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562331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上学期工作总结时光不踞,日月如梭。南桥一中 2008级 3、 4班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已在本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两班近70名同学的认真配合下,在本人的不懈努力下圆满结束。回首往事:论成败,有喜有忧;谈感受,豪情万丈!在本学期的语文科教学工作中本人感受颇多,特总结如下。一、循序渐进,多层面、多角度地认识学生。1 、开学伊始,感性认识。对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是日后加深沟通、理解和达到理性认识的基础。由于面对的是刚从基层各学区升入南桥一中的 2008级七年级新生,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等都不甚了解,要想对他们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开学

2、伊始的感性认识在此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形成对学生初步的感性认识,本人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首先、按图索人,名副其人。面对新的面孔、陌生的名字,如何把张张面孔和繁杂的名字对应起来并形成牢固的印象成了开学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本人分别责成两班各一名同学绘制本班座次表,然后就在课堂上按图索人,久而久之就能名副其人,并达到熟练认识每位同学的程度。其次、以 “书写 ”作为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灵性的第一把尺度,严把学生作业质量关,对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做到基本把握。 “书写 ”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实现目标和评价标准,学生书写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状况和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

3、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语文同步学习与探究、作文同步学习与探究、同步学习练习册、大作文、小作文等巩固性练习,并以 “书写 ”作为重要衡量标准。通过对书写的考察大体掌握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状况,使每位同学在 “书写 ”这个分水岭上异彩纷呈,把自己语文学习的态度、状况完全展现出来,这样,老师就对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有了基本把握。再次、以 “朗读 ”作为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灵性的第二把尺度,通过全体齐读、小组齐读和个体独读来品评学生的发音、声调等汉字基本因素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断定他们语文基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中有好多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名篇佳作,这就为考察和锻炼学生的朗读

4、、朗诵能力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语文学习总体状况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对童趣、论语十则、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两则、郭沫若诗两首、课外古诗词十首及其它名篇的反复朗读甚至是朗诵,考察了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把握了他们语文学习的总体水平。最后、以 “日常行为规范 ”作为衡量学生品行和语文学习总体状况的重要尺度,通过对他们日常行为的观察,来感知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和状况。学生是否完全践行“日常行为规范”决定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动机和结果:遵守 “日常行为规范” 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就强,其最终的学习结果也必定是良好的;不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就弱,其最终的学习结果也必定是不良的。所以

5、,以 “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总体状况的重要尺度是有充分理论依据的。2、纵深考察,理性认识。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理性认识,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也需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把理性认识作为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做出最终判断的唯一依据。如何才能对学生有准确的理性认识呢?这就需要做到准确立项、纵深考察。首先、以 “阅读理解 ”作为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灵性的第三把尺度,通过对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使对学生的考察向纵深发展,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的理性认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评价标准。通过引导学生对教科书及其它名篇佳作的阅读,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写作方法、表现手法并从中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我们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通过个例的阅读,要求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表现手法、文章结构、语言效果、思想性、艺术性等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了如何分析、写作和做第#页共3页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