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54620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瑞金万年青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工艺管理制度及其考核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水泥企业的工艺管理,取得生产上的最佳经济,技术效果,特制订本 规程。第二条 水泥企业工艺管理的任务是: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质量管理;以优 质、稳产、低消耗为目的,加强窑、磨、烘干机的工艺管理;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应用新 技术、新工艺;加强检测、定额等基础工作;提高全过程的工艺管理水平。第三条 本规程由企业的总经理和分管生产副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实行专业管理和 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并明确职责。对违背本规程致使生产遭受损失者,应追究责任, 严肃处理.第二章 工艺管理体制和职责第四条 在总经理、分管生产副总经理

2、领导下,设立技术部和生产品质部,分别负责企 业的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车间设兼职工艺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形成全厂性的 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 技术部负责全厂工艺技术管理工作。其职责是:(一)组织制订本企业的工艺管理制度,协同生产品质部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和设计配料(二)审订主机的台时产量、消耗定额和主要的工艺技术参数。(三)协同车间解决生产工艺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指导车间工艺技术工作。(四)组织工艺系统的全面技术标定。(五)组织推广新技术、试制新产品,改进工艺,提高产、质量,降低原燃材料的消耗 搞好生产试验和科学研究工作。(六)组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出工艺设计方案;审订矿山长远规划及

3、年、季开采 计划.(七)组织审查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八)负责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工艺技术工作。(九)负责技术情报、技术协作,做好工艺技术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工作. (十)参与制订消烟除尘、节约能源和计量规划,负责提出工艺措施. (十一)协同有关部门开展质量、工艺培训和技术考核工作。第六条 生产品质部负责产品工艺过程的质量管理、生产控制和检验工作。其职责是:(一)组织有关部门制订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主要质量指标、原燃材料的技术条件和质 量事故管理办法等,并监督执行。(二)严格执行产品国家标准,有权制止任何违章行为,确保出厂水泥全部合格,并 留有富余标号。(三)负责设计并贯彻配料方案。(四)建立健全严格

4、的检验制度,研究采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质量控制方法。(五)搞好新产品、新技术,改进工艺试验研究工作,提供有关试验数据。(六)负责提供和及时公布质量控制指标。(七)会同有关单位,访问用户,征求意见,改进产品质量。(八)指导车间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技术业务工作。第七条 车间工艺技术人员及质量管理小组的工作,在车间主任领导下和技术部、生产 品质部的业务指导下进行。其任务是:(一)提出车间工艺技术参数和技术措施。做好原始记录和技术台帐的登记统计、分 析总结工作。(二)负责主机的单项测定,参加有关工艺技术活动.(三)审查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四)负责提出车间的产量、质量、消耗定额和环

5、保的有关指标。(五)负责车间的技术教育,组织技术交流和技术考核工作。(六)宣传、执行厂部制订的质量管理制度,提高控制指标的合格率,改进产品质量(七)组织质量小指标竞赛活动,及时考核,定期公布。(八)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组织群众性的自检、互检活动。(九)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组织攻关.第八条 从实际情况出发,班组也可组织不同形式的技术、质量管理小组。第三章 回转窑工艺管理第九条 回转窑的工艺管理原则是:遵循生产技术规律,制订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确 定料、煤(油),风、窑速的合理技术参数,稳定热工制度,提高快转率,延长安全运转周 期;加强密闭堵漏,充分发挥热交换装置的作用,提高热效率和收尘效率,实现

6、优质、高产、 低消耗。第十条 回转窑系统的设备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窑速和下料量要成正比;一次风、 排风及喂煤设备要灵活可调;窑头、窑尾、预热器和烟道积灰斗等处的密闭装置要完整、 严密;冷却机、收尘系统及其附属设备都要保持完好。第十一条 提高回转窑看火技术水平,必须做到“五稳保一稳,实行均衡稳定生产。 第十二条 经常保持燃料完全燃烧,减少黄心料做到结粒均齐,提高熟料易磨性能。 第十三条 控制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月平均值W1。5%。第十四条 入窑煤粉质量的波动范围,灰分控制在2。0%,挥发分控制在2. 0%。 煤粉细度为0。080毫米方孔筛筛余量一般小于12%,水分一般不大于1。5%第十五条

7、努力降低燃料消耗。每公斤熟料热耗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十六条积极降低废气温度,缩小波动范围。窑尾过剩空气系数要控制在1.05 1.5范围内.第十七条 加强预热器的管理,切实搞好密闭、堵漏,控制好入窑物料分解率。第十八条 降低窑灰逸出量。收尘器及其附属设备要加强管理,使之经常处于完好状 态,其年运转率应为主机运转率的9 5%以上降低收尘器的过滤风速,防止旁路和偏流, 提高收尘器的效率,排放浓度要达到国家标准。收下的窑灰要入库内或合理利用。第十九条 努力延长回转窑安全运转周期,建立健全窑衬材料的保管和砌砖责任制,提 高衬料及砌砖质量;各带窑衬应相应配套;改善设备配件的材质,加强设备管理,做好维护 和

8、计划检修。安全运转周期。第二十条 因故停窑,应对全窑和冷却机、预热器的衬料进行检查,凡蚀薄、松动、 炸裂、脱落均应修补或更换,并详细记录。第二十一条 烧成带有完整的窑皮.建立检测窑体温度制度,发现窑皮蚀薄或脱落,要 及时补挂,预防红窑。第二十二条 回转窑操作记录应表格化,妥善保管.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定期分析。 热工仪表和测试仪器,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校正,保持完整、灵敏、准确。充分发挥 已有热工仪表的作用,并充实完善。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对回转窑进行单项测定,一般12年要进行一次全面热工测定和 热平衡计算.第二十三条 现有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查、校正。并逐步充实燃料、入窑生料和熟料的 计量设施,建立责任制

9、度,做到准确可靠。第四章 磨机工艺管理第二十四条 磨的工艺管理原则是:缩小入磨物料粒度;选择合理的粉磨工艺和喂料装 置;寻求和确定合理的研磨体级配、最佳的装载量、磨内结构和能量传递方式;经常保持各 仓能力的平衡和料、球、风(水)、选粉效能的相互适应,以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电力等 消耗。第二十五条 改善研磨体和磨内结构的材质,延长使用周期。改进磨内结构形式,充分 发挥能量传递效率,以提高磨机效能,挖掘生产潜力。第二十六条 根据入磨物料、循环负荷和产品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喂料、水量和选粉设 备,做到均匀喂料,避免发生过饱过空现象。混合材料、石膏和助磨剂的掺加量,应按规定 的数量均匀掺入,防止杂物进入磨内

10、。认真填写操作记录,妥善保管。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减少波动。第二十七条 入磨石灰石粒度不大于2 5毫米,混合材料、石膏不大于3 0毫米;熟 料一般不大于2 5毫米;熟料入磨温度一般不超过1 0 0。第二十八条 要定期测定物料的相对易磨系数。其方法为:以平潭标准砂为标准样品, 用化验室小磨将等量的标准样品和被测物料(取入磨物料平均样经破碎,选5 7毫米粒度的 作为样品),分别以相同的时间粉碎、所得比表面积之比,即为相对易磨系数.第二十九条 定期清仓补球。清仓时研磨体要分仓,分规格仔细拣选、过磅,按配球 方案装入磨内.每次清仓补球均需记录.逐步实现研磨体拣选、过磅、装球机械化。第三十条 每次

11、清仓和定期补球时,要仔细检查研磨体和篦、衬板等,发现缺陷及时处 理。在运转中发现衬板或螺丝松动、脱落,必须立即停磨,拧紧、补镶.第三十一条 根据需要在磨机作业期间,定期或及时取样,用0 .20和0 .080 毫米方孔筛作筛余曲线试验,检查粉磨效果。第三十二条 凡配球方案,选粉设备和磨内结构改进时,应将前后的筛余曲线、台时 产量、产品细度(比表面积)、原材料性能、研磨体配比和电耗等,按时登记在统一的技术 台帐上,并进行分析比较.为充分发挥选粉设备的效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合理制定选粉设备的操作参数。第三十三条 磨机收尘设备及通风管道应设专人管理。要有保温设施.零、部件损坏、 脱落,要及时更换或修

12、补。加强密闭堵漏,防止漏风,磨头要经常保持负压状态。第三十四条 充分利用现有收尘设备,其使用时间要大于磨机运转时间.排放浓度要达 到国家标准。第三十五 积极充实仪表及计量设备,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正。并保持灵敏准 确。第五章 管理考核第三十六 综合管理1、熟料台时产量240t/h,标准煤耗W107.5Kgce/Kg,电耗W54.8KWh/1;水泥台时产量120t/h,电耗W38KWh/1。2、工序合格率:A、出磨生料细度合格率90。0%,水分合格率95.0%,三率值合格率85.0%。B、出磨煤粉细度合格率90.0%,水分合格率95.0%,灰分合格率85.0%,挥发 份合格率85.0%.C

13、、出窑熟料小于1。5%的游离钙合格率80.0%;D、出磨水泥三氧化硫合格率75.0%,比表面积合格率80。0%;E、包装袋重合格率,单包净重49。5Kg的合格率100%, 20包总重1000Kg的合 格率100%.第三十七 原燃材料进厂1、进厂原燃材料质量应能满足生产和工艺技术条件的要求,进厂后必须按品种、等级 分开堆放,且放在指定地点,否则扣化验室当班质检员50元/次;如果临时变更堆放位置, 须由化验室和相关部门商定,由化验室通知进行堆放。2、原燃材料不合格坚决杜绝进厂,做到谁验收,谁负责。谁说情,谁负责的原则。如 有不合格的原燃材料进厂,对当班质检员视情况处罚50200元/次。3、进厂原燃

14、材料必须按相关文件规定取样检验。4、原燃材料使用4、1 所有原燃材料如生产品质部有通知要求搭配时,车间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否 则扣车间当班班长及铲车作业人员各50元/次。4、2 不同产地、品种的原燃材料破碎进预均化堆棚时,必须严格按生产品质部质量 调度单执行,否则扣车间当班班长及铲车作业人员各50元/次。4、3 不同品种的混合材或石膏的使用入库,必须按化验室的指令进行,否则扣车间 当班人员50元/次。第三十八 物料进、出库管理1、熟料改库必须及时,特别是在KH值很低、fCao高(超过2。0时)或窑况出现 其它异常情况时,中控窑操作员要及时通知巡检工及时改入黄料库(生产品质部另有通知 除外) ,

15、否则扣相关责任人5 0元/次。2 、水泥的各种配比,水泥车间必须严格按化验室的通知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否则 扣车间当班责任人 50元/次,如果后果严重,则另行处理.3 、水泥进出库必须严格按生产品质部通知的库号、比例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 否则扣车间当班责任人 50-200 元/次,车间负责人 30 元/次.如果后果严重,则另行处理.4、各车间每班下班前必须准确测定各圆库的库位,库位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m,由 车间安排人员进出填报,经抽查量库误差较大的,扣当事人或部门30元/次.5 、严禁不同物料混装在同一圆库中,对混库现象视其对生产造成的危害程度,给予 责任人和责任部门50500元的处罚和通报。6 、各类圆库必须保证一定的库容.如低于该库位(计划停机检修造成的除外)则扣相关 部门 100 元/次.量库以圆库中心点为准。量库时应注明量库的具体时间。第三十九 过程质量管理1 、生产品质部要确保各项检测数据客观、准确,所取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检测数 据明显偏离标准偏差的,对检测人员罚款50-100元/次,有徇私舞弊、故意弄虚作假的, 视情节轻重罚款300500元,情节特别恶劣的,除经济处罚外,还要给予行政处理。2 、对连续三个样测定不合格的,化验室控制组应对其提出警告,并及时下发过程质 量事故通知单,否则罚控制组当班人员1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