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532454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助课程审议优化活动方案作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2020年第05期v .mHUKar 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不仅在编制课程时需要审议,在课 程的优化、完善中,审议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我园大班年级组秋游活动方案的优化为 例,来说明课程审议对于课程建设的价值。一、缘起:吐槽引发的反思秋天到了,秋游活动又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年级组讨论这一次去哪里秋游时,一位教师吐 槽:“秋游活动真是越来越无趣了,不但劳民伤财还不好玩,不如别去了。”正所谓“一石激起 千层浪”,大家对秋游这个幼儿园每学年都会组织开展的常规活动进行了反思,并纷纷抛出了 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一部分教师质疑

2、春秋游活动的价值。随着散步、种植、户外观察等活动的增多, 幼儿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还有没有必要专门组织春秋游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们对自己以往在组织春秋游活动时的做法进行了反思。比如,有时候教师 们会将春秋游活动看成“例行公事”,为了“游”而“游”,使得春秋游活动的内容与幼儿当前的兴 趣和经验脱节,成为一个游离于整体课程之外的单独活动。又如,活动的组织比较随意,游览 地点大多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的,教师在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去的地方不重复。游览过程大 多是兴之所至,见花指花、见树说树,走累了就歇一会儿、吃一会儿,到点了就乘车返园。这 样的活动内容安排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雁过无痕”,效益不高。虽

3、然孩子们还是非常期待春秋游活动的,但如此不走心的活动,孩子们能获得些什么呢? 这是教师们最大的疑问。二、初审议:围绕问题开展讨论,明晰价值,优化方案问题引发了思考,于是,教师们借助年级组层面的课程审议,围绕问题开展讨论:究竟还 要不要组织秋游活动?秋游活动能够给孩子带来怎样的收获?秋游活动如何组织才能与幼儿的 经验与整体的课程建立联系?下面呈现大班年级组对秋游活动的部分审议过程,以说明我园教 师是怎样开展课程审议的。1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厘清活动的价值与目标审议一开始,教师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再次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寻找组 织孩子开展秋游活动的依据,厘清秋游活动的价值与目标。对

4、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 南,教师们认为,其中“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成人要善于发 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等表述,说明了作为孩子亲近 自然的方式之一的秋游活动的价值。同时,教师们进一步思考,秋游活动可否用日常园内的散步、种植、户外观察等活动代 替?讨論后,教师们明晰,尽管孩子们在散步、种植、户外观察等活动中都可以接触大自然, 但是范围毕竟有限,而组织秋游活动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由此激发孩子的 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因而秋游活动有其独特的价值,无可取代。2. 从孩子的兴趣和经验出发,选择适宜的秋游目的地明确了秋游活动的价值与目标

5、后,教师们开始思考:当前大班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关于大 自然的经验有哪些?有教师提出,秋游目的地的选择应与幼儿园或班级当前正在进行的主题活 动联系起来,让秋游活动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大一班教师提到,当前班里孩子对不同植 物的种子有浓厚的兴趣,每次散步都在寻找和收集种子,那么,秋游目的地是否可以考虑选择 植物资源丰富的中山植物园,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日常探究中获得的经验得以拓 展和延续?通过讨论,秋游目的地的选择由原本更倾向于求新求异,变成了倾向于选择对孩子来说有 意义的探究场所。3. 预先规划路线,将资源转化为孩子的经验目的地基本确定后,又有教师提出疑问:植物园太大了,走不同的路线

6、,孩子们能看到的 植物数量和品种都不同,获得的经验也会不同。在秋游活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孩子有更多 收获?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教师不仅关注活动的组织与目标的达成之间的关系,课程资源观也 发生了转变,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将资源转化为孩子的经验。在这一思想的启发下,教师们想 到,先去植物园踩点,了解不同的路线有哪些资源,由此选择适宜的路线,满足孩子的兴趣和 探究愿望。年级组讨论后决定委派年级组组长去植物园踩点。4. 先行尝试,验证初步的秋游方案年级组组长去踩点时发现,秋天正是最适宜去植物园探究种子的季节,园内不仅风景如 画,而且各种植物硕果累累,可供孩子寻找和收集的种子资源十分丰富。年级组组长还大致

7、记 录了不同区域植物的类型分布。她带回来的信息为秋游活动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大 一班先行动了起来,教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中山植物园,一边欣赏秋天的美景,一边寻找和收集 各种各样的种子。值得一说的是,教师在前期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发现,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 绘本骑“白马”的苍耳后,孩子们对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孩子们在周 围环境中很难找到苍耳,为此,秋游时教师特意带孩子们走到杂草丛生的地带寻找苍耳。三、再审议:进一步发现问题,思考对策,完善方案1.交流收获与遗憾大一班秋游归来后,其他班的教师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一次秋游孩子们经历了什么,有 哪些收获和遗憾。于是,大一班教师带着照片

8、以及孩子们收集到的种子等,走进了年级组再审 议的现场。年级组组长:大一班孩子“寻找种子之旅”结束了,大家都想知道,这种基于孩子兴趣、有 目的的秋游活动究竟会让孩子们获得怎样的经历,教师在此过程中又有怎样的发现。请大一班 的老师来介绍一下吧。大一班夏老师:这次秋游让我感受到的与以往的秋游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们在活动 中的状态。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孩子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散漫地跟随着队伍,或者一到目的地 就着急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吃东西,而是始终在积极主动地探索,一到公园就开始到处寻找 种子,看到落在地上的种子会问,看到灌木枝上挂的果子会问,看到漂亮的花也会问“它的种 子在哪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收

9、集到了十多种不同植物的种子,收获很大。大三班朱老师:孩子们找到苍耳了吗?大一班夏老师:当天孩子们并没有找到苍耳,但也有令他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走入杂草 丛生的地带,发现裤子上粘了许多米粒一样的东西,仔细分辨后,他们觉得这应该也是什么植 物的种子,它们虽然不是苍耳,但也长有小小的倒刺,跟苍耳一样喜欢粘在人和动物的身上 “旅行”。孩子们就猜想,这个种子和苍耳很像,应该是与苍耳同类的。大四班史老师:没有找到苍耳,孩子们失望吗?会不会影响后续的探究活动?大一班夏老师:起初,我们也担心孩子们会很失望,但是后来他们发现了那些长得像米粒 一样的种子后,认为自己找到了“苍耳的兄弟”,很是兴奋。这个意外的收获也

10、增进了孩子们对 苍耳这一类植物依附人畜传播种子方式的了解,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同时,有的孩子尝试根据 种子的外形进行猜想和归类,比如,他们问,槭树的种子长着“小翅膀”,是和蒲公英的种子一 样靠风传播的吗?这一次秋游,感觉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返程的时候到了,孩子们意犹未 尽。有的孩子还说,想让爸爸妈妈双休日带他再去一次植物园。回来之后,我们班的三个老师 在一起交流时都深有感触,以往外出活动时我们总是忙着维持秩序,但这一次秋游因为孩子们 一直在专注地寻找种子,有事可做了,都不需要我们管着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这次秋游回 来后跟他们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这跟以往秋游之后回家交流时孩子像挤牙膏似的问一点

11、、说 一点大相径庭。年级组组长: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都体会到,孩子带着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去秋游,会积极 主动地学习,同时,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也带给了孩子语言方面的发展机会,因为有很多 东西让孩子印象深刻,所以孩子想说、敢说、能说。那么,我们还想知道的是,除了感到很有 收获之外,你们觉得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大一班赵老师:有的。比如,在收集种子的过程中,孩子们准备的塑料袋就出了问题:一 个袋子无法将不同的种子分开收纳;遇到带刺的种子,塑料袋很容易被扎破;种子装在塑料袋里 然后放进书包,很容易被压扁,无法很好地保存。我们秋游之前考虑得不够周到,只是简单提 醒了孩子一句“要记得带个装种子的东西”,

12、如果想得再细致一些就好了。年级组组长:对于秋游活动物品的准备,怎么才能更周到?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吧。大三班仲老师:既然孩子们在秋游之前就已经知道要去收集种子了,教师是否可以组织孩 子们提前讨论收集到种子后放在哪里、如何保存?大四班包老师:我同意。孩子们想到的材料一定是五花八门的,那就会生成新的探究问 题:什么样的材料适宜?什么样的种子便于采集?在采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对植物的生长造 成破坏?如此等等。相信孩子们由此获得的经验会更丰富、更多元。大二班费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是不错,但孩子们毕竟没去植物园采集过种子,难以 预估会采集到怎样的种子,猜想的范围太大了,他们的经验又不足,这样是不是有难

13、度?大二班马老师:是不是可以借助年级组组长之前去踩点时拍的那些照片,让孩子们有直观 的感受,缩小猜想的范围,大致了解植物园会有什么样的植物,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等 等。年级组组长:大一班的这次尝试给了我们很多启发。你们在活动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大一班赵老师:植物园的植物种类太多了,我感觉到自己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无法满足 孩子的需要。大四班史老师:我知道有一个叫“形色”的手机软件,只要拍下植物的照片立刻就能查到相 关资料。大一班赵老师:我们班的三个老师在出发前都下载了“形色”,但面对孩子们在探究中的 “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现场用手机软件查资料不但速度慢,而且我们只能生硬地照着资 料读

14、给孩子们听。不能及时有效地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我们感到很遗憾。大二班唐老师:是否可以考虑利用家长资源?如果能邀请到植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作为志 愿者跟孩子们一起去秋游,为孩子们作现场讲解,一定能让活动更高效。大三班朱老师: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专业人士呢?即便我们找到了,人家未必有空来参 加幼儿园的活动啊!大四班包老师:其实也不一定非得找高级别的专家,只要是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就能解 答孩子们的问题了,说不定大学生们也正好需要这样的志愿者活动经历呢。我们班有个孩子的 家长是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我去问问看。年级组组长:这是个好主意,如果合适,幼儿园还可以和南京林业大学建立长期联系,邀 请大学生们来做我

15、们活动的志愿者。在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大家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了 很多,既关注有形资源的利用,又有意识地整合多种资源,真的很棒。之前大家说到让孩子自 己准备收集种子的容器,这一点启发了我,我有一些问题想请大家讨论:从尊重儿童学习的主 体性来思考,在秋游活动中,能否让孩子的参与由被动变主动?活动能不能再开放一点?还有 哪些环节也可以让孩子做主?大三班朱老师:我觉得既然有了年级组组长踩点时拍的照片,我们可以让孩子看了照片后 根据自己的探索需要来规划具体的路线。大二班唐老师:每个班的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不一样,也可以让孩子对秋游的目的地提出自 己的建议。大四班史老师:那如果一个班的孩子各有各的想法,提

16、出了十个想去的地方怎么办?大四班包老师:那就要让每个提建议的孩子说明理由,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们多了解一些 南京可游览的地点,还能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大一班夏老师:这样挺好,最后还可以让孩子们投票决定,从小培养民主意识。大三班仲老师:投完票之后计票的过程对孩子们来说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年级组组长:秋游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在组织孩子秋游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课程意识。 秋游前的准备,秋游过程中的观察,秋游后孩子們收集的种子如何处理,都反映了教师的课程 理念。相信大家经过今天的思维碰撞,今后秋游活动的方案一定会更加完善。大三班朱老师:孩子们找到苍耳了吗?大一班夏老师:当天孩子们并没有找到苍耳,但也有令他们惊喜的发现。孩子们走入杂草 丛生的地带,发现裤子上粘了许多米粒一样的东西,仔细分辨后,他们觉得这应该也是什么植 物的种子,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