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53482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0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题题库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B)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3、下列叙述中。其中(D)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A)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可转换性5、(B

2、)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 B不可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依附性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D)A载体依附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独享性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B、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 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B)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

3、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D) A价值性 B可伪性 C具有可传递性 D具有失效性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

4、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14、武王伐封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C)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名单,这体现了信息( B )的特征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D)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B交通信号灯被许多行人

5、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天气预报、股市行情体现信息的有价值性 D身边的信息体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二)信息技术与社会17、我们常说的“IT”是(A)的简称 A信息技术 B因特网 C输入设各 D手写板18、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 D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A识别 B显示 C交换 D交流19、下面哪句话是正确的(C) A现代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信息技术 B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信息技术就相应产生了 C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D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20、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

6、信息技术 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21、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 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22、不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是:(D) A人工智能 B电子商务 C语音技术 D纳米技术23、在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C)次信息技术革命 A 3 B 4 C 5 D 624、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 C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仪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

7、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 B指南针的使用 C印刷技术的应用 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25,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 D)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A传感器技术 B网络技术 C通信技术 D三维动画技术26、下面( A )属于虚拟现实技术 A电子宠物 B ASR C TTS DOffice助手27、( B )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 A虚拟技术 B语音技术 C汉字识别技术 D桌面系统28、关于语音技术,下面不正确的说法是(C) A语音技术中的关键是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 B语音合成是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 C语音技术就是多媒体技术 D语音识别就是使计

8、算机能识别人说的话29、语音技术的关键技术有:(B) A语音播放 B语音识别 C语音存储 D语音输入30、使用电脑既能听音乐,又能看影碟,这是利用了计算机的(A)。 A、多媒体技术 B、信息管理技术 C、自动控制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31、下面(D)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D越来越复杂的操作步骤32、GUI是指(C)。A、友好人机界面(人机界面(Human Computer Interface,简称HCI)通常也称为用户界面) B、导肮用户界 C、图形用户界面 D、文字交换界面34、计算机黑客(英文名Hacker)是(D

9、) A一种病毒 B一种游戏软件 C一种不健康的网站 D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口令和密码的人35、以下有关计算机病毒特征的说明正确的是(A) A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B传染性、破坏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 C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易读性、传染性 D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37、关于计算机病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病毒是由软盘表面粘有的灰尘造成的 B病毒常隐藏在数据文件或系统中,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C病毒具有传染性 D病毒对计算机会造成或轻或重的损害,但制造病毒的人并不构成犯罪。38、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D) A潜伏性 B激发性

10、C传播性 D免疫性39、某同学为自己的计算机系统设置了安全防范措施,最恰当的是(B) A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借用同学的个人用户杀毒软件并安装 B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补丁程序,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安装软件防二墙 C购买正版杀毒软件,安装并定时升级,定期备份数据 D定期访问Windows Update网站,下载并安装操作系统,借用同学的个人用户杀毒软件并安装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应该限制发展 B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所以青少年应该积极抵制上网 C面对信息技术的

11、发展,我们既不要,YF地崇拜,也不要因噎废食、盲目排斥 D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所有输入手段将全部由评阅技术来代替41、据统计,我国青少年患“网络成瘾症,的人数为7%,针对这一社会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因特网上病毒泛滥,垃圾信息成堆,可见因特网毫无利用价值 B、因特网有丰富的资源和有价值的信息,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合理使用网络 C、因特网不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帮助 D、因特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不良影响,青少年不应接触因特网42、以下行为不构成犯罪的是(D) A破解他人计算机密码,但未破坏其数据 B通过网络向他人计算机散布计算机病毒 C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诽谤、谩骂 D发送广告电子邮

12、件43、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计算机犯罪行为?(D) A利用计算机网络窃取他人信息资源 B攻击他人的网络服务 C私自删除他人计算机内重要数据 D消除自己计算机中的病毒44、下列那种行为是不违法的?(D) A窃取公司商业秘密数据转卖给他人 B利用黑客手段攻击某政府网站 C利用电子邮件传播计算机病毒 D为防泄密而给秘密资料加密45、( B )对计算机安全不会造成危害。 A计算机病毒 B将数据加密 C个人帐户密码被盗 D黑客攻击46、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A) A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B提高电脑技术水平C会考的需要 D学会用电脑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47、家中新买计算机的配置为:Intel奔腾42.8GHz / 256M / 80GB / 50X / 15,其中通常用来表示内存大小的是(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