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单元教材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543578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时间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间单元教材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的意义“时间”听起来很熟悉,可又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但时间是不停地在流逝的。“时间”单元的研究就是从感觉时间流逝开始。学生们在听到“时间”一词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手表与时钟,因为手表和时钟可以告诉我们过去了多少时间和现在是几点钟。可以如果反过来思考:手表和时钟是人们为了计时儿发明的,在手表和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来知道时间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在时钟发明之前”“夜间的计时器”“用水测量时间”“做一个水钟”等课题的研究。本单元就是这样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时间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一起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

2、意志为转移、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真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具体的教学目标有:1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关于太阳钟、蜡烛钟、滴漏、水钟、摆等于时间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去了解时间发展的历史,增加对时间的认识和计量时间的能力。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活动过程。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时间长短的活动过程;经历制作“太阳钟”、蜡烛钟、水钟的过程;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完整研究“摆”的活动过

3、程;经历感受时间从模糊到精确发展的活动过程;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3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对各种计时工具的探究实践活动,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关于时间的资料搜集、寻找时间痕迹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意识到时间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并以其固有的速度缓缓流逝;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为获得一个精确实验结果不断进行研究的意志品质。二、理解思考研讨 1 时间单元的学习我们能完成一个怎样的教学目标?学习完时间单元后要使孩子获得怎样的发展?2 时间单元很多活动采取估测的方式体会时间的流逝,但孩子往往都戴有手表,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让孩子乐于估计,

4、而不是为获得一个正确的结果而简单地看钟表显示的时间来替代估测的过程?3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有很多地方要求学生制定计划,这些计划哪些是需要学生详细去制定的?哪些只是口头表述就可?4 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意识到太阳、流水、蜡烛、摆之所以都能作为计时工具而具有的共同特征?5时间是可以测量的,学生学习完这一单元后,能体会到吗?怎样帮助他们获得这样的认识?6关于时间的大单位如年、闰年、平年、光年等的知识在本单元没有涉及,怎样看待这个问题?7怎样看待摆的研究活动要持续3课时的时间?三、活动分析和建议1时间在流逝时间是一个很难加以描述的词汇,要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并且进行研究必须借助客观的物体。教材在这一课安

5、排了3个借助周围事物来估测时间的活动。“现在几点了”是让学生不看手表估计现在是几点钟。这个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猜现在几点了,而是要促使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原有经验说说自己或者别人是根据什么来估计时间的。再看看手表,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得是否正确。因为这是一节单元引入课,如果这个活动开展得充分,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且与以后的几课产生结构。“1分钟有多长”这个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描述时间的长短。1分钟,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段,但是,1分钟到底有多长?学生们可能并没有真正地去注意过。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感受?就是要引导

6、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充分地感受1分钟的时间间隔。教材中有两个学生在对话:“我每分钟心跳是80次”提示学生1分钟可以这样来感受它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这样描述时间:“1分钟大约是我心跳80次”在对一分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对“一小时有多长”我们能用什么办法估计?建立在对一分钟感受的基础上,学生会运用更多的方法对“一个小时”的时长进行描述。课上到这里,那么“这节课过去多长时间了呢?”教师在学生研究投入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对过去的时间要么估计过短要么估计过长。原因是课堂上过于投入或者兴趣不浓的情况,影响了他们的估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时候感觉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

7、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是对刚才的估计误差寻找归因。那这节课真的比原来长了很多或者比原来短了很多?“时间有快慢吗?”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长短不会因我们的感觉而变长或者变短。使学生知道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它总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2在时钟方面之前现在几点钟了?看一下钟表就知道了,可是古代人没有手表怎样知道时间的?因为在第一课的学习中,他们知道了借助身边很多事物能够感受到时间。有这样的认识基础学生会很快做出回答:古人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来判断时间。那古人是怎样划分一天的?比如现在是10点钟,古人是不是也跟现代人一样说10点?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古代的计时方法:古代所说的子

8、、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分表代表几点;古代的一个时辰是现在我们规定的几个小时。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计时,对于现代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建议教师在上课前应该请学生收集有关古人的“十二时辰”计时资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他们理解古代和一些近代的文学作品打好基础。在了解了古人一天的时间表示后,发展的比较快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古人是怎么知道现在是“午”时或者“申”时等时辰的呢?他们也像现代人一样有手表或者时钟那样计量时间的仪器吗?这就引出了“用光阴计时”这个活动的研究。让学生设计太阳钟本身并不是苛求孩子能制造准确的计时工具,当然如果有科学工具箱的

9、教师,这个活动要充分地展开。同时课堂上教师还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用日晷去计时,让学生能在设计的过程钟更好地了解日晷的构造和原理。在计时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发现日晷显示的时间与手表的时间有一定的误差,这就引出了太阳计时的缺陷性。组织学生对太阳钟进行分析,它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这就与第三课的学习联系起来了。3夜间的计时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孩子们可能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在没有太阳的夜间,古人是怎样计时的?所以,这课一开始就可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利用课前已搜集到的信息或者是自己的推测、想象,充分地讨论交流关于古人夜间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在夜间常用的照明工具主要是蜡烛

10、,可否利用燃烧的蜡烛作为计时工具,一举两得?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想出怎样利用蜡烛制成计时工具的方法来。“蜡烛为什么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呢?”这个问题与上节课的“太阳为什么能作为计时工具”有着同样的含义。教材安排了“让我们用蜡烛做一个可以计时十分钟的蜡烛钟!”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希望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怎样来确定时间刻度(想比做更重要)。当让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标好了时间刻度,就来尝试用自制的蜡烛钟进行计时。“用我们的蜡烛钟来计时,准确吗?”学生根据与手表的对照肯定会发现蜡烛钟的误差。这时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影响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希望学生对各种可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设

11、法进行控制。这个环节的学习,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制作成果进行改进与反思,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蜡烛钟的制作技艺。接下来教材安排了设计一个报时闹钟的活动,这个活动既是探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个趣味性的拓展活动。教师要根据课堂上的时间决定,如果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可以只在课上讨论制作方法,具体制作放在课外进行。4用水测量时间古代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报时的呢?教材中分别安排了“受水钟”“泄水钟”“漏壶”三钟古人的计时工具,这三钟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我们要让学生站在古人的角度上,考虑他们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的。因为流水是一种运动的事物,与蜡烛和太阳极为相似。这样的认识要让学生自己去体

12、会和感悟。接下来的问题“流水和时间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这个问题是对上节课太阳、蜡烛可以做计时工具原因进一步做出概括,发展了前两节课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更加形象地认识时间这一事物。接下来的活动是要让学生从思维层面转向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怎样用水来计量时间的流逝。教材利用“滴漏实验”,使学生经历流水记录时间这一活动。先组织学生进行“100毫升的水从杯中缓缓流出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根据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推测这样的速度流10毫升与5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在 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科学推测。然后进行滴水实验。这三个活动相互联系,所以每个活动学生都要充分体验,因为前一

13、活动的学习情况直接影响着下一个活动的开展。不用手表,通过观察水的流动来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这是对前面活动的一个巩固与提高。教材创设了一个没有手表或者时钟的情境,要学生根据前面对100毫升流水时间的记录,估计要多少时间,量筒内的水能积聚10毫升,到50毫升时,又需要多少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根据地推测,推测的依据是原有的经验与正确的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在前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流水的速度慢了,时间是不是也跟着放慢了?教材也提供了这样的提示,试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进一步体验时间的快慢是不会因为流水的快慢而加快或者减慢的。时间的流逝我们不能控制,但是同样的时间里我们可

14、以做多少事情是可以控制的。这就与第一节课产生了呼应。教材在结束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了“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的活动,延续了关于滴漏的研究,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5做一个水钟经历了前一节课关于滴水计时的研究后,学生已经有了制作水钟的欲望和理论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活动是:设计水钟,制作水钟。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预备制作的水钟的类型、式样、材料、操作步骤等过程。接着是制作水钟的活动,这是计划的实施阶段,要求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严格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作水钟。制作水钟活动的重点放在“怎样标出时间的刻度、水流的速度”上。“用水钟计时”这个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制作成果。

1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设计的水钟可能不能准确计时甚至误差较大,这就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制作的水钟进行改进。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再次经历了“思考方案制订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成果”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要让学生意识到,一项科学成果的完成光有方案是不够的,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与改进。6用摆计时这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挂钟的钟摆。通过观察会发现,同一座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一样呢?我们自己做个摆试试吧。教材紧接着让学生用一条细绳和一个小重物,制作一个简单的摆,并测量自己制作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由于学生使用的细绳的长短不一样,每个摆每分钟摆

16、动的次数也就不一样。这就自然引发了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的问题。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希望学生通过讨论做出自己的推测。怎么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选择一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内容,并讨论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教材右下角给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做了一个提示。提示学生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研究的问题;二是计划的可事实性;三是怎么对自己的计划进行改正。在交流计划时,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一个小组制定的计划。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制定一份研究计划是本节课的活动重点。教材虽然对制作计划做了一定提示,但教师还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一定的指导。7测量摆的快慢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上节课制定的研究计划的实施阶段。要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首先要制作一个摆。实验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