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53830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王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五小学科技社团活动计划表第六周活动1 科学社团成立会议、学习社团章程、科普知识介绍第七周活动1 观看科教影片:地震的知识老师准备:一个地震应急包(由水、食物、手电筒等物品组成)讲述:地震应急包用于在地震时应急使用,使自己不被困死等。帮助学生掌握应急避震的逃生方法,熟悉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逃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告诉学生,地震也是可以测出的,例如检测深井中的氡含量就有可能测出(注意“有可能”)某地会发生地震。活动2 观察秋天来了带学生到田野、附近村庄、果园去参观,感受秋天来了。第八周活动1 学习使用显微镜

2、老师准备:显微镜、载玻片 学生准备:一支铅笔、一张白纸观察一滴自来水中有什么?讲解微生物,进而讲到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提醒学生: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

3、水。活动2 太阳光之谜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 老师准备:水槽1个、平面镜1个 操作: 把镜子斜插入水盆中,镜面对这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 讲解: 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学生活动: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转动,观察桌面(或地面)上的彩色光带。第九周活动1 自制万花筒老师准备:快干胶(101)、剪刀、一盒保鲜膜学生准备:等大的长方形平面镜(每组三面)、细线、彩纸操作:1.用三块大小相同的薄镜片(宽约3厘米,长15厘米),围成一个三棱柱,在三个棱角上用胶布粘合,再用线绳捆牢;2.

4、两端用透明 保鲜膜蒙上,粘牢;3.装进一些彩色透明纸屑或彩色玻璃屑;4.把薄膜的一端向着光,从另一端看里面的纸屑,就会看到缤纷的图案,转动三棱柱,图案也随着 变换,绚丽多彩。解谜:万花筒里的彩色纸片被三角形的镜子反复反射,除了在三面镜子中的成像外,还有每一面镜子反射出的另外两面镜子中的影像。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是变幻了好几倍的彩色纸片,就更是缤纷奇妙了。活动2 观看科教片第十周活动1 水中悬蛋 思考: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 老师准备: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操作: 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

5、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讲解: 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 活动2 “贪吃”的牙签老师准备材料:牙签一袋、水槽若干、单晶冰糖一包、肥皂一块操作: 1. 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 2. 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 3. 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

6、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 讲解: 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 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换成肥皂,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第十一周活动1 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准备: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3.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4.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

7、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活动2 自制温度计老师准备材料:医用小瓶(青霉素)、红墨水、烧杯、热水学生准备材料:细吸管操作:1、将医用小瓶的锡盖去掉,注满红墨水,盖上橡皮塞,插入细吸管。制作完成。 2、将小瓶放入热水中,可看到细管中红水上升。讲解:热胀冷缩。第十二周活动1 水中冒“青烟”老师准备:广口瓶、医用瓶子(青霉素)、蓝墨水、细线、热水操作:1、把广口瓶装上水,大约到2/3就行。在小瓶中

8、倒上一点蓝墨水,然后加热水装满,并用塑料薄膜将瓶口扎紧。在瓶颈上系两根对称的细线,用锥子在塑料薄膜上扎两个小孔。接着,用两手提着细绳将小瓶慢慢沉入大瓶的瓶底,一定要放稳。2、这时,在小瓶口处的小孔连续不断地升起一股蓝色的水珠,宛如一股“青烟”笔直地冲向水面。讲解:小瓶里的墨水是热的,与大瓶里水的温度不同。热墨水温度高,比大瓶的冷水要轻一些,于是热墨水就在冷水中不断上升、扩散,周围冷水不停过来补充,形成对流。活动2 观看科教影片第十三周活动1 水制放大镜老师准备:凸透镜若干,水槽学生:塑料保鲜薄膜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水、保鲜膜、大碗1个、彩色珠子(或用其他物体代替) 操作:

9、1. 把彩色珠子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 2. 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 将水倒在保鲜膜上, 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彩色珠子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讲解: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似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 活动2 游戏:看谁舀得多老师准备:汤勺、塑料烧杯学生准备:玻璃球操作:1.将20个小球放在桌面上,号令响后,看谁最先把桌上的玻璃球全部舀到塑料烧杯里,谁就获胜。2.请他介绍方法。讲解:利用玻璃球的惯性,让它运动,将汤勺放在正前方“守株待兔”。第十四周活动1 水中燃烧的蜡烛老师准备:蜡烛、火柴、烧杯、操作:

10、将一支蜡烛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往杯内倒水,直到快要淹没蜡烛。这时点燃蜡烛,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火焰将蜡烛烧成了漏斗形,而火却不会熄灭。讲解:蜡烛的外壁与水接触,蜡烛燃烧的热量可以很快地被水传递出去,使其外壁不被熔化。活动2 观看科教片第十五周活动1 自制 彩色蜡烛 老师准备:蜡烛、开水、棉线(作灯芯)学生准备:彩色蜡笔、可乐瓶子、形状好看的容器(提前布置)操作: 1把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温度高的水。不过要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

11、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时,依照上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活动2观看科教片第十六周活动1自制不倒翁老师准备:快干胶(101) 学生准备材料:一个鸡蛋、一块橡皮泥、一支黑色彩笔。操作:在蛋的尖端开个小口(千万不要把口弄的太大了),先把蛋里的蛋清和蛋黄倒出来(可以提前完成),然后再把橡皮泥塞进鸡蛋壳里,然后再用彩笔画出五官。 这样一个不倒翁就制成了!活动2 重新认识自己的声音老师准备:录音机、机械表钟、细线学生准备

12、:金属汤勺操作:1用录音机将一个学生的说话声录下来,再放出来,让这个学生感受:这是否是他的声音?而别人则认为,这就是他的声音。2将机械表钟放在桌面上,让学生感受秒针声音;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可以很清楚地听声,而且还响得多。3学生将一段细绳的中间拴一个金属汤勺,用两个手指把绳子的两头按在耳朵眼上,然后让汤勺摇来晃去,不断和桌子相撞,会听到低沉的轰鸣声。讲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在固体中传播效果比较好。第十七周:活动1 制作土电话老师准备:一次性纸杯,一根细棉线,火柴棒.学生准备:圆规操作:1先用圆规将纸杯底面的正中央戳一个小孔,将细棉线穿过小孔,在线端打结,系上火柴棒,同理,把两个纸筒用

13、细线连接起来.。2使用:听的一方把纸筒放在耳边,说的人对着纸筒说就可以了。讲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活动2 不听话的气球老师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学生准备:一张纸、塑料尺(或塑料笔)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让塑料尺带电吗?如何验证。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塑料尺与头发摩擦,靠近碎纸屑,吸引

14、即可说明塑料尺带电。家庭作业:分离胡椒粉与盐巴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老师准备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分装几小盘。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第十八周活动1 小实验:连接电路老师准备:电池盒(两节电池)、导线、灯座(带灯泡)、开关操作:1将电池装进电池盒,用

15、导线从正极开始连,接到开关、灯座、再连到电池盒负极。2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不亮,帮助解决。活动2 蜡烛开关老师准备:导线、电池盒、灯座、蜡烛学生准备:铅笔芯操作:1削出铅笔芯,用导线串联电池、铅芯和灯泡,只要铅笔芯接得不太长,小灯泡就会亮起来;2调节铅笔芯接入长度,以小灯泡刚灭为准;3在铅笔芯附近点上蜡烛;4过一会儿,灯泡亮起来啦。如果拿着蜡烛,灯泡又会慢慢熄灭。讲解:铅笔芯这种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也就是说它受蜡烛烘烤后,电流更容易通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铅笔芯吸收热量后,电阻减小,小灯泡两端电压就增大,重新点亮了灯泡。拿开蜡烛后,铅笔芯恢复到原来的温度,电阻增大,小灯泡就灭掉了。第十九周活动1 判断导体还是绝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