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55390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春联的种类和特点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 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同春 联的种类和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对联的种类:按用途分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对联。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 月红。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一对 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对联)3、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 百世,再来造福人群。4、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5、自勉对联:自我勉励之用。

2、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 莫为。6、行业对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 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7、言志对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按字数分1、短对联(十字以内)2、中对联(百字以内)3、长对联(百字以上)等。按技巧分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 回文对、顶针对等。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按位置分1、楹对联:挂于楹柱之上,住

3、宅、机关、庙宇、古迹等处所用2、门对联:贴于大门之上。3、中堂对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 按对联语来源分1、集句对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2、集字对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3、摘句对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4、创作对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按艺术特点分 对联叠字对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复字对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顶针对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嵌字对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 名、物名(如药名)等。拆字对联:将对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 “拆字、合字

4、、析字”等。音韵对联:包括同音异字、同字异音和叠韵。 谐趣对联:取诙谐幽默之意。无情对:上下对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 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对联。回文对联: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最长的对联:作者是清末江津的秀才钟云舫,于清光绪三十年 (西元 1904年)在成都狱中为抒发愤懑而写。二、特点: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楹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主 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 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对 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对

5、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 上对联或只有下对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对联、下对联外,还 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对 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 也有两个字、三个字、五个字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 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对联这种特殊的“语 言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 言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 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

6、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 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 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 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 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中都有工整的.对偶句。反过来,楹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 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对联和超长对联,简直能集 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 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 收并蓄,熔铸创新。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7、。楹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 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 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 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 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 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 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楹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一副对联来概括: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 明珠映宝玉;对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 人物,犹

8、如老树灿新花。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对联雅俗共赏,没有一种文学形式,象楹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 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 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这种奇妙的合一,原因在于楹对 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楹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 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 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 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楹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 但其对道、对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楹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对 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 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 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 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对联也不 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