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547138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原文及翻译?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才能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原文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

2、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得意耳。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上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假设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

3、山之可观者至是那么亦穷矣。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5.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磴:石台阶B.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循:顺着C.阁据其上流 据:拥有D.老屋数间,卑庳迫隘 隘:狭小解析:C项,据:占据,位居。答案:C6.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B.山之胜盖自此始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C.循磴而东又为石梁

4、,度而北D.虽盛夏亭午无暑气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解析:B项均为“助词,的。A项,乃:副词,才/副词,是,表判断。C项,而:连词,表修饰/表顺承。D项,虽:连词,虽然,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即使。答案:B7.以下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B.文章第2段以“涧为中心,贯穿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C.作者认为山庵,壁其后缺乏观,游人不必前往。D.山门伴水,枕席卧闻水韵,但时间长了更加悲伤,不过终究是得意之景。解析:C项文中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可看的,但并未说游人可不必前往。答案:C8.将文中画线的语

5、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答案:(涧中)水流清澈,从高处急速流下,发出淙淙的流水声。(2)独夜卧其上,那么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得意耳。答案:唯独在夜里睡在西阁楼上,枕席下面就整夜都响着潺潺的流水声,听久了更感到悲凉,这种情境令人觉得得意罢了。9.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于林薄间东南望薄:迫近B.日光烛之 烛:照耀C.不可殚数 殚:尽D.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胜:胜景解析:A项,薄:密林。答案:A10.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达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一峰独秀出皆假设飞浮来往下临峭岸, 深昧险绝日薄西山,

6、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A. B.C. D.解析:是最后记小结之用;此句不是写百丈山自然景观的,是介绍祠堂的作用。答案:C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欢。B.第1段作者侧重在表现其壮美的一面,云海起伏,峰峦绵亘,他选择了独特的视角,把百丈山各种姿态的美展现了出来。C.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黄昏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绚烂美;后者凸现的那么是云海的变幻

7、美。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展描绘。对它们“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 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解析:D项“它们错误,应为“可观者。答案:D12.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答案:太阳迫近西山,在余晖横斜照耀之下,群山或紫或翠,重叠相映,数也数不尽。(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答案:石台东面,小路断绝,乡里的人在山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祭神的祠堂,天旱或水涝时在这里向神佛祈祷。二:17.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山之胜盖自此始 ( ) 日光烛之(

8、 )台当山西南缺( ) 日薄西山 ( )美景 照 面对、正对 迫近(4分)18.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十余级乃得度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B.既皆赋诗以纪其胜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C.其声溅溅然 阁据其上流D.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 曲折而上C (2分)(A前:才,副词;后:竟,副词 B前:来,连词;后:把,介词; C它的,代词; D前:并且,连词; 后:地,连词)1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6分)乡里的人在石壁上凿出石级为路,用来行走,并且在它的东面修造了祭神的祠堂(容、度、而,各给1分

9、)因此每处另外写了一首小诗来记述这些地方的景致,献给一起玩耍的几个朋友。(各、别、识,给1分)20.根据作者交代的游览道路,文中写景所采用的是 的方法。(2分)移步换景(2分)21.从第、两段所描绘的不同时段的画面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是在表现百丈山的 ,同时更表达了他 、 的品格。(3分)答:涧水瀑布的壮美风光(或:美景给自己的美感享受)(1分) 热爱自然(1分)、不畏艰险(1分)注释1.本文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载于?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百丈山在建宁府建阳县(今福建省建阳县)东北,东与崇安、浦城二县接界。2.许:表示约数。3.绝壑:又深又险的山沟。4.控:临。垂崖:陡峭的山崖。

10、5.度:渡过,过去。6.循:顺。7.得:遇见。8.梁:桥。9.亭午:正午。10.淙:流注,灌注。11.溅溅:水流声。12.山门:佛教寺院的大门。13.瞰:俯视。14.蹑:踏,踩。15.庵:尼姑的寺庙。16.才:仅仅。17.卑庳:低矮。迫隘:狭窄。18.胜:美妙。19.罅:裂缝。20.据:通“倨,踞坐,蹲坐,这里作“座落解。21.水石峻激:为合叙句,拆分开来为“水激,石峻。22.玩:欣赏,品味。23.潺潺:象声词,溪水流动的声音。24.昧:昏暗。25.瀵涌:喷涌。26.烛:照。27.璀璨:形容珠玉等荣耀鲜明。夺目:荣耀耀眼。28.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29.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30

11、.薄:迫近。31.殚:尽。32.川:平野,平地。33.飞浮:飘飞浮动。34.径:小路。35.祷:祈祷。36.穷:尽。37.纪:通“记。38.叙次:按照次序记叙。39.各别为小诗:各个另外作了几首短诗。按:所作小诗是六首五绝,见?朱文公文集?卷六?百丈山台咏?。40.夫:远指代词,那些。译文登上百丈山三里来路,向右边俯视,是又深又险的山沟,路的左边靠着陡峭的山崖,路面是垒起来的石磴,上了十几个台阶才过去了这段险区。百丈山的胜景,从此开场了。顺着石磴往东走,遇到一条小涧。一座石桥横跨在它上面。两旁都是苍青色的藤条和古老的树木,即使是盛夏的正午,也没有一点热气。涧水全是清澈见底,从高处流下来,发出“

12、溅溅的声响。走过石桥,沿着两旁都是山崖的小路曲曲折折地登上去,遇到了一座寺院的大门。有三间小房子,连十来个人也包容不下来,但是前面可以俯视涧水。大门的后面临着石池,风从两旁的山峡间吹来,整天不断。大门里边,又有一座石桥横跨在石池上。过了石桥往北走,踩着石梯,上几级就到了尼姑庵。尼姑庵仅有几间旧房子,房子又矮又窄,没有什么值得观看的地方。只有西阁美妙。溪水从西面山谷中顺着裂缝从西阁下面象箭射一般飞奔流出,向南与东面山谷中的水一块注入石池中。水从石池中再流出来,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涧。西阁座落在它的上游,在激流和峻石相搏击的地方,最值得欣赏。后面是一座石壁,没有什么可看的。一个人晚上躺在西阁里面,枕头和卧席下面整夜都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越听得时间长越感到悲哀,但也很有意思。从寺院的大门出来往东走十来步,遇到一座石台。石台下临陡峭的崖岸,幽深昏暗极其险峻。从草木丛生的地方向东南望去,见一瀑布从前面的岩穴中喷涌而出,又从几十尺的高空中投下来。溅起的水沫象散落的珍珠,又象喷射的雾气,被阳光一照,荣耀耀眼,不能正眼去看。石台在山西南的缺口处,它的前面对着芦山,有一座特别秀丽的山峰出如今眼前,而远近几百里上下不同的峰峦也都一个个清清楚楚地呈如今眼前。太阳迫近西山了,余光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