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2731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课标要求】(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2)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两伊战争 科索沃战争 美国入侵伊拉克等国家的视频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

2、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应用、落实课标】1、 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1) 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3)教材132页皮洛夫的议论及漫画等。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 (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3、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学生阅读133页上面的文字。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4、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过程与方法:(1) 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2) 小组交流讨论:上台指出“导火线”、“火药桶”大战爆发的标志、参战国。(3) 根据小组讨论交流情况得出结论。结论与评定:(1) 巴尔干半岛(2) 萨拉热窝事件(3)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4) 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意大利。3.探究三:空前的灾难探究目标:主要战役、战

5、争规模、战场扩大、结束时间及标志、大战带来的灾难。情景与问题:播放“一战中各种武器”和“遭到炮轰的凡尔登”资料,学生阅读133页文字。呈现探究题:(1)一战战场主要集中在哪里?(2)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有何“美誉”?(3)一战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4)一战的战场是如何扩大的?(5)一战何时结束?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6)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过程与方法:(1) 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2) 1916年的凡欠登战役被称为“凡欠登绞肉机”(3) 飞机、坦克等(4) A 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B 有30多个国家卷入战争C 1917年,美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D 中国也加入了协约国(5)1

6、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6)灾难:参战各国共残余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成。四、创新整合、指导记忆 理念说明:老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构建、展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把知识架构的具体知识点写出来。(通过构建网络便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更容易记忆和把握。构建网络后,可以让学生自查记忆、同桌互查、小组合作等形式落实学习效果。)五、感悟历史,学史寻鉴1、各抒已见。老师通过“萨拉热窝事件引领学生联系当今世界的暴力事件,如:“天安号事件”等突发事件及其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这些事件。通过学生的探讨交流,各抒己见,老师进一步明确:这些事件明显的带有民族复仇情绪、极端报复行为,不利于社会稳定,都是不可取的。2、学史寻鉴。把本课中核心思想升华为情感体验,老师提供战争带来的危害、灾难等材料,让学生体会和感情如何避免战争,如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由此对学生进行情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学完了,但是大战留给我们的思考远远没有结束,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总是美好的,在全球走向一体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让我们的心中都架起一座和平友谊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