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35197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 感受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07-23 古玩收藏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奉献。陶瓷文化是唯一贯穿中华文明发展进程而未中断的物质文明:原始社会之彩陶、黑陶,商周时期之白陶、釉陶,乃至后来相继浮现的青瓷、白瓷、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以及琉璃、珐花、紫砂器等,美不胜收、蜚声寰宇。今天带人们欣赏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的瓷器,快来一饱眼福吧感受国内古代瓷器的艺术魅力,得到美的享有。青釉莲花尊高49.厘米 腹径31厘米侈口,长颈,溜肩,橄榄形腹,外撇高足。颈部装饰分三段:上段对称贴附两个飞天,中部刻饰三圈弦纹,下部贴附对称的忍冬、莲花纹构成的图案各二组。颈肩相接处有六

2、个桥形复系,上腹和中腹为三层模印的覆莲以及一轮贴花菩提;下腹为一组单瓣仰莲。满施青釉泛黄,光亮晶莹。该尊将刻划、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制作精美,气魄宏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口修复。越窑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宋,高3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11.5厘米盘口,束颈,丰肩,鼓腹,腹部浑圆,圈足。造型挺拔而丰满。腹部划牡丹花装饰,腹部出筋分五瓣,每瓣内划牡丹花一朵。通体施青釉。该瓶造型端庄,纹饰线条舒展流畅,底足露胎铁足,是南方越窑的典型作品。耀州窑青釉荷叶盖罐金代,高20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罐直口,鼓腹,圈足,盖沿卷曲上翘,与器身简洁肃穆的线条结合。

3、胎质坚致,露胎处呈灰白色,上有粘砂痕。通体施青釉近月白色,应为耀州窑金代作品,器、盖俱全者存世不易。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宋,高25.8CM,口径CM。底径7CM圆口,直方型腹,浅圈足,露火石红胎,器形仿古玉琮器形,通体施梅子青釉,釉色盈润亮泽,成对尤为难得。翠青釉罐明,永乐,高.CM,口径0CM,足径14CM。罐直口,短颈,腹体矮硕,广底,浅圈足。肩上等距离贴三海棠花形托。罐里及足内均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翠青釉因色泽光润,青嫩如翠竹而得名,是明永乐朝仿龙泉釉瓷器中呈色较浅的一种,为永乐朝所独有,特点是玻璃质感强,釉中隐含密集小气泡。仿官窑四方委角象耳瓶清雍正,高:17.5cm,口径:61cm,足

4、径:c。瓶唇口,直颈,颈两侧饰对称象耳,方腹委角,高圆足外撇,圈足呈铁黑色。通体施仿宋官窑天青色釉,釉质肥厚,开有大纹片。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代雍正的仿官器,一改古朴浑厚的形象,代之以典雅秀丽的艺术风格。仿钧釉匜式尊清,雍正,高22.9M,口径141CM,足径14M。口仿青铜匜造型,短颈,球型腹,圈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天蓝釉上杂以红斑,釉面光润,外底施酱釉,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此器造型别致,仿钧釉鲜丽逼真。雍正帝偏爱宋钧瓷,多次谕旨试制仿烧,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措施,成功地烧造出几可乱真的仿宋钧釉。官窑粉青釉海棠式套盒宋,高9.c,口径

5、1.8cm,足径18.6c。子母口呈五瓣海棠花式,内为碗形,直壁高墙。粉青色釉,香灰色胎。此器胎薄釉厚,系多次施釉完毕。釉色溢青流翠、含蓄内敛,莹润如玉。釉面片纹纵横交错,大片纹间闪现小冰裂纹,是宋官窑佳品。秘色瓷碗唐,高71cm,口径25cm,底径10.cm。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敞口,折沿,收腹,平底,底部留垫烧痕。造型简洁,通体素面无纹,釉质匀净,肥润晶莹,深沉雅致。外壁不黏贴着出土时的包装残纸,尚存唐代仕女形象。此碗是法门寺地宫出土账册中明确记载的“秘色瓷”。官窑粉青釉葵口洗南宋,高4,口径12.cm,底径5cm。六瓣葵花口,直腹,卧足。香灰色胎,底部满釉,有五细小支钉痕。通体施极其

6、肥厚的天青色釉,釉面冰裂纹隐映,如冰似玉。该洗釉色莹润,薄胎厚釉,造型精致,应是修内司窑产品。哥窑葵口盘宋,高3.cm,口径15.5c,底径4.8cm。 六瓣葵花口,浅弧腹,大平底,小圈足。青灰色釉,釉面厚润如脂,满布“金丝铁线”般开片纹,片深浅不一,如织如网,釉中气泡“聚沫攒珠”,紫口铁足,是宋哥窑精细之作。官窑菱花形洗宋,高cm,口径m,底径9cm。口菱花形,铜镶口,平底。通体施米黄色釉,底有五细小支钉痕。釉层肥厚润泽,开片满布,为官窑精品。哥窑贯耳瓶宋,高115m,底径4c。双贯耳,长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釉,肥厚莹润,呈现出哥釉典型的金丝铁线开片,造型小巧端庄,古朴敦厚,精美可爱,十分

7、贵重。钧窑盖罐元,高19.8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8.5厘米。盖为山形小钮,斜平顶,直壁,子口。罐为子母口,矮颈,双环系,鼓腹,圈足。釉色月白,釉面光亮,匀净细润,呈现不规则玫瑰紫色窑变。内外壁皆施釉,足底无釉,垫烧。此盖罐釉色匀净光亮,积釉肥厚,窑变瑰丽,是元代钧窑中的佳品。仿哥釉六方瓶清,雍正,高70cm,口径21.cm,底径2m。器呈六方形,撇口,长颈斜肩,直腹,下腹渐收。六方足外撇。高大壮观,通体施仿哥釉,釉质肥润,开片。底书“大清雍正年制”款。青瓷双螭耳尊唐,盛器 ,高60.8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55厘米。唐代陶瓷器的某些造型曾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如盛行于初唐的凤头壶和

8、双龙耳瓶均吸取了“胡瓶”的特点。这件青瓷双螭耳尊也是初唐的此类作品。绿釉贴花连珠纹盖罐北齐,高15cm,口径7.3cm,足径7.3cm。盖罐通体满施绿釉,垂流至足积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以不同大小组合连珠纹,辅以贴塑。精美异常,是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绿釉连珠纹碗北齐,高6c,口径1.9m,足径5.3cm。碗通体满施绿釉,垂流至足积釉,满釉支钉烧。器身装饰以不同大小组合连珠纹。器形挺拔饱满,精美异常,是非常少见的北齐瓷器精品。磁州窑白地剔划黑花玉壶春瓶宋,高8cm,口径7cm,底径7c。撇口,细颈,下垂腹,浅圈足。通体施黑釉,瓶身剔黑缠枝牡丹花,肩部剔卷叶纹,瓶口内壁满施黑釉。此瓶剔划花技

9、法犀利流畅,釉黑如漆,是北宋磁州窑剔黑典型作品。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暗八仙纹僧帽壶明 ,永乐,高15厘米,底径.厘米。壶阔颈,鼓腹,圈足。一侧有流,流口与颈部鸭嘴状流槽相通,另一侧有宽带状曲柄。壶柄上下两端饰如意形云头,通体施甜白釉,釉下暗刻缠枝牡丹和暗八仙纹。原配盒套。僧帽壶因壶口僧侣帽而得名,是佛教用器,瓷制品始见于元代,永乐亦十分罕见。仿古铜釉描金牺耳尊清,高26.5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7.7厘米。器仿战国时期铜牺耳尊形制,撇口,短颈,丰肩,圆腹,圈足外撇,肩两侧堆贴对称牺耳。通体施古铜彩为地,上绘金彩蕉叶纹、斜方格纹等。外底金彩书“敬畏堂制”四字两行楷书款。因器型和纹饰均仿铜器,故称

10、为“古铜彩”。鱼子绿釉菊瓣式茶壶清,雍正,高.2cm,口径7.m,底径7.1m。直口,扁圆腹,前置曲流,后设曲柄,饰有模印仰覆菊瓣纹,带盖。通体施鱼子绿釉,外底露胎处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外环以花瓣纹。清代康熙时期,绿釉的烧制达到高潮,雍正时期延烧,多为小件器物。此器小巧玲珑,颜色鲜艳,制作精细。仿石釉堆贴螭龙纹瓶清,乾隆,高37.cm,口径5.4c,底径119m . 直口,长颈,圆鼓腹,圈足。颈户部堆贴一螭龙,器通体施仿石釉,底足施酱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清代乾隆时期盛行以瓷釉仿多种手工艺品,仿石釉用色泽相似于各色石质的彩釉,勾画出石头的纹理,色泽摹仿逼真。青花

11、缠枝牡丹纹执壶明 ,永乐,高29.5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1厘米。壶身前置弯曲长流,后设扁带形柄,流与颈间有云纹板状连接,柄上凸起绳孔,尾端为如意云头及乳钉装饰。颈部绘蕉叶纹,壶身及流部绘缠枝花卉纹,曲柄绘折枝牡丹纹。青花发色浓艳,釉质肥厚滋润,白中闪青,呈现出永乐官窑青花瓷独特魅力。流修复。仿雕漆描金双龙戏珠纹冠架清,嘉庆,通高7厘米、足径1.8厘米。冠架由冠伞、柱、底座构成。冠伞为球形,其下有托,柱为葫芦形,底座呈海棠式。仿雕漆制品,辅以金彩装饰:冠伞刻饰云雷地双龙戏珠纹、云蝠纹,外底施矾红釉,上金彩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外环以四朵小花。青花缠枝牡丹天马纹罐元,高9cm,口径

12、1.5m,底径0cm. 直口、束颈,颈下起棱,撇肩,鼓腹,敛足,平底,肩部对称贴塑兽耳各一只。口饰冰凌花纹,颈饰忍冬纹,肩上缠枝莲纹,腹上半部饰如意形开光海水天马纹,下半部饰缠枝牡丹纹,敛足上下分饰忍冬纹和莲瓣纹各一周。此罐青花发色极为靓丽,天马神态各异,画工极具风骨,为青花成熟时期典型代表作品。青花山水人物图净水碗罐明 崇祯高1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7.厘米唇口,圆腹下敛,高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绘山水人物故事图。图画旁长方形开光内青花隶书:“大明国江西道南昌府南昌县,信士商人萧炳喜助净水碗壹付,供奉萧公顺天王御前。崇祯拾贰年仲秋月吉立”五行四十四字。此器青花色调鲜丽明快,制作精致,为崇祯

13、民窑青花瓷的上品,且有确切纪年款,是明崇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原则器。青花缠枝葫芦飞蝠纹橄榄瓶清雍正 高0.7CM 口径10CM底径12C 喇叭口,溜肩,鼓腹下敛,圈足。通体青花装饰缠枝葫芦纹,间以飞蝠,寓意福禄子孙万代。辅以蕉叶、如意云纹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此瓶为雍正时期的典型器,除青花外,还见有粉彩、颜色釉等品种。松石绿地粉彩八卦纹琮式瓶胭脂红地粉彩人物纹灯笼瓶清 高317厘米,口径 11.2 厘米,底径 10 厘米 撇口,双夔龙耳,溜肩,筒身,圈足,俗称“灯笼瓶”。口沿描金,颈部及近足绘胭脂红地鱼蝠花卉纹,瓶身绘“海屋添筹”图。整器釉彩浓烈,画工精微,仍具乾隆

14、粉彩遗风。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款。白地绿彩九龙纹瓶清,道光,高9cm,口径10.7c,底径1.5c 内壁施绿彩,外壁施白釉,口沿外侧绘如意云头纹,胫部绘海浪纹,腹部绘九龙,间以火焰、云纹,皆以墨彩勾线。九龙上下翻腾,姿态各异。外底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红料篆书款。粉彩龙马负图瓷板清,乾隆,高1cm,宽392cm。瓷板以粉彩绘仙山云海,龙马负图,五老相聚松下。绘画细致入微,釉色艳丽,为清乾隆瓷板画之精品。四字刻款“龙马负图”。“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合,是河少文化中“河图”浮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

15、地。乾隆粉彩百寿尊清乾隆高44.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24.3厘米粉彩创制于康熙晚期,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玻璃白粉而得名。清乾隆时期这种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呈现出品种繁多粉彩瓷器。矾红番莲纹藏草瓶清 乾隆高2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122厘米器仿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供器藏草瓶的造型,形如宝塔,下承以高足。通体白地矾红彩绘番莲、变体莲瓣纹和焦叶纹等。珐琅彩西洋花纹蒜头瓶清 乾隆高16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5.3厘米蒜头形口,长颈,硕腹,圈足。通体以凤尾纹为地,以珐琅彩加金彩绘各式缠枝花卉,有红、黄、蓝、白等色,色彩斑斓绚丽。外底松石绿釉,上蓝料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斗彩团

16、花杯清 雍正高4.2厘米,口径.厘米,底径2.5厘米杯直口,弧腹,圈足。杯正中饰以相似花卉团花纹四组,圈足及口沿各饰双圈青花。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明代 陈设品 195年北京东郊出土高4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24厘米这件五彩瓷罐,天地式盖,宝珠形钮,圆唇,短颈、丰肩,圆腹,腹下渐收,内圈足,底部书“大明嘉靖年制”款。肩部绘莲瓣纹一周,腹下部绘蕉叶纹一周,罐盖和腹部以多色釉彩描绘出荷花、水藻和游鱼等图案,鱼戏水草之中,怡然自得。釉里红三彩鱼化龙观音尊清,康熙,高403c,口径1.5m,底径1.m。 撇口,束颈,溜肩,弧腹,近足外撇。瓶腹绘一尾红鲤奋力跃出水面,动感强烈;上部一条虬龙腾越海上,威猛无比。周边青花绘汹涌波涛,画面气势磅礴。釉里三彩为瓷器中稀少品种,此器诸色鲜艳纯正,绘制图案生动逼真,堪称难觅之佳品。底书“大清康熙年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