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55422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 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 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 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六大心理需求。一、合理的物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表面上还是在服装、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 所需求,实质的需求却在悄然变化。刚刚进入青春期,追求个性化的孩子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从众。从 众

2、让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学的圈子里,不显山显水。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了解了同学、 朋友的个性,孩子们开始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 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如果一个女孩子,初一时拒绝穿粉色的衣服,一两年后,她又坚决要一条粉色围巾,您真的别奇怪, 这是孩子从要求长大,走向要求成熟。拒绝粉色因为要拒绝幼稚,接受粉色,是表现自己再走向个性独立, 走向成熟。这时,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出奇地不听话。男孩今天要一双名牌鞋,明天回来对家长说某某同学 有了新的手机。男孩、女孩的书包上挂满了明星图片,谁的生日请大家去吃饭很多男孩会在群体里学会抽烟、喝酒。女孩学会

3、化妆、染发。其实他们是想通过这些仪式,向成年人看齐,在小群体里标榜自己、 显示自己。而成年人却感觉他们是逞强。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我们的社会水平在提高,家长也有攀比心理,装饰家园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孩子的生活水平,把他 们打扮漂亮,给他们兜里揣上钱。试想,当孩子兜里装着钱的时候,他们上课总是在想如何花钱,势必影 响学习。家长要防范孩子物质需求膨胀造成的恶果,但又不能不给予物质的满足,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认 为,家长要学会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取同班同学物 质需求的平均数或平均数的中下等。另一个标准是看家里的经济状况。如果您家里的经济状况中等或比较 好,

4、应该让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较好。如果您的经济状况不太好,那么,您千万不要因为怕孩子受委 屈而硬要让孩子去享受高消费,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自信起来,而且容易使孩子 不考虑家长的经济能力而变得变本加厉。二、朋友的交往需求进入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 新的学习方式。这是我们看得到的变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变化,就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 转移。青春期之前,孩子心里依赖的是家长,进入青春期开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后期,转移 到异性朋友身上,最后,固定在异性身上,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进入一个新的循环,这是人

5、类成长的必 经之路,是我们没有办法抗拒的力量。孩子开始交朋友,为了朋友,他们可以在学校门口等,可以和同学一起去逛街、去网吧。为朋友可以 留在学校打篮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长的脸色,即使招来家长的打骂也依然如此。是什么 力量让孩子们铤而走险呢?这里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问题。走出家庭,孩子的视野面宽了,接触社会的面广了,再不是家、学校两点连成一线的行为方式,他们 会出现在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会遇到从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朋友是最直接的帮助者,可以取 代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思想不再单纯,这连他们自己都感觉得到,他们有时浮想联翩,有时忧心忡忡,有时大喜大悲。 这些感情,不适合和家长

6、分享,因为家长马上会紧张和忧虑,批评教育必不可少,跟踪监视接踵而至,所 以,家长不是孩子吐露心声的选择,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边的朋友。在这个时期,很多时候孩子们选择 老师做朋友,让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依然是神圣可信的。那么,孩子们心里 需要家长吗?从心底里孩子们需要,而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 家长们因为担心而要不停地教育孩子,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再有,家长片面听从老师和他人的意见, 阻止孩子的正常交友,怕孩子学坏,影响学习,浪费时间。有的家长给孩子制订允许交的朋友、不能交的 朋友。孩子们绝对不接受,自然对家长敬而远之,更不与家长交流。家

7、长怎么办呢?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愿意和你说出他遇到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家长学会倾听,不 要急于批评和指正。听孩子诉说,也是给孩子宣泄的机会,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家长听后,找机会给孩子 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成为最值得相互信赖的朋友。家长支持孩子交友,同时提出具体而简单的底线要求。比如,带你做坏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们往往认为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诉孩子不一定是这样,朋友之间的关系时常会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会断交,要有心理准备。总之,您要成为孩子需要的朋 友。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

8、。 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 比如女生关注帅气高大的男孩。女孩子们在一起去对他们评头论足,有一些新鲜和刺激的感觉。男孩子也 注意女孩子,偶尔也会在一起用调侃的方式谈论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种淡淡的喜欢,他们也知道自己在想 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会很拘谨,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开始的形式可以 是打打闹闹,简单的问答,还可以是以班级活动为主题的工作式交流, 很多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 达到对异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只是同学交往。他们认为自己憧憬的美好爱情没有来

9、 临,所以,更多人选择了等待,等待自己长大。确实也有孩子谈恋爱,这些 “爱情”往往以误会开始,以压力开始,以亲情的失落开始。小爱是一个胖 胖的初二女孩。最近小爱有点变了,大家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端倪,小爱身边多了一个男孩子,他就是 峰峰。下课时峰峰就会坐到小爱的前边,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他们吃饭也要约在一起吃,放学也在一起 走。于是班里传出了有关他们两个的 “桃色新闻”,终于有一天惊动了班主任张老师,老师把这件事通知了 两个孩子的家长。其实,家长也发现了。天天晚上小爱和峰峰都要电话联系,而且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节假日的时候一天还要联系个三四次。开始的时候家长都没当回事,但是时间长了哪个家长能

10、不起疑心。 小爱的父母问小爱 ,小爱说:“你们别想得那么复杂,我们就是好朋友。 ”青春期,是恋爱的前奏,是步入爱情的序曲,孩子们恋爱是必然,而我们家长希望孩子们晚一些,再 晚一些,怎么才能做到呢?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首先,我们家长不要促成孩子将错就错地从误会、误解开始爱情”家长捕风捉影的批评、不信任的盘查、偷偷地窥探孩子的隐私、忧心忡忡地唠叨提醒,让孩子烦躁,加重其逆反心理。有异性朋友接触的 孩子,会很小心,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感情,避免因为自己的一个小纸条、一次不期而遇的单独接触被家 长发现,使得对方受到伤害,会加紧通风报信和联络,结果,两个人越走越近,越来越相互支持和信任, 终于弄假成真。家

11、长在这里起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其次,学习上的压力、生活上 的压力,孩子需要有人分担,而家长只会施压,不会减压,孩子就会对家长逆反。对孩子的不理解、不宽 容,无休止的批评唠叨,使得孩子去寻求理解和同情,也是孩子谈恋爱的缘由。再有,亲情是孩子的避风 港,如果家庭不能给予孩子亲情,孩子很容易到异性身上寻找亲情。夫妻常年不和,打架、闹离婚,孩子 最不容易接受,心里缺乏安全感。家长常年奔波在外,无力管孩子,孩子看着别人,再看自己,倍感孤独, 也会容易去找安慰。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之初,会在家长面前提到某个异性。您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责备孩子心思不 放在学习上,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耐

12、心地听孩子把话说完,然后询问一下情况,再想办法引导孩子, 等想好了,有了办法再说不迟。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孩子知道此类事是可以和家长讲的,家长不会批评, 以后遇到这方面的困惑,他就会向家长寻求帮助,这样家长就对孩子有了了解和帮助的机会。二、孩子明 白,从家长那里讨来的主意,总比向同学或者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要好一些,只有家长不把孩子吓跑,孩 子还会来求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可以使上劲,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好事情。四、获得帮助的需求孩子进入青春期时,性格也变得外向起来,很容易受到事物的渲染,很容易冒失。他们独立处理问题 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

13、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 他们真的希望自己身边有保镖,有百事通”,有机器猫”,当然,兜里再有很多钱就好了。 而这一切都没有,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孩子们需要帮助。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多事情让他们觉得难办。孩子不知道如何与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知道如 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老师、同学时常发生冲突;被批评了,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如何和老师沟通。 他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会遇至环顺心、被冤枉、被欺负的事情。事情就突然发生了,然 后就那样结束了,留下的只有懊恼、不平、羞辱,却没有机会还击、发泄、甚至没有地方讲理去,像哑巴 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时候,孩子们需要帮助。比如到了考试

14、的时候,孩子一定要在学习成绩上和同学分出高低胜负来。很多时候,他们要接受大人的批 评,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如何提高成绩呢?他们需要帮助。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我要面对现在的一切?我生活不如意怎么办?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幸福?我要的幸福在哪里?孩子们有很多的迷茫,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拨开迷雾,揭开谜团。他们仍然需要帮助。家长的支持与引导方法应该说孩子需要的帮助是方方面面的,是从物质上更多的满足到精神上的引领,他们都需要。这样, 孩子们才能逐步摆脱幼稚,建立现实的、客观的思想意识,真正走出充满幻想、无拘束、无责任、无忧虑、 超现实的青少年时代,步入青年和成年。家长往往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认为关心照顾孩子

15、就是帮助,而不知道过度的关心、照顾,使得孩子动手 能力差,在同学间显得很笨拙。很多家长认为批评就是帮助,结果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速了孩子逆反 心理的成长。家长很愿意帮助孩子。孩子却不是什么人的帮助都接受,这里包括家长。孩子获得帮助有前提条件, 必须是他信任的人。在学习上,孩子们需要懂得自己学科知识的、值得信任的人的帮助。在人生观上,他 们需要有才华、信服的人的帮助。在需要鼓励支持的时候,他们也要是自己喜欢、需要的人。 获得家长的帮助,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是最方便、最直接、最安全的。但是,据我们了解,孩子的年龄越大, 拒绝家长帮助的越多。经验告诉他们,成人是不可靠的。所以家长要注意,孩子在长大,他们需要的是平 等(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的)、有效(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具体(不是空话)的帮助。家长要选择时机。当您不能够给孩子帮助的时候,请您请教老师,或者求助于专家,这样孩子容易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