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530918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括与提炼改(蔡永辉)(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轮工作室编制专题概括与提炼(蔡永辉)【专题概述】概括能力,指的有三层能力: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文(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从认识的角度说,概括就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及发展规律;从思维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分析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表达的角度说,概括就是从含蓄到直白,从间接到直接,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概括的分类包括初级概括:指对具体事物、事情进行分析、整理、分类、综合并初步归类。即在感知和表象水平上概括。如归纳段意或归纳主要内容。还有高级概括:指把事物、事情进一步归纳

2、、综合到本质的概括。即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进行的概括。在高考能力要求中,概括题常见的题型有:(1)语言表达的条件压缩与概括(2)诗歌的形象与情感(3)文学类文本内容的归纳(散文、小说)(4)材料题的要点概括(文科加试题)(5)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的要点概括【典题分析】【例题1】(04卷)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50个字)(4分)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翦伯赞

3、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参考答案】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提示】上述文段属说明性文字。“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是“西周封建论”“战国封建论” “魏晋封建论”,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尚钺,据此即可进行概

4、括: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钺持“魏晋封建论”。【规律与技巧】本题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方法:(一) 概括要素法:【注意】当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或一句话概括的时候,可直接使用句型:“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二) 概括特征法:找出文本中各个对象的特征(或观点)并提炼。(三) 提取重组法:把文本中出现的主要特征提取出来,重新组合成句。我们可以用以下表格示意。主动性对象事件被动性对象范文澜 翦伯赞认为中国西周进入封建社会/西周封建论郭沫若认为中国战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封建论尚钺认为中国魏晋进入封建社会/魏晋封建论【注意】压缩语段必须顾及命题的形式。

5、命题形式不一样,解题策略就会有区别。例如,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的解题策略,就有别于其他的命题形式。它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定义的大框架。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24题,首先应形成这样的大框架“遗传是自身繁殖过程”, B.能揭示本质特征的要点应完备:“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C.语言应通顺。定语排序应合理,不能缺少必要的成分。【例题2】(09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 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

6、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参考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规律与技巧:【解析】 准确理解“风尘恶”的含义。“恶”指词中 令人悲伤难过、目不忍睹的景象。结合词的前后内容进行概括。诗歌中的形象概括不能脱离文本,题目问: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在作答时一要准确理解含义,二要结合诗歌上下句,三要用结构相同的句式来表达。本题主要运用(1)摘录概括法和(2)变句概括法(有

7、的阅读材料所要概括的句子零散重复,这就需要对原文句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以不改变原文内容、不遗漏原文信息为前提)【例题3】(04卷)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草堂诗魂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咸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8、。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jb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

9、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

10、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

11、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4分)【参考答案】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2

1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参考答案】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杜甫的苦寒人生;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3.(6分)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参考答案】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规律与技巧:(1)引用概括法:【说明】在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时候,还可以看该段落中有没有中心句,如果有,可以直接引用来概括该段主要内容。如第一问。(2)概述法。如果有时候某部

13、分的意思很难从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那就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如第二问【例题4】(08卷)实用类文本(选考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晚清学人杨守敬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

14、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

15、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勣,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1.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答案一】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答案二】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