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基础)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56193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名词解释(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基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珠江模式:1986 年 12 月 15 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进行大胆创新:(1)主持人中心制,即 除了新闻节目外,其他节目的信息采集、编辑、播音均由一个人完成(。2)节目形态为大板 块(3)播出形式为直播,同时开通热线电话。听众参与,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传播和交流。 珠江模式是在香港和台湾广播模式的影响下产生的。不仅壮大了广东广播电台的实力,而且 推动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实际上,“珠江模式”最重要的内涵和价值是改革创新精神。 “珠江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首个专业化频率的产生。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率先打破了综合 台一统天下的局面,经济台、文艺台、交通台等系列台模式风行全国。2、东广模式

2、1992 年 10 月 28 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应运而生,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形成竞争态势。他 们倡导以提高节目信息量为标志的开放型改革思路:新闻编排上打破了先本地、后国内、国 际的陈旧模式,根据新闻本身的重要性“排座次”;不“画地为牢”请进各方代表人物进直 播室;努力开放节目资源和频率潜力,实现24 小时直播。东方广播电台的做法,深化了大 板块直播节目的内涵,实现了广播节目与社会活动的内外联动,以媒体活动和品牌主持人来 树立电台的品牌形象。尤其重要的是,引入了竞争机制,触动了体制方面的某些问题,使广 播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不同程度开拓。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hina National

3、Radio,简称CNN)隶属于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传媒之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 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并称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目前唯一覆盖全国的广播电台,在 中国拥有7 亿多听众,是世界上拥有国内听众最多的广播电台,现办有中国之声、经济之声、 音乐之声、中华之声等13 套无线广播节目。4、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简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 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 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

4、了解和友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43 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5、手机广播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 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有两层含义,一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 展、完善,依托于移动通讯 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 一是在手机中内置了 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作为新的媒体终 端,手机广播正在成为电信运营商、广电部门争夺的下一个市场目标。对广播电台来说,手 机广播拓展了广播的新时空,增加了节目的外延;对于电信部门来说,手机广播开发了新的 商机,更是技术上的一次创新

5、,而直接受益者则是广大的广播受众。6、电视艺术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 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的屏幕艺术系统。7、电视文化 指伴着电视的诞生及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电视文化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文化,也是一种渗透性极强的文化。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以及对人的心理、感情、行为模式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电 视文化是一种大众的普及文化,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直接汲取了广播文 化的传统,又继承了电视文化的遗产,同时也汲取了科技史、传播史、电影史的成果

6、。8、电视艺术美学 研究电视艺术在审美的创作、传播、欣赏中的特性和规律的学科。具体而言,诸如电视艺术 的特性与形态,结构与功能,媒介与机制,思维与形式,创作与欣赏,风格与流派,画面与 声音,技术因素与艺术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涵盖了电视艺术构成美学、电视艺术形态美 学、电视艺术创造美学、电视艺术接受美学等。它是一门正在兴起并尚待完善的新兴学科, 属于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9、日常审美化“日常审美化”是由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首次明确构造的。关于“日常审美化”, 迈克费瑟斯通的三种含义最具有概括性:即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间界限的艺术亚文化,将 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规划,充斥于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符号

7、与影像之流。鲍德里亚把这一 现象称之为审美泛化或审美价值的扩散。“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 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质所充满。10、电视文学 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在屏幕上营造文学意境,抒发深沉的思想情感,给观众以文学 审美情趣的电视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说、电视诗歌散文、电视报告文学等。 电视小说:是通过特殊的屏幕造型手段,将以文字为传播手段的小说,转化为具有声画艺术 特质的“屏幕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学氛围,保留小说创作风貌,给观众以小说审美情趣的“电视文学”样式。电视诗歌:是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集中凝练的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创造者的主观思想 感情

8、,画面清新,诗句凝练,富于思想,强调节奏,具有诗的空灵意境和抒情朦胧美的电视 文学样式。电视散文: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 的生活情景和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营造散文意境,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 视艺术样式。电视抒情散文荷塘月色电视哲理散文在路上纪实散文问路世界屋脊。 电视报告文学:是“新闻”和“文学”联姻的产物,它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属性: 它既需要新闻所要求的真人真事,又需要运用文学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创作,在“新闻”和“我 能学”相互渗透的边缘上,自成一体,显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具有鲜明的新闻性、浓郁的 文学性和深刻的论辩性。1

9、1、电视艺术片 广义的电视艺术片凡是带有某种艺术性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艺术片”。 狭义的电视艺术片专指某种特定的电视艺术片种。它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 摄影等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运用电视的声画语言,如语言、动作、光线、构图、色彩、节 奏等视听元素,或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营造抽象美的艺术意境,生动地、艺术地展现 历史、社会、生活和人物,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以期感人、娱人、启人的独立的电视节目 片种。其中包括: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电视文献艺术片、电视文化 艺术片等。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指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或者风土人情 等为主要

10、内容和题材,抒发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体现创作者深刻的哲理思考的电视艺术 片种。比如西藏的诱惑长白山四季椰风海韵。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指的是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展现歌舞艺术的美为主要内容, 以音乐或舞蹈语言为其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提供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的电视片种。比 如舞蹈艺术片梦扇舞丹青音乐艺术片走西口歌舞艺术片黄河神韵。电视文献艺术片:指的是利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为题材,以 历史文献资料为主要内容,抒发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电视艺术片种。如百年恩来杨开 慧血沃中原。 电视文化艺术片:指的是以历史、人文、艺术或其他领域中的内容为表现载体,以展现中国 哲学、美

11、学、文学等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蕴含浓重的文化意味的电视艺术片种。如刘郎的 苏园六纪江南。12、电视剧 依据戏剧的构成方式,或电影的时空转换,通过电视的传播媒介,制作方式和艺术手段,独 立制作的、充分电视化的屏幕艺术作品。其中包括: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单本剧、电 视连续剧、电视系列剧等。13、电视综艺节目 电视综艺节目时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运用电子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将不同体裁的文艺节 目进行有机的组合。它可以将音乐、歌舞、戏剧小品、戏曲片段、杂技魔术等多样艺术体裁 融为一体,也可以选择其中的几项进行组合,再运用电视的光色效果、时空变化、独特造型, 构成能够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电视综艺节目。它

12、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综合的艺术式样、广 泛的参与性等特点。按照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 别是综艺晚会和综艺栏目时期、游戏娱乐节目时期、益智博彩类节目时期、真人秀节目时期。 其他新生综艺娱乐节目:情感类、婚恋交友类、电视歌会、魔术类等。 电视综艺栏目:主要是指以栏目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持人的主持串联,将诸多电 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经过电视杂志化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 文艺形态。 电视综艺晚会:主要是指以现场直播的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艺术样式,通过电子技术手段 的制作,对各种文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组织和串联,将文艺与娱

13、乐融为一 体,给观众以综合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益智类节目:在我国始现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从1988 年央视开播幸运52之后,一 大批益智类节目亮相于我国电视荧屏。从节目形式上看,目前的益智类电视节目大多遵循“主 持人+参赛者+观众”的节目模式。益智类节目的共性有三个基本点:知识、娱乐、竞争。我 们可将益智类节目定义为:由主持人、竞猜选手和观众一起建构的互动空间,参与者通过知 识、智慧的竞争来决出节目的赢家即奖品的获得者的知识型娱乐节目。按节目涉及的内容可 以划分为:综合知识类如开心辞典专业知识类如超级音乐通音乐强手。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reality television

14、) 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 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 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尚没有很规范的定义, 多指“由普通人(非 演员)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己的行 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电视节目 ”,也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加与 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技游戏节目 ”。还有人把它定义为 “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 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作成的节目”。“真”是它的特色。 “人”是它的核心、 根本。“秀”是指虚构和游戏。 真人秀有三个特

15、征: 纪实性、冲突性、游戏性。美国有许多著名的真人秀节目如美国偶像 老大哥 等。在中国,真人秀的节目也越来越多,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我型 我show等,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情感类节目:以普通人的情感经历为主题,一般要求情感强烈、奇特,有故事,有 冲突。场地以演播室为主,或以演播室 +外采形式出现,形式为主持人+访问对象+嘉 宾+现场观众,真实记录婚姻、家庭、情感的危机,以解决情感矛盾和问题为目的的 电视节目。如人间、幸福魔方、心灵花园、8090、涛出心里话、情感龙门阵 等近年来,广电总局多次专项整治行动,抵制广播电视低俗之风。 2010 年,重点加强对婚3/9恋交友类节目和情感类

16、节目的管理。目前,婚恋交友类节目和情感类节目中的不良倾向已得 到有效遏制。婚恋交友类节目:这类节目以1988年湖南卫视开播的玫瑰之约为肇始。实际上 是模仿台湾的非常男女。这类节目的基本特征是:情感+游戏。广电总局12日通报, 总局2日和8日先后下发管理通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 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 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 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通知说,今年以来,一些电视台上星频道开办了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缘来是你爱 情来敲门等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这些节目为适婚男女青年提供相识和交往机会,体现了 电视媒体的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