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550904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就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一)“十五”时期的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期间,我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

2、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实施西部大开发“五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上了新的台阶,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西电东送”工程势头强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新阶段扶贫开发和“两基”攻坚扎实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日

3、益改善,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为今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十一五”是我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胡锦涛同志2005年初在我省视察指导工作时明确指示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进一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机遇,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实现全省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全面

4、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基本条件。 “十一五”时期,我省面临较好的发展环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我们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五”期间,我省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打得

5、扎实,我们已经站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的起跑线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是进一步改变经济社会面貌的强大动力。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基础脆弱,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村的贫困问题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难度加大。虽然我们前进的道路上面临许

6、多困难和问题,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较为有利。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六个必须”的原则,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生态立省和开放带动战略,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

7、长方式转变,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力争在经济和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四)“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8、20%左右,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健康成长,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内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并得到巩固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二、集中力量抓好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一)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

9、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坚持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抓好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项目带动、易地搬迁、长期救助等扶贫方式,切实搞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整合扶贫开发资金,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继续组织对口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新路子,推进开发式、开放式扶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少生快富

10、”工程,帮助农村低收入人口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建立抑制因灾、因病等返贫的长效机制。 2、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的政策,依托生物多样性、利用环境差异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动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中低产田土改造,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加快实施以普及良种良法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学使用肥料、农药,推进农

11、业机械化。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切实加强对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支持。 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畜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继续发展烤烟、油菜等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马铃薯、辣椒、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等乡镇企业;注重通过发展林业、科学利用林地和发展乡村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及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中介组织和建设原料基地为基本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村市场建设,推动

12、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转移的统筹协调,改善农村人口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的制度环境。 4、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和合理补偿机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成果,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服务、指导和协调,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

13、点的金融组织。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和国有林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依法合理流转。继续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生产、流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继续抓好毕节试验区等农村改革试验试点。 5、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增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推动农科教相结合。按照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的方针,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基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推进以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文体

14、站为重点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乡镇基本建立起文体站和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巩固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好乡村建设规划,集约利用土地,建设公共设施,大力普及沼气,重视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众多各具特色的乡村田园村寨、民族文化村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1、基本建成适应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建成“一横一纵四联线”高速、高等级公路的基础上,实施“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建设规划;加快以二级公路为重点的路网改造,提高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重

15、点实施通乡油路工程。加快构建“三纵三横”铁路网络,建成隆黄铁路黄桶至织金段,完成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和六盘水至沾益复线建设,实施贵阳枢纽扩能改造,做好东南铁路出海新通道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改造扩建贵阳龙洞堡机场,完善民用支线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加快形成以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集中力量建设水运主通道,完善航运配套设施,提高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通过能力。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相配套,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综合运输体系。 2、在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以黔中水利枢

16、纽为龙头,以“滋黔”工程为骨干,以“三小”为主的雨水集蓄利用“益民工程”为基础,多种工程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开发和调配能力。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继续实施大型灌区改造工程,逐步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分期分批治理病险水库。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的城镇供水能力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城镇缺水问题。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建立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3、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贵州”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强化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行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