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549330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教学大纲设计(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教学大纲(LEMOLOGY)一、 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0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临床、临床专升本、影像、法医、麻醉专业。教 学 内 容 与 学 时 安 排 表(小四黑体)章次内 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第一章总论33第三章第一节病毒性肝炎55第三章第九节肾综合征出血热22第三章第十节流行性乙型脑炎22第三章第十四节狂犬病22第三章第十五节艾滋病22第四章第三节恙虫病(自学)(自学)第五章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22第五章第四节霍乱22第五章第六节细菌性痢疾22第五章第八节鼠疫11第五章第十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第五章第

2、十六节败血症33第五章第十七节感染性休克(自学)(自学)第七章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病22第八章第一节阿米巴病(自学)(自学)第八章第二节疟疾22第九章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自学)(自学)附录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自学)(自学)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传染病学是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讲解防治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为今后参加传染病防治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基本要求:首先,学生应当全面

3、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传染病学是医学专业的公共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的教

4、材有:书名出版社主编出版年份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杨绍基,任红2008年推荐的参考书有:书名出版社主编出版年份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程明亮,陈永平2008年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李梦东2005年现代感染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翁心华1998年传染病学(医师文库,第4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马亦林2005年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邝贺龄2006年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高志良2008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多项改革,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了教考分离;理论考试注重主观题和客

5、观题的适当比例,将重点难点放在分析病例的问题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无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 总 论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传染病及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及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基本特征、临床特点。(二)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一)重点讲解1.感染的概念。2.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3.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二)一般介绍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一

6、般介绍1.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3.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代谢改变。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重点讲解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二)一般介绍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重点讲解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2.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中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二)一般介绍1.传染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

7、应。2.传染病的临床类型。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一)一般介绍传染病诊断的三大要素: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一)一般介绍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一般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第三章 病毒感染性疾病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临床表现。(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三)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其病原分型。二.病原学:(一)

8、重点讲解1.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2.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二)一般介绍1.HBV DNA和DNAP、HBV变异的意义。2.HCV、HDV、HEV、TTV及庚型肝炎病毒的特点。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免疫力以及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一)一般介绍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五.病理解剖:(一)重点讲解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以肝脏为主)。六.病理生理:(一)一般介绍黄疸、肝性脑病、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肝肺综合征、腹水的病理生理变化。七.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衰竭)、淤胆

9、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表现。(二)一般介绍1.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2.特殊人群肝炎的表现(小儿、老年人及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八.实验室检查:(一)重点讲解1.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2.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的意义。(二)一般介绍肝活体组织检查、超声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的意义。九.并发症:(一)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十.诊断及鉴别诊断:(一)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二)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十一.预后:(一)一般介绍各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十二.治疗:(一)重点讲解1.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2.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的各项治疗措施(一般支持疗法、对症

10、治疗、抗病毒治疗)。十三.预防:(一)一般介绍预防措施的三大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第九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二)熟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诊断依据。(三)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定义。(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特点、分型以及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毒宿主及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征及易感性。四.发病机制与

11、病理解剖:(一)重点讲解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中出现的出血、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理。2.全身小血管、肾的病理改变。(二)一般介绍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作用)。2.心脏、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病理改变的特点。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1.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类型。(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潜伏期。六.实验室检查:(一)重点讲解1.血常规的变化(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尿常规的变化(显著蛋白尿、管型、膜状物)。2.血液生化检查的意义。(二

12、)一般介绍免疫学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及其他检查的意义。七.并发症:(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腔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肺水肿、其他)。八.诊断及鉴别诊断:(一)重点讲解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鉴别诊断。九.预后:(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死率。十.治疗:(一)重点讲解1.“三早一就”的治疗原则。2.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的治疗措施。(二)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的治疗。十一.预防:(一)一般介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措施(疫情监测、防鼠灭鼠、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疫苗注射)。第十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目标

13、与要求(一)掌握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经过。(二)熟悉乙型脑炎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诊断、治疗措施。(三)了解乙型脑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并发症、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教学内容一.概述:(一)一般介绍乙型脑炎概念及临床特征。二.病原学:(一)一般介绍乙型脑炎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三.流行病学:(一)一般介绍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行特征。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一般介绍1.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传入途径、引起乙型脑炎的条件)。2.乙型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病理改变。五.临床表现:(一)重点讲解1.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经过(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2.乙型脑炎的临床类型及其特点。(二)一般介绍乙型脑炎的潜伏期。六.实验室检查:(一)重点讲解乙型脑炎脑脊液的变化。(二)一般介绍乙型脑炎的周围血象、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的意义。七.并发症:(一)一般介绍乙型脑炎的并发症。八.诊断及鉴别诊断:(一)重点讲解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二)一般介绍乙型脑炎与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