都把手机放在饭桌上,大家都时不时地看看手 机。后来弟弟和妹妹吃饱了,就转身拿起手机继续玩游戏,我时不时地回复朋友的微博。” 老人怒摔盘子老人屡次想和孙子孙女们交流,但孩子们却并不在意,只顾着低头玩手机,老人开始不高兴了 “看我们都不和他说话,老人说了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说完之后摔了眼前的一个盘子, 生气地回了

14、房间。”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场面,立刻变得尴尬无比,张先生三兄妹也意识到 了问题所在,“我爷爷属于比较暴躁的性格,见我们只玩手机不和他说话,问了一些问题我们又 没搭理他,一时上火摔了盘子。后来我们三个也赶紧收起手机,轮流进屋劝说,这才平息了爷爷的怒气。”“本来是很开心的家宴,没想到会成了这样。”事后张先生很懊恼,他告诉记者,这是中秋节后 第一个家庭聚会,“我们兄妹三人小时候就是爷爷奶奶带着,现在他们将近80 岁了,就盼着几个 孩子去吃顿饭,我也理解爷爷那晚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张先生说,他切身体会到了网上流传很 广的那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朋友相聚不忘玩

15、手机几个好友相聚,原本可以开怀畅谈,但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与朋友相聚时,最喜欢 干的事是玩手机。10 月14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有7 人表示,亲朋聚会时会掏出 手机,而且成为了一种习惯,这7 名市民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到30 岁。“朋友坐在一起,我们 也会聊天,但是不看看手机会觉得不舒服。”市民吴小姐告诉记者,她与朋友一起走路时,甚至 都不忘掏出手机聊QQ、看微博/朋友们一起走路时我会提醒她们,帮我看着路。我朋友有时 候都看不下去了,会朝我喊能不能收起手机说会话。”“面对面的沟通是最直接的,与亲朋好友相处时都在玩手机,必然会影响亲朋之间的关系。”青 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

16、科主任医师李玉焕告诉记者,之所以造成这种现状,是大家对手机过度 依赖导致。“最近我也发现,不论什么群体,很多人都喜欢抱着手机玩,而且以年轻人居多,手机成为了生 活中依赖的东西。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首先与内心太空虚、浮躁有关,正因为内心空虚,所以 需要有东西来填充,而手机恰恰起到了填充的作用。”李主任说,生活不充实、生活太单一都是 造成内心空虚的原因。“另外,很多年轻人不会欣赏身边的事物,不会独处。独处是一种能力,现在的年轻人成长的环 境大多在父母的宠爱之下,环境比较单一,缺少欣赏周围人和事的能力,一旦独处时就受不了 了,甚至有人会恐惧独处,所以手机再次起到了填充作用。”李主任说。很多人已经发展到了各个场合都不能离开手机,对此李主任建议,不妨让自己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