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51579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6 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深切的母爱2、揣摩恳切、深沉的语言教学重点:地坛、母亲给我的生命启示教学方法:师生讨论,领悟、鉴赏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地坛与我。行不行?不行。这篇文章写的是我与地坛及人和事,“我”是主动的,生命遭到厄运,是“我”主动到地坛这个“宁静”的地方去,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整整十五年,是地坛给了“我”关于生命的启迪,这篇文章后面部分写到其他人和事都与地坛有关。写这样题目的文章一定要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二、简介作者:(多媒体显示)三、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解释词语:宿命心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解释)四、课

2、文研读:1、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请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思考,地坛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来回答:“荒芜但并不衰败”。哪些文字揭示了故园的特点,指名学生朗读第3节,第5节,第7节有关文字,体会语言的特点。2、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联系?(第2节写我与地坛的缘分“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荒园的破败烘托了落魄颓唐的精神状态和悲苦的命运,野草荒藤的茂盛,自在坦荡却让“我”感到万物盛衰

3、皆自然。地坛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接纳了我。荒芜不衰败,生命永恒。2、作者从荒芜的地坛得到了生命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可以辩论的问题)生不该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人活着应顺从自然。我虽残疾了,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即热爱生命。请学生回忆有关生死的名人名言。例: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地坛这座历经400年沧桑的古园,馈赠作者的是如此丰厚,使他从不幸中走了出来,所以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去寻

4、找生命的感悟,吸取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作者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激:“哦,地坛,我的古园,你是我的精神家园。”地坛精神家园。3、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的解答,也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指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有关文字讨论:(1)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是什么样的难题呢?(指名朗读第3节开头一段文字)明确:儿子残疾,又沉默寡言,独自上地坛,情绪变化无常,使本已痛苦的母亲更增了悲伤和恐惧,却又不知道为儿子做些什么。(2)母亲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默默的爱,痛苦忍耐)(3)史铁生

5、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一种情感?范读第8节(多媒体显示答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母亲的“活法”,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母亲对待儿子的爱,让作者明白了面对苦难应该怎样活下去,所以母亲是史铁生生命的航标。4、为什么写母亲写得这么感人?设想母亲的心理,“空落的,不眠的”等语句形象的突出了母亲的焦虑、空虚和痛苦,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忧虑之中,因此,“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他回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这样沉痛的文字,叙议结合,自然渗透深沉的感情,写得既饱含感情,又富有哲理,是对母亲的最深切的理解。六、母爱感言1、懂你

6、(多媒体播放),2、联系课文、歌词,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对母爱的认识。3、(多媒体显示)歌颂母爱的名人名言。示例: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作家刘墉告诫中学生说,中学时期是孝顺父母的最好时期,等你功成名就再来孝顺父母时,已经来不及了。七、总结课文(多媒体显示)我与地坛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地坛精神家园,第二部分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母亲生命的航标。母亲与地坛合二为一。因此,题目只能是“我与地坛”。让我们在史铁生对生命感悟的昭示下,充分利用我们的优越条件,用我们的辛勤努力,碰撞开一条通向幸福的人生之路,让我们的母亲都为我们感到骄傲。(下课)教后感: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一课时教完是完全可能的。本教案考虑两点:一,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二,营造一种感受亲情的气氛,让学生情感得到一次陶冶。因此,第一部分着重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从母爱与爱母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体会生存的意义。这样设计容易操作,从教学实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