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4221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套卷45(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及全真模拟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1. 单选题在学习文化建设中,让学校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活,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问题1选项A.说服教育法B.实际锻炼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答案】C【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题干中,张校长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是

2、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属于陶冶法。A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B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D自我修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自己提出目标、采取措施、实施思想转化。因此本题当选C,ABD当排除。2. 案例题材料: 为了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初三:“为了防止你们学习分心,老师暂时替你们保管,期末考试之后再还给你们。”此外,熊老师在男同学李伟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封信。出于对李伟的关心,熊老师拆阅了这封信。令熊老师震惊的是,这竟然是李伟写给班里女生王森的情书。熊老师十分生气,也很庆幸自己及时了解到这个情况。为了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杜绝早恋现象发

3、生,他在班会上读了这封信,并且严厉批评了李伟。周末,熊老师还特意去了李伟家进行家访,和李伟的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强调了早恋对孩子学业的不良影响,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对李伟进行教育。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熊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答案】材料中熊老师的教育行为有错有对,违背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规范,但符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是基本要求。要求教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方针

4、政策的言行。材料中,熊老师私自搜查了每位同学的课桌和书包,随意没收学生的私人财物,不经过李伟的同意就私自拆阅他的信件,这些行为都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2)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材料中,熊老师发现了李伟写给班里女生的情书,在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读了这;封信,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考虑学生的自尊心。(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熊老

5、师为了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严厉批评了李伟,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没有对李伟的正确教育引导,只要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全部没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4)为人师表是内在要求。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熊老师利用周末对李伟进行家访,向家长说明情况,并强调了早恋对孩子学业的不良影响,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这些体现了熊老师尊重家长,做到了家校合作。3. 单选题陈亮一想到明天要上课就坐立不

6、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这种表现属于()问题1选项A.抑郁B.妄想C.强迫D.焦虑【答案】D【解析】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本题考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题中陈亮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脸红,出冷汗A抑郁以持久性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B妄想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的精神病症。C强迫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

7、床表现的神经症。 故ABC当排除。4. 单选题近现代西方美术家因其主张题材风格不同,形成许多美术流派,每一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画家,法国莫奈属于( )。问题1选项A.印象派B.学院派C.古典主义D.浪漫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艺术常识。法国莫奈是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故本题当选A,其余选项均是干扰项故排除。5. 单选题冯老师批改作业时常抱怨:“讲了多少遍,可还是答不上!真不知道现在的学生都怎么了!”这说明冯老师(问题1选项A.具有教学评价能力B.缺乏教学组织能力C.具有教学研究意识D.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

8、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在教师行为方面对待自我强调反思。题干中冯老师讲了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不会做,冯老师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反而一味埋怨是学生没有掌握和运用知识。是缺乏教学反思能力的表现。故本题当选D。题干中没有涉及教学评价、教学组织及教学研究,故ABC排除。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6. 案例题材料:“礼”,这个笔画简单的字眼,解释起来却有些复杂。这世上本来没有“礼”,只是因为集体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产生了“礼”的仪式,造出了“

9、礼”的汉字。因此,“礼”字也是社会生态的描摹。“礼”字的繁体是“禮”,本字为“豊”,一看便知与祭祀有关。在甲骨文中,“豊”的顶部就像两串美玉,底部就像有支架的建鼓。合起来会意,就是击鼓奏乐,用美玉敬奉祖先和神灵。上升到定义,就是履行敬神祈福的仪式。这托盘状的“豆”,后来也被视作食器或祭器。在人类文明早期,食器和祭器可不是普通物件,而是很重要的符号。食器象征基本的物质寄托,祭器象征诚敬的精神寄托,融汇起来恰巧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相吻合。礼记有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大的礼仪准则有三百,小的礼仪规范有三千,可见礼仪数量之多。于是有人说,怪不得中国人太累,是被“礼”压的。其实,这么多“礼”是根

10、据时间、场合和对象制订的,并不需要时时、处处、人人都去掌握,你只要知道什么场合注意什么问题就可以了。外交上有个术语叫“国际惯例”,社交场合的“礼”也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大家都按惯例行事,就习以为常了。庄重的场合需要彬彬有礼,宽松的场合可以不拘礼数。在今人字典里,“礼”也分虚实两类,虚的如礼节、礼仪、礼貌、礼俗等,实的如礼品、礼金、礼服、礼花等。还包括与“礼”相关的人事和行为,如礼宾、礼遇、礼聘、礼让等。先贤把夫妻同房看作人伦之大常,文称“敦伦”,戏称“周公之礼”。委婉含蓄之至,诙谐幽默之至。由此可见,大到国家和社团,小到街邻和家庭,“礼”无处不在,所以有“礼尚往来”,所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11、礼多人不怪”这句俗语,只能用在中国人身上,若用在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身上,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满桌子美味佳肴,却说“略备薄馔,不成礼敬”,外国人怎能不奇怪呢?钱穆先生在接见美国学者邓尔麟时曾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是“礼”,“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我们常说,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因为礼仪与文明是相统一的,礼仪是文明的载体,文明是礼仪的内涵,没有了礼仪,文明也就无所依附。总之,现代的“礼”,主要体现在外交与社交领域。与现代有所不同的是,“礼”在古代还被看作是核心价值观,用来调整社会关系,具有制度属性和法律属性,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所

12、谓“礼法”。“礼”的本意是“别尊卑,等贵贱”,其本质是对奴隶主中不同等级的人所享有不同礼遇的规定。先秦诸子都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也正是“礼”的本质内涵。荀子说:“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去选择合乎身份的“礼”,否则就是非“礼”。在论语中,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春秋时,鲁季氏以卿的身份行天子之礼,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鲁迅有个著名的立论叫“礼教吃人”。

13、他所抨击的“礼教”,兴起于封建社会,其实质是封建礼法。有人把“礼教吃人”与孔子联系起来,那是记错了账。孔子曰:“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孔子倡导的礼教与封建礼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封建卫道士从孔子那里取火,不是去爱人而是害人,这关孔子什么事?“礼”经夏、殷、周三代沿革,到周公的时代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遵从的就是周朝的典章礼制,这是他的政治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是为“礼”而生并为“礼”奋斗了一生。孔子为何给儿子取名孔鲤,“鲤”者,礼也。他让儿子自小就要学诗、学礼,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和“礼”是古人教育后代最基本的功课,所以有“诗礼传家”之说,这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的学者把文化分成观念形态、制度形态和物质形态,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把价值观念、制度设计、物质载体统合在一起,并且包含了风俗习惯的文化形态。邹昌林先生认为,文明产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