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5547848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录片的十大创作方式 一、强化故事性纪录片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好看”是纪录片的“核”。那么如何才干做到好看呢?这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讲故事”。那么故事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笔者觉得,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我们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无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与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不妨使用设立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在真实纪录的基本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反复、高潮等,这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一般说来,打击犯罪

2、纪录片的收视率会高于一般纪录片,如中华之剑、潜伏行动曾经引起收视冲击波,画面故事中的未知元素构成了视觉的悬念。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我们不管使用上述哪一种创作形式,纪录片都不应当是严肃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讲义,它应当是供人们欣赏沟通的艺术品。而艺术品的重要价值就是好看。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纪录片中,已经大大加强了节目的故事性。象长纪录片毛毛告状、伴等,不仅片中有故事、矛盾,尚有人物冲突。近日评出的第四届中华荟萃纪录片奖中,获得一等奖的草台帮的头家简洁人生、马明山的故事等节目都是故事性强、可视性强的作品。去年获得中国纪录片大奖的陈小梅进城、纸殇、阮奶奶征婚等,更是纪录片故事化的典范。细节也是纪录片故事

3、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是最出“故事” 的地方。细节作为情节的一部分也直接参与故事,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小故事,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一种个真实动人的细节。日本获国际大奖的小鸭子里,编导在公园内野鸭成长迁移的过程中捕获了这群野鸭中最小最弱的一只并用两个细节扣住观众心弦:一是当鸭群纷纷离开池塘,只剩最后一只最小的不能飞,它几次想条跳过最后一种石阶,却一次一次总是失败,它并不灰心,再跳,再跳直至跳了十几次,才成功。这个细节在展示过程中,观众绷紧了神经,心也随着小鸭子的起跳而跳动。第二个细节是当鸭群长大,欲离开皇家公园时,所有的小鸭均挥动着翅膀直冲云霄,惟独那只最小的鸭子试

4、飞了一次又一次,毫不灰心的小鸭直至第八次才稳稳地升空与伙伴们会合。这一细节是鸭子故事的终结,也给了观众巨大的心灵冲击与感情洗礼。然而今天,有些创作者一谈起纪录片的故事化,就胆怯把自己的纪录片说成是故事片。事实上,我们把纪录片拍的象故事片那么好看不是更好吗!纪录片与故事片的主线区别不在于故事性,而是故事自身的“虚构还是非虚构”。二、追求戏剧化没有冲突也就无所谓戏剧化,纪录片中的故事也尽量要有戏剧化冲突。但与故事片中的冲突是不同样的。纪录片更关注的是人与自我、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等深层次的观念冲突、价值冲突。纪录片的冲突是隐在的,在表层的事件冲突上一般进行自然化解决,以冷静客观的方式引导观众去体悟深

5、层冲突,而忌讳刻意地强调表层矛盾的剧烈性。在远去的村庄中,冲突并非没有:员起珍家的二儿子同村长赵子平吵架,冲动之下砸了村里的千年老井;乡政府派干部来调查状况,赵子平被停了职;而这时有人规定要重新丈量各家的地并清查赵子平的帐;小学停课了,刘秀娃家决定搬到镇上可编导却是对人不对事,并没有对事件冲突大加渲染,而是力求客观的纪录一种过程。在大部分人眼里,纪录片总是那么平淡、冷静、毫无戏剧性,有时还喜欢说教。看看全球票房火爆的几部纪录片,你会发现纪录片的戏剧性也许丝毫不在好莱坞大片之下。巴西影片17路公共汽车(Bus 4)真实纪录了一种玩命之徒劫持一辆公交车的恐怖过程,以及警察试图解救人质时丑态百出的闹

6、剧场面。在抓住弗里德曼一家(CapturingTh iedmas)中,一对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父子同步被控猥亵小朋友,手段骇人听闻。你能相信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曾在越南战争中暗中支持叛变者吗?可这一切都是麦克纳马拉在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战争迷雾(The Fg Of War)中亲口讲述的。将采访和再现相结合的纪录片冰峰168小时,荣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是英国票房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两个英国登山者准备征服秘鲁安第斯山的ul Grae峰,就在她们接近顶峰的时候,劫难发生了。乔不慎跌下一种陡坡,被绳索悬在万丈深渊之上,而绳索的另一端是同伴西蒙。可以说,纪录片的戏剧化叙事,已经成为当今纪录片

7、的一种重要特性。由于它抛弃了过去那种平铺直叙的创作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体现一种相对完整和持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均有较好的关照,因此它的可视性远远高于那种“原生态纪录”的故事。如独立制片人拍摄的纸殇,纪录的是福建大山里的一种造纸作坊的兴衰。在这部50分钟的纪录片里,展开了老板与工人、老板与旅游局、老板与继承祖国文化遗产之间的3条矛盾冲突线,最后的戏剧化焦点落在了老板与市场销售的环节上。观众在节目中不仅仅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更理解了市场经济代给了她们什么?我们在市场经济中应当如何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提高欣赏力故事片由于有了故事,因此日趋好看。但

8、我们在平常中纪录的题材,未必均有好看的故事:如古建筑、自然类题材,就很难拍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好看的故事。这样的纪录片就必须提高节目的欣赏性。法国人拍的微观世界,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小宇宙,画面之精美,视角之独特,曾使其影碟成为诸多dvd制造商的首选试机碟。影片用最直接的措施,纪录了蚂蚁、毛毛虫、蜗牛、螳螂、蜜蜂等昆虫的生存状态。于是我们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得以重温蜘蛛捕食弑杀蚱蜢、蜗牛恋爱缠绵耳语、刺毛虫烈日大游行、暴雨重袭昆虫王国、天牛角斗比拼等一系列典型镜头。憨态可鞠的昆虫,还时常引起观众布满惬意地欢笑。特别故意思的是某些没有看过影片的朋友,在影片昆虫横空出世时始终纳闷那

9、为什么物,当其振翅急飞的瞬间才恍然大悟:“哦呦,本来是只蚊子!”于是笑声一片迁徙的鸟是微观世界原班人马的新作,只是本次的视角转向浩瀚天空中的候鸟天堂。影片采用大量的航拍技术,真实地纪录了雁、鹅、燕、鹰、鹤等大量野生候鸟的迁徙活动。通过影片我们可以感受到候鸟迁徙的艰难:行进间需要规避猎人的捕杀、天敌的袭击、海浪的袭击、雪崩的吞噬,偶尔的受伤还会使鸟类成为螃蟹的美食,即便是碰见狂奔的马群、吼叫的汽车、工厂的油污都会使旅途中的候鸟不慎离群失落于荒野之间纵横上万公里的迁徙是鸟类生存的需要,同样也是其对命运的挑战。影片在讲述这种艰苦之余,还一如既往地向观众展示鸟类世界昂然情趣。观众通过精美的画面不仅带来

10、了爱好昂然的欣赏,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国内这种大制作的纪录片不多,但近年也有些上乘之作。象布达拉宫、复活军团、从化古民居、百年开埠等。这些节目的一种最大特点就是,要么影像特别清晰,要么画面构图特别工整,要么制作特别精良,要么音乐画面效果结合的特别和谐摸索亚洲电视网制作总监维克兰夏纳,去年在广州的一次影展活动中,带来一部纪录中国的短片参展,虽然它只有15分钟,却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古老、神秘、风景秀美和发展迅速的中国。在这个短片里,浮现了悬棺、水墨画和昆曲,展示了“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上海、北京和“数百年来始终如此”的丽江古城和雪域西藏,在讲述功夫巨星成龙艰苦的奋斗历程的同步,也记述了那些

11、为自己选购寿衣寿鞋的一般香港老人和一辈子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剪纸艺术大师”。这个节目的欣赏性是很高的,而评委们的一致看好的就是精美工整的画面,疏缓有至的节奏,以及通过剪辑组接形成的“音乐”情节。我们应当记住:欣赏性不是故事所独有。在审美界,任何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均有其欣赏价值;在欣赏界,观众永远均有不同的口味;在影视界,观众永远都是对的。四、设立兴奋点为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时候兴奋不已,可是编出成片看的时候,却但是隐,因素就编导不会安排故事情节的兴奋点。对于纪录片的兴奋点的把握,是从选题开始的。一种富有矛盾、富有戏剧化冲突的选题,已经具有了作品兴奋点的雏形。我们都懂得,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

12、突;有了戏剧化冲突就会有兴奋点。兴奋点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卖点”。因此,一部纪录片里必须具有许多“兴奋点”,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那么什么是兴奋点呢?我觉得有这样几种:一、所纪录的故事中有无矛盾冲突,能不能形成一定的矛盾冲突。有一部叫伴的纪录片,纪录的是大山里的一位刘老太太,饲养了一头0斤的大猪的故事。在全片52分钟的时间里,作者下功夫揭示了刘老太一家的,婆媳之间的矛盾,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尚有刘老太内心世界的矛盾,尚有人物自身的命运冲突等等。直到节目看完,观众还在为刘老太和大猪的命运所担忧。二、所拍摄的画面中有无好看的情节或细节。兴奋点就是能引起

13、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绪变化的情节或细节。故事和戏剧化冲突是靠兴奋点来支撑的,兴奋点是靠好看的画面情节或细节来体现的。伴中的刘老太养了一条看家狗,可是这条狗专门扑咬自己的儿媳妇。当观众看到这个画面情节时,都会为之一振:婆媳之间的矛盾何等剧烈自在不言中。美国有一种钩子(Teaer)理论,强调片子开始1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起观众的爱好,而整部片子要在合适的间隔里安插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同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爱好,始终到片子结束。女特警雷敏这部纪录片就是这样,片子刚开始就见一名女兵(雷敏)拿着一把匕首在杀猪。这个1分半钟的情节大大调起了观众的“胃口”。三、编导在剪辑时故意图

14、地形成故事兴奋点。兴奋点可以是情感的、悬念的、风趣的,也可以是深思的、富有启发性的。伴的编导在解决婆媳之间矛盾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平行剪辑”的方式,调动了观众的兴奋点,使矛盾冲突更具可看性。央视纪事栏目规定45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2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规定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应当如何把故事编辑的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因此决不能忽视在“二次”(后期)创作中,形成更多的兴奋点。尚有一类节目,悬念成了一种茫茫的概念,观众通过画面跟着想要看到的概念走,也能激起观众观看的兴奋点。如寻找楼兰王国,摄制组带着观

15、众,走进了1前吞噬了楼兰王国的大沙漠,记者要寻找的是什么,而将要寻找到的又是什么,观众能看到什么,一切都处在未知的行进状态中,谁也不懂得在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带着一切模糊而又随时都也许变化的悬念,把观众带入一种又一种兴奋点中。纪录片的兴奋点,可以是人情的,也可以是人性的;可以是情节的,也可以是剪辑的;可以是画面的,也可以是言语的;可以是娱乐的,也可以是悲情的总之,纪录片有了“兴奋点”,才干使观众振奋和激动,不仅会将节目看下去,并且还能引起观众思考、调动观众参与节目的爱好。有理论觉得,纪录片不仅要告之信息,还要有娱乐性。两者的完美结合才干是一部好的纪录片。五、镜头对准人人物,对于纪录片中的故事来说

16、是第一位的。“讲述”一种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纪录片一代元老陈汉元先生曾说:“电视纪录片纪录的是人的生命轨迹,是人的一段历史,是对人的尊重”。凤凰台的钟大年先生也曾说过:“人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在许多电视纪录片中成为一种境界。”笔者觉得:纪录片创作中最故意思,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拍人物,由于人物是映射一种时代和现实世界的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这样说:人,是纪录片的一种永恒的话题。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恶、人的环境、人的社会意识已经成为今天电视观众强烈渴求看到的主题。她们渴望看到“老百姓的故事”,渴望看到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价值,渴望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正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关注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成为纪录片摸索的重要内容。壁画背面的故事体现了癌症患者陶先勇,在她的教师刘玉安的协助下抗御死亡的故事。刘玉安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