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20193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张卫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案例名称地震中的父与子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小学生提供者张卫玲课时1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 是五年级新课标教材,讲述的是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真情的表露,以及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父亲对儿子的营救,从而让学生体会人间真情,现实生活中爱自已的父母。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是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一定的认知能力 ,能够独立学习生字独立阅读。四、教学策略选

2、择与设计先行者策、略讨论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齐读课题来看看吧!4、板书课题地震中地父与子课前准备有关地震的图片资料创设情境感受地震是多么地残酷二、自由读文,初

3、步感知自由读文,要求: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学习字词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4、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你的确体会到是什么?(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

5、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让学生读讨论看图了解课文梗概品读课文 感受父爱感受父亲永不放弃的精神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体会父爱的伟大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讲。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谈谈已感受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讲。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谈谈已的感受教学历程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