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541310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句、词语及句子优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专题三:比较词语及炼句或句子的优劣一、回顾诗眼类题型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词)或某联、某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句。那么 如何确定“诗眼”? 1.内容上,最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2.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3.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东西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也是“诗眼”。二、比较词语1、提问方式:诗中的某一词语,有的版本说法不同,你认为哪一词语更妙, 为什么? 诗中的某一词语有人

2、认为换成某词语更好,你的看法呢?2、解答步骤:步骤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步骤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表情达意、结构、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是写景句,就分析其描绘的画面及寓含的情感;如是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步骤三:两者比较,强调认可的词语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这种题型一般都需要回答通用版本的字更好,然后根据诗歌回答它的妙处。这也是炼字型的一种变式。例1: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端 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 素

3、秋:秋天的代称。 答:“敌”字更好。(第一步)“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羁旅之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例2:“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蝶恋花 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答:“绕”字好,因为它切

4、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总结答题要点】第一步:明观点:你认为哪个字(词)好。(直接鉴赏某字的此步省略)第二步:释字义,点手法:解释该字(词)的准确含义,并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运用的手法。第三步:说作用:点出该字词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课练】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江南春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5、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答:(示例一)赞成“千里”。这首诗既写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又写了江南的广阔、深邃和迷离。作者在这里用两副耳目来看、来听江南春,一是生理的耳目,二是心里的耳目。生理的耳目实见实听,心里的耳目虚见虚听,虚实结合,驰骋千里,才能写出“江南春”。用“十里”,显然与诗题“江南春”相距甚远。(示例二)赞成“十里”。诗的一、二句都是写眼前的景,唯有十里才能听到莺啼,唯有十里才能看到绿树红花,唯有十里才能看到风中酒旗。总之,“十里”是言其近,更能体现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同时,诗歌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赞成“千里”或者“十里”,只要

6、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鉴赏:这首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此,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

7、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的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有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仅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三、炼句(一)出题角度:(1)对诗句的赏析:主要是写景句子,答

8、题时,先对诗句表现出的场景具体描摹,再对表现力强的字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对象的什么特点进行赏析。(2)对诗句寓意的理解:大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诗句,根据诗句所展现的事物特征,知人论世,联系现实,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3)诗句所表现的心情:对诗句具体赏析,通过诗中景和细节来分析作者的心情。(4)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感慨)或情感变化: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所抒感情)(5)概括诗句内容 (6)诗句的修辞手法:揭示手法+修辞对象的具体特征+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解题格式) (7)诗句的表现手法或写作特点及其作用: 赏析表达方式:

9、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采用什么手法+手法表现对象的具体特征+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8)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或怎样写景: (9)从诗句情和景关系的角度分析:(10)揭示诗句所含的哲理: (11)诗句比较鉴赏: (二)提问方式: 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某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三)答题要点:1、内容:描绘怎样的景象;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蕴涵着一种怎样的理趣。2、形式:运用了怎样的手法;3、结构:结构上有何作用(四)例题导引,理解感悟: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0、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问: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答:不同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简析句意)本诗前三联虽然写诗人在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眼下过着闲适的生活,但这些却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步骤二:结合文意赏析)最后一联表面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之情溢于言表。(步骤三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因此不同意“喜幸”之说。总结: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答题步骤

11、】简析句意+结合文意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课练】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

12、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例2: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小序】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gu)弟妹。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

13、,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答: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3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4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4、总结:这类赏析类题的答题步骤: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步骤一) 绘景(简析句意);(步骤二) 点明句中诗眼字,分析。;(步骤三) 指出句子所用何种手法及作用;(步骤四) 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课练1】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答:“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

15、外在形象,函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课练2】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答题指导:分析诗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必须先弄懂诗句的内容,在着眼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