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5517021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基础复习思考题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交通工程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1-1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与发展趋势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 发展、 分布、 运行与停住规律, 探讨交通调查、 规划、设计、监管、管理、安全的理论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与法规。协调道路交 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校、快捷、舒适、方 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发展趋势:智能化和系统化1-2简述我国的交通现状与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任务现状:综合运输六点;公路交通三点;城市交通四点任务:即

2、重点研究的那些领域1-3简述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的目标和重点任务目标:提高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水平。重点任务:改善道路条件,优化交通结构,强化科学管理,规范交通行为1-4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作用。范围:交通特性分析技术、交通调查方法、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技术、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理论、 交通安全技术、 道路交通系统管理技术与管理规划、 静态交通 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交通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作用:良好的交通条件与高效的运输系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 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以及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 山区开发、 旅游开展。 经济方面能扩大 商品市场与

3、原材料的来源, 降低生产成本与运输费用, 促进工业、 企业的发展与区域土 地的开发,提高土地价格与城市的活力,交通的发展还可实现运输的专业化、便捷化、 批量化与运费低廉化。 从而有可能更大的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同时也可促进全国 或地区范围内人口的合理流动。第二章:交通特性2-1交通特性包括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要注意什么问 题?特性:人 -车 -路基本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基 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原因: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部分,是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 与控制的前提。2-2略2-3交通量的

4、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交通量有哪些交通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 义?类型: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 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等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构成特性意义:为了获得人、 车与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 了解其分布特性, 为交通运行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2-4地点车速、行驶车速、行程车速的定义与测定方法。这些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学中 有什么作用?定义:略测定方法:牌照法、流动车法、跟车法。作用:地点车速用作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 成本效益分析、 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与进行通行能力分析; 行程车速用

5、于评价道路通畅 程度、估计行车延误。2-5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统计分布特性: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与标准误差;中位车速;百分位车速。 2-6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如何?时间平均车速: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某一断面的所有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用于道路的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交通事故分析、确定道路限定车速等。区间平均车速: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定长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 均值,当观测长度一定时,就是地点车速的调和平均值。用于路段的服务水平的评价、 路线修改设计的依据、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第三章:交通调查3-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调查?交通调查

6、有什么重要意义?原因:在交通理论研究、交通规划、道路规划设计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中都需要了 解和掌握各交通参变量,为此必须进行交通调查。意义: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有关现象,获得调查数据并进行分析,掌 握运行特点变化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为交通运行设施设置、 管理措施制定提供科学的决 策依据。3-2交通量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调查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要注意什么问题? 人工计数方法:优点是适用于任何地点、 任何情况, 机动灵活, 精度高, 易于掌握, 资料整理方便。 缺点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劳动强度大, 冬夏季室外工作辛苦,人员培 训工作量大,若长期调查花费也较大。浮动车法:优点是花费人力较

7、少即可测定较长区间的平均 Q ,可同时求取区间的 V 与 K , 便于研究交通流各个参数间的关系。 缺点是仅适用于短时间的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机械计数法:优点是节省大量人力使用方便,可同时进行范围广的调查,精度高, 适于长期连续性。 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使用率不高, 对调查项目适应性较差, 无法分车 种、分流向调查。录像法:优点是现场人员少,资料可长期反复使用、直观。缺点是费用高,整理资 料花费人力大。3-3为什么要进行车种换算?换算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原因:我国道路中,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原修建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是汽车 专用道路, 其余大部分道路是汽车与其他各种车辆混合行驶, 因此就存在一

8、个以什么车 辆为标准和各种车辆如何换算成标准车的问题。原则:根据各种不同车辆在行驶时占用道路净空的程度,可以分别确定它们对标准 车的换算系数。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调查时,根据标准车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汽车为标准车的换算 系数和以载货汽车为标准车的换算系数。3-4地点车速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目的:用于研究制定限制车速、设计车速及交通流理论研究。方法:人工测量法优点是设备简单,缺点是误差大、精度不高;机械计数法优点是 误差小、精度高,缺点是需要一定量的仪器,包括道路检测器法;雷达速度计法;用光 电管法;摄影观测法。3-5影响行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在进行行车速度调查时应如何考虑这些

9、影响因素? 因素:驾驶员、车辆、道路、交通条件、转向车比例、服务水平3-6略3-7什么叫延误?如何调查交叉口的停车延误?定义:是指由于交通摩阻与交通管制引起的行驶时间的损失。调查方法:点样本法和抽样追踪法第四章:道路交通流理论4-1交通量三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哪些特征变量?4-2简述离散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况?泊松分布;二项分布;负二项分布(详见第五部分)4-3简述离散型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4-4简述连续型车流分布模型的类型、表达式、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负指数分布;移位负指数分布;韦布尔分布;爱尔朗分布(详见第五部分)4-5略4-6简述排队论

10、、排队系统及服务方式。排队系统:由输入过程(定长输入、泊松输入和爱尔朗输入) 、排队规则(损失制、 等待制和混合制) 、服务方式(定长分布服务、负指数分布服务和爱尔朗分布服务)组 成。4-7简述车辆跟驰特性、跟驰模型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概念:跟驰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 研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列队行驶时, 候车跟随前车的行驶状态的一种理论。特性:非自有行驶状态下的车队有三个特性:制约性、延迟性(滞后性) 、传递性 4-8简述车流波动理论、回波速度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概念:车流波动理论是运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模拟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建立车 流的连续性方程, 把车流密度的疏密变化比拟成水

11、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 当车流因 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变化时, 在车流中产生车流波的传播, 通过分析车 流波的传播速度,以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论。应用:波动理论用在“流”的状态比较明显的的场合,常用于分析瓶颈路段的车辆 拥挤问题。第五章:城市道路通行能力5-1简述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作用。它与道路交通量的差别和内在联系?定义: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的某一断面在单 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作用:是道路交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指标,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是 道路交通规划、 设计、 管理与养护的需要, 也是道路交通工程技术经济管

12、理人员的一项 重要任务。是解决诸多课题的基础与依据。5-2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各表现在哪些方面?影响因素:道路条件、交通条件、管制条件、交通环境等其他条件5-3道路通行能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是如何定义的?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分类依据: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参数大小的不同。定义:见 P1295-4道路的服务水品是如何定义的?服务水品的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服务水平的 高低与交通量的大小有何关系?定义:道路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速度、舒适度、方便、经济 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划分指标:行车舒适度、乘客满意度、行车速度、

13、行车最大密度、行驶自由度(交 通受阻或受干扰的程度) 、 行车的安全性、 行车的经济性、 行车延误 (每公里停车次数) 、 交通量5-5略(内容需自己总结,可能出简答或者计算分析题)5-6略(内容需自己总结,可能出分析题, 2015年计算分析题)第六章:道路交通计划6-1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分类及主要内容。见 P1816-2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需进行哪些交通调查?进行交通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见 P182185目的:一是为了了解所调查城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 依据; 二是掌握城市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发展规律, 为未来交通需求 预测提供依据;三是为建立交通信息数据库

14、提供基础资料。6-3何为核查线?设置核查线的目的是什么?概念:目的:用于检验 OD 调查精度。6-4何为四阶段预测模型?四阶段中,各阶段各进行什么预测?概念:把每个人的交通活动接交通小区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按交通小区为分 析单位的预测结果,它是一种集计模型。各阶段:出行生成,通过对城市社会经济资料的分析,预测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 和出行吸引量;出行分布,将各交通区的出行发生量和出行吸引量转化为各交通区的 O-D 分布矩阵;方式划分,确定出行量中各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交通分配,把个出行 方式的 O-D 矩阵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产生道路交通量或公交线路乘客量。 6-5简述增长率法、重力模型

15、法的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增长率法: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不需要交通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对 于变化较小的 O-D 表预测非常有效;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的预测,也可 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 OD 交通量。 缺点是必须有所有小区的交通量; 交通小区之间的 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缺乏合理性。重力模型法:优点是直观上容易理解;能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相较于增长细数 法更切合实际;可以在没有完整 OD 表时进行预测。缺点是短程 OD 分布偏大,尤其是 区内出行,在预测时必须特别注意。6-6交通分配方法分哪几类?为什么说在拥挤网络,迭代分配模型优于无迭代分配模 型?分类:最短路径法、容量限制分配法、多路径交通分配法、容量限制 -多路径交通分 配法。6-7简述道路网络规划原则。原则:一要有明确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