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5530989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政治学科期末模块复习材料(五)文科倾向复习范围: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专题 一、选择题1、 “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B C D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

2、无以为道”3、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 B. C. D.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3、6.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 ) A.民间的“实惠”思想B.老子的思想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D.本草纲目的思想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 / 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摘编自英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7.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科学的“思维”能证实大自然“内心的秘密” B.摸清“大自然的脾气”,就是对不断变幻的“景象”的感知C.只有不断摸清“大自然的脾气”,才能接近“内心的秘密”D.人能认识不断变幻的“景象”,也能彻底把握“内心的秘密”8.

4、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9.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0. 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人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

5、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11.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一元论和二元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B.C.D.12.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13.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这一论断是说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的任务,就

6、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哲学是所有人类知识的总结和概括 D.哲学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所有的问题1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15. 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后,预测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要不断扩大进口,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渠道,天然气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6.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

7、义 D.唯心主义17. “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1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19.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8、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20.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独立自主A. B. C. D.2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2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描绘大自然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惊奇和敬畏,使人们不由自主地震撼于我们头顶的星空:“世界是什么?是神的居所,还是物质的存在?人又

9、是什么?”人们在对这些问题的思索中渐渐形成了对世界总的看法。“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 A.哲学的产生发展源于大自然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认识与改造世界从哲学开始23.“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24.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以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 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

10、基础上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就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25.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说明 A.自然科学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自然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据此回答2627题。26.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27.下列与赫拉克利特观点相一致的是 A

1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存在即被感知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28.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29.下列选项与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寓意相反的是 A.存在即被感知 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0.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科学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具体科学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

12、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世界观决定哲学,哲学决定具体科学3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这两个“对子” A.是并列且等量齐观的 B.都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C.属于源与流的关系问题 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2.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气者,理之所依也 A. B. C. D.33.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B.

13、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实现了 ()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 B. C. D.35.实践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 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把人的意识直接变为物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和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 B. C. D.36.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样安排学习顺序的哲学道理有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