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56241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高中一年级调研考试语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盐城市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检测综合高中一年级语 文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70分)一基础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颇(p)能倩(qin)影参(cn)差脉脉(m)B.煤屑(xi) 独处(ch)羞涩(s)泻(xi)下C.弥望(m)颤动(chn)踱步(d)斑驳(b)D.袅娜(nu)一例(l)编辑(q)嬉(x)戏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这种“伴奏”(背景)与主题间繁简的强烈对比也是画家惨淡经营的匠心所在。B.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

2、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 C.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D.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的揣水游近岸边的。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聒不舍(啰嗦)有的放矢(目的)长乐未央(尽)B. 左睇右盼(看)滥调文章(不切实际)不经之谈(合常理) C. 生杀予夺(生存)华而不实(华丽)谆谆告诫(恳切) D. 高屋建瓴(倾倒)青红皂白(白色)不肖子孙(品行不好)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看小林的打扮,头上冠冕堂皇,两脚却穿着硬皮鞋。 B.在学习中

3、,如果不掌握科学的方法,只靠死记硬背,往往会事倍功半。 C.这时小陈豁然开朗地笑着说:“原来是一部经典著作。” D.他写的作文错别字连篇,文不加点,真让人看不明白。5选出依次填入横线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那替手对于看龙船已无什么兴味, 愿意同老船夫在这溪边大石上各自再喝两杯烧酒。蔡谱 是我国, 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A如果那么不仅 也B只有才 不仅 而且C既然 就不但 而且 D但却 不仅也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 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大胆来个 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4、。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但是错误常常是正确的 。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 着水面飞走了。A质朴 独出心裁 向导横B粗犷异想天开 引导 顺C朴实 稀奇古怪 指导 贴 D粗朴荒谬绝伦 先导 掠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所讲的为准。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已进入门

5、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8选出下列各句标点正确的一项 ( )A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庄稼:小麦、养麦、谷子、高梁、山药、甜菜等等。B据史记匈奴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西北部,进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C汉书匈奴传记侯应谏元帝的话,其中有云:“前以罢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D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9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有 ( )A荞麦正当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B远看山顶的谷子丛密挺立,宛如人头上的怒发。

6、C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D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10对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描写)B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比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 外,通常是很难有的。(记叙)C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 结论。(说明)D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 着了。(抒情)11下列有关小说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是一

7、种反映生活容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多样的叙事文学样式。B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C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是为了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反映事件的本来面貌,表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命运的变化。 D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其中人物语言最能够体现作者的语言风格。12下列各项中,作品、文体、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风景谈 散文茅盾B南州六月荔枝丹科普小品文贾祖璋C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政论文梁思成D荷花淀 小说孙犁13关于古体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般将唐以前创作的诗称为古诗,也叫古体诗、古风。唐以后的诗一般叫律诗

8、, 格律诗,或叫近体诗。B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相对于唐代成熟的律诗而言的。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 七言句,也有以五言、七言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C古诗没有严格的平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 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较大。D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各体兼善,但尤精七古七绝,杜甫称赞他 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4下列有关阅读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筛选能力主要表现为筛选的速度和准确度。B在一般自发的阅读中,读物里的一切信息都可能成为积累的对象。C积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区分、抉择、取舍的过程。D积累的过程往往离不开筛选,而积累又总是以筛选为

9、基础的。15下列各项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讲实事求是一文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引述了大量的毛泽东关于实事 求是问题的阐述,严密而充分地论证了中心论点。B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本文在体裁上属于报告文学。文章有生动具体的记叙和 描写,有冷峻深刻的说明和议论,还有愤怒难遏的感情抒发。C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语言不仅 通俗生动,而且典雅规范。D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节选部分重点写了两年前的端午节。小说采用的是散文 化的叙事笔调,语言清新别致。二、现代文阅读(共三大题,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一)我在浏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赵武灵王

10、,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不仅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只要读一读战国策赵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

11、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的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笨重的战车扔到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16作者写秦始皇修筑长城的主要作用是 ( )A否定将修筑长城作为秦始皇的一大罪状。B说明秦始皇不如赵武灵王有气魄。C陪衬赵武灵王,突出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D承认“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17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目的是 ( )A向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B向胡人表示友好。C取人之长,补己之短。D加强民族融合。18对

12、这三段文字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赵武灵王筑了一条长城而没有挨骂,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B因为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C因为赵武灵王筑了长城,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D因为赵武灵王比秦始皇伟大,所以说他是一个英雄。19.对赵武灵王“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件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赵武灵王敢于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了和平生活。B赞扬赵武灵王能够克服民族偏见,学习外民族的长处。C这两件事是矛盾的。D赞扬赵武灵王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二)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

13、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20. 第句中加点的“这些”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对于马列主义的认识和中国革命的认识C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 D中国革命21. 第句中加点的“其”指代的对象是( )A中华民族 B优秀人物C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 D中国共产党22.“中国的革命面目为之一新”具体指的是 ( )A中国革命由挫折到振兴B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民主主义C中国革命由失败到胜利D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23下列有关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句中的“日益”准确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