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5531324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五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五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五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五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代诗歌五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 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3.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一画面。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 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

2、 怆然流泪了。4. “念天地之悠悠”,你是怎样理解“悠悠” 一词的?“悠悠” 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 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5.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 现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心情。6. 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 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7. “独”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3、者”,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己不复见,后来的贤君 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身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面对茫茫宇宙,只感天长地 久,而个人在其中是多么的渺小啊,不禁感到孤单寂寞凄凉,悲从中来,怆然流 泪了。8. 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联想:大地苍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没有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人, 内心满怀悲愤。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9. “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心境。整首诗抒情方式是直皿B,它的语 言风格是沉郁悲壮。10.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登楼远眺,凭今吊 直的感慨,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悲愤的思想感情

4、。(2分)这首诗打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 感。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 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割”字化静为动,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南山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 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 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 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体现出泰山的神奇秀丽景

5、象,表达诗人对泰山的喜爱之描绘“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眼眶也似乎要裂 开。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的人生 启示和哲理?“会当凌绝顶,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 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映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启示: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攀登顶峰、俯视一切

6、的 雄心壮志。5.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高大雄伟、神奇秀丽。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座千寻高的宝塔矗立在飞来峰上,看起来十分壮观,每当雄鸡报晓的时候,站 在高高的宝塔上,就能看到太阳升起的壮美景象。2. 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3.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

7、的困难吓倒。4.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 东方日出(2分),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1分),为下文“占 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2分)。5. 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 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7.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 有怎

8、样的政治抱负呢?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8.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读出了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孤高傲岸、不可战胜的 形象。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 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游 览之地(山西村)恋恋不舍的情感。2. “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 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 ?

9、“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蕴含人生哲理 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 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4. 本诗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山西村的?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村民俗。5. 提炼出这首诗中关于“民俗”的信息。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来来往往。占代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土地神,祈求

10、丰收。6. “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7. 请结合“无时” 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无时” 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 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8. 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朴;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9. 全诗紧扣一个“1T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10.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11. 有人说首联中的“莫笑” “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

11、哪里。“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现了农家款 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热情好客的风尚。1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 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两句诗?为什么?(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 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 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13.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中 的“疑或“乂”字。“疑”字一方面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另一方面写出 了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

12、“又”字渲染出诗人沉醉其中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 秀美村庄时的喜悦心情。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种情 景。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像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 可是,走到近前,字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片村庄。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 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2. 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

13、离愁”的?(2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3. 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 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 志愿(或“志向”)。4. 试分析首句描写“白日斜的作用。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途穷的氛围, 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5.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得情景。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 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6. 诗歌的一、二两句以“白日斜”和“天涯”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 后心情的痛苦或愁苦。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感情?对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8.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运用比喻,诗人以“落红”自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 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想要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 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