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56368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管理调研报告书(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关于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查报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的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于推进我市“四化两型”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幸福株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讲话精神以与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精神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市政府研究室牵头组织开展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专项调研。我们通过深入分析我市现状与存在问题,借鉴有关城市先进做法,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现状社会管理涉与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事业的改

2、革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前,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连续两年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民意测评居全省第一,连续两次荣获“长安杯”,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一)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机制初步成形。目前,全市已基本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格局。通过做强基层,坚持预防和化解并重、排查和调处并行,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信访工作协同联动,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现了制度化。通过定期小排查和敏感期间大排查相

3、结合,与时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赢得了处置主动权。切实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紧密结合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全市各级人民调解和三调联动组织每年调处大小矛盾纠纷2万起以上,防止群体性上访、制止群体性械斗、防止民转刑、防止纠纷引起自杀等激化事件500余件,为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社会治安联防联控网络初具规模。我市正着力加强街面巡逻防控网,根据警情特点,结合发案区域,实时调整各级公安机关、各巡防力量和治安积极分子的同步布控,针对性地强化高峰巡逻时段,高发案件路段、卡点的巡逻人数调整,使警力布局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4、,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巡防效果。完善单位部防网,行业场所控制网,健全社区治安防控网,建立健全智能科技防控网,不断推进“数字株洲”建设,全面整合电子监控资源,将居民区智能防盗系统、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复杂场所监控点与监所电子巡更系统等进行联网合并,对人、地、物、事、组织实行整体性动态控制。构建人口管理协作网,大力度推进了全市社会化的整体防控工作。(三)城乡基层社区管理改革全面启动。目前,我市共有325个城市社区、1818个建制村。从2009年开始,在全市推进了以“选聘结合、政居分设”为主要容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改革过去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二元化管理体制,在社区增设社区服务站,将原来由居委

5、会承办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行政管理工作分离出来,由社区服务站负责承办,构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三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目前,我市天元区、芦淞区40个社区已经完成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从试点情况看,通过改革,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社区治理结构和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基础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构建了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等四大服务体系,服务容涉与130多项。对于农村社区,我市按照“试点先行、探索推进、由点到面、全面深化”的总体思路,提出到2015年,全市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城市四区和云龙示区实现全覆盖

6、,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目前,各试点村按照不同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了社区组织,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30个,建立便民超市160个,成立各种社区协会组织200多个。(四)社会组织积极作用不断显现。截止2010年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057个,其中社会团体700个(市本级319个,县市区38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57个(市本级121个,县市区236个),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显示了其独特优势,比如,我市许多商会建立的部矛盾调解机制,大大缓解了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的压力,社会组织还在社会

7、公益慈善活动开展起到了积极动员作用。我市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团结各方面力量,凝聚各方智慧,在提供服务同时,引导公众合理反映诉求,维护自身权益,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虚拟社会综合管控初见成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与,我市高度重视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把握网络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容海量、传播快捷、主体草根、空间无界等特点,用先进理念管理虚拟网络社会。一是实施全方位监看,形成了“专业人员重点监看、技术系统常规监看、多级多部门联动监看、相关协作监看”的四轮驱动工作格局。二是推行专业化研判。通过分级、分类、分段研判,增强了应对网上舆情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抓好针对性处置。网上舆

8、情处置与网下问题处理相结合,与时报告,主动会商,积极推动问题解决,努力消除网上舆源,防止舆论炒作。二、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调研中我们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呈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迅速扩大,医患纠纷、劳动争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征地拆迁中产生的旧矛盾、新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市社会管理体系面临着重大考验。虽然我市的社会管理不

9、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株洲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存在问题还比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视还有待加强,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相比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较长时期追求以经济发展速度为中心,这种片面的追求GDP增长导致在发展定位上只注重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长远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忽视了政府公共职能的发挥。我市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公平地使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新焦点。如果没有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问题就会不断增多,

10、社会矛盾就会不断加剧,社会管理难度也就越来越大。对社会管理工作的忽视,直接导致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不清晰,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没有得到强化,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动机不强,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缺乏主动意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等,无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管理格局,无法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大好局面。(二)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管理还不相适应,社会管理主体相对单一。单一的管理主体、严格的条块关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我市社会管理职能弱化,形成了一种“大政府,小社会”格局。调研发现,社区、农村基层组织、中介组织等本可以完

11、成的社会管理工作对政府部门有较大的依赖性,同时由于职能划分不清晰,难以避免出现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提高。目前,我市还普遍存在责、权、利不对等的现象,同时市政府过多掌握社会事务管理权,区县、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缺乏积极性,很难保证对基层一般性社会事务的有效治理。专门从事信访接待的工作部门不能很好将工作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表达的渠道还比较单一,离真正的“绿色通道”还有较大的距离。有的部门存在“人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对上访群众要么冷眼相看,要么推托敷衍,让群众不但有话无处说、有气无处消,又累积了新的怨气。还有的部门对信访部门交办、转送的信访材料不与时办

12、理,甚至石沉大海。这样,就导致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事情频繁发生。(三)部门、社会、公众难以协调联动,社会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多元主体的并存是我市现阶段社会管理工作一大特点,社会管理格局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主体培育,包括政府主体、非政府治理主体、公众社会管理意识的培育;另一个是构建起多元主体合作网络。这两个问题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市、县、镇是我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还需要若干配角多元联动进行,特别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联动的三调工作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在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方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对接困难,受理纠纷较多的行政部门如劳动、环保、药监、安监、国土

13、等部门需要不断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对接联动机制。调研发现在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各级政府并没有把更多职能以多种形式下放给那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导致这些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不愿意承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四)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机构与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在我国,财权往往高度集中在上一级政府,事权则层层下移给下一级政府乃至最基层的乡镇政府,作为政策最终执行者的基层政府和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却缺乏足够的财力和人员作保障。此次调研普遍反映我市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人和钱“两大困境”,由于资金和人员的缺乏,承担大量社会管理工作的政府和组织在工作上缺乏主动

14、性和积极性,疲于奔波,疲于应付,更无从谈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比如说流动人口管理,由于待遇低、任务重,留不住人、人员变动大,信息采集员队伍无法稳定,流动人口管理问题重重。(五)流动人口数量激增,人口服务和管理任务艰巨。2010年,为贯彻落实省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规定,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加强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的意见,我市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迅速递增态势,管理形势较为严峻。2008年我市登记的暂住人口为188491人,36163户;2009年为296924人,56560户;2010年为382967人,72412户;以上数据是登记数据,根据公安局工作人员意见,由于我市流动人口管理严重滞后

15、,信息登记录入不到位,数据更新不与时,实际流动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上述数据。(六)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管理政策措施,但落实力度不够。自2010年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株洲市加强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的意见、株洲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由于职能划分不明确、组织领导机制不健全、多元投入不到位、考评激励不严格等原因,这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无法施行。三、外地社会管理创新的先进经验近年来,全国部分城市面对社会管理新形势的挑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破解制约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创造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

16、良好社会管理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社会矛盾排查和化解机制。市西青区将原来独立的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3个部门进行整合,实行集中统一办公,集中接待群众,集中解决问题。同时,将劳动保障、建委、房管、环保、民政、计生、公检法司等十几个部门的职能下放到街镇,在中心设立住房保障、劳动就业、残疾人服务、综合执法等多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这种“3+X”工作模式抓住了在基层吸附矛盾、化解矛盾的关键,靠前服务、便民服务、综合服务。街道、乡镇领导和综治干部每天轮流接访和定期下访,密切关注社情民意,与时掌握综治信访动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解决在初始阶段。市不断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一是调解网络进一步完善。在原有网络基础上,大力推进人民调解进企业、进物业、进事业单位,行业和区域性调解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1867家,基本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