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假期熟悉教材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516771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假期熟悉教材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假期熟悉教材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假期熟悉教材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假期熟悉教材时,看到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八课为宋代的社会生活,感觉很突兀:这一课既没有讲重大历史事件,又没讲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用了整整一课,仅仅罗列宋代衣食住行的变化和城市生活剪影。后来通过研究课标和教参了解到宋代是一个商品经济极度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生活风俗习惯和商品经济发展后的新社会风俗习惯兼而有之,具有极大的综合性、代表性。因此以宋代的社会生活为代表让学生来了解整个古代的社会生活。理解到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后,怎么上这一课,又成了一个问题。如果仅仅先罗列社会生活现象,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社会生活的进步看到当时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商品化特色突出。那么这一课的教学

2、虽然不能说是失败的,但至少是平淡无奇的,没有创意的。通过分析教材编排,我了解到在这课之前,是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这课之后有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唐诗与宋词、明清小说等内容,于是决定把相关内容放在一起,按照历史表象的概括历史原因的分析历史影响的总结这一历史逻辑关系来进行教学。一、 历史表象的概括。1、在课前布置学生从水浒传小说或者电视剧中收集关于宋代衣食住行和城市生活相关的内容,上课时学生一一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武大郎卖炊饼北方主食面,王婆卖茶饮茶盛行,潘金莲爱打扮妇女服饰种类繁多,西门庆整天游手好闲城市娱乐生活丰富2、教师用幻灯展示教材上的插图:清明上河图、斗茶图、染布图、宋代的官服和女服

3、、宋妇女剖鱼图、木偶戏,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中的人物服饰、职业、房屋建筑、运输工具等等。3、在学生直观感性了解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宋代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然后提问: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社会文明进步,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在分析城市生活时引导学生分析:东京、临安100万人口非农业人口即市民阶层壮大;“晓市”“夜市”接连不断,“行”、“团”的形成商业气氛浓厚,商品化特色突出;“勾栏瓦舍”的出现城市娱乐场所多。提问:“勾栏瓦舍”的娱乐活动有哪些?学生回答:演木偶戏的、唱戏的、说书的、演杂耍的、卖唱的等等。教师强调并让学生记住:卖唱的、说书的。二、历史原因的分析。教师提问:为什么

4、宋代的社会生活水平会得到提高?通过提问进入下一个主题南方经济的发展。1、通过观看课本插图,引导学生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表象:农业的发展,包括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耕地面积的扩大,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手工业的进步,主要包括棉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前两者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表现为纸币交子和会子的出现,东京和临安繁华的商业都市出现,对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海港的出现,市舶司的设置。2、用比较法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在辽、宋、西夏、金并的情况下,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太重视经济发展,南方汉族政权,比较重视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于是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南方自然资源得到开发,其结果是在两宋时完成了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表现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水平超过北方,赋税收入超过北方。3回答前面问题,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宋代社会生活得到提高的物质前提和根本原因。南方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对后世有积极深远的影响。三、历史影响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