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探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5515719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文化差异探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西文化差异探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西文化差异探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文化差异探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差异探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文化差异探源自有文明以来,人类曾经经历过各种形式的文明间的碰撞与交流。我们知道, 在人类千差万别的生存模式中,东方与西方两大迥然相异的文明形态的对立与* 及其富有戏剧性的历史命运,早已激起各国有识之士的认真思索。中西方文化的 巨大差异吸引着各国学者为之深究。造成这种差异的源头到底是什么?下面我仅 就我学到的知识作粗略的探讨。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变进化的结果,自然而然, 自然地理基础就成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基本性原因。中西文化就是河的赐予和海的 文化。我们的华夏究竟具有怎样的风采呢?首先,我们的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这里江河纵横,土地肥沃,物种繁多,有着丰饶的生存资源和广阔的回

2、旋天地。 流域面积大。而这辽阔的土地不仅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 且孕育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使他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并且进退裕如。其次 是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不同地区间地貌差异甚大,总的形式呈西高东低的阶梯 分布,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第三是气候温暖湿润。中华文化的发祥地 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热带和温带两大气候带。再加上由太 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资源十分丰富,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 分优厚的自然条件。第四是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他们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因 而这些海洋就不能像地中海那样成为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如果说中华文明之树 是植根于一片为

3、江河所滋润的大陆,那么西方文化之舟则是诞生在蓝色的波涛之 中。西方文明最初的舞台是亚欧大陆西侧的欧洲。全州的海洋性气候也十分明显。 其中作为西方文明滥觞的古希腊文明则更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第一点,由于陆 地狭窄又是多山地带,随处可见的大面积的石灰岩和贫瘠的土壤使爱琴海区域内 的可耕区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加上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润,夏季干燥 炎热,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古希腊文明 获得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地中海地区特殊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第三自然地 理是它全境被各种天然障碍分割成若干孤立的小区域。人类产生以后,思维方式的不同也是造成中西差异的主要原因。任何

4、文 化类型和模式的产生都不是一时的,二十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东方文化把人文 传统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而西方文化则以科学精神作为精神文化的核心。中方 文化校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地摆脱了神权的控制,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 性,儒家仁的思想直至现在都影响着东方的价值观。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西方人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 着。此外,中西文化在名族精神上的第二个基本差异源于两种文化关于人的不同 观念。西方人强调人作为理智有尊严和意志自由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堆自 己的命运负责。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 仅把人看作群体的一份子,是

5、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他的价值因群体的存在 并借此体现。因此西方是个人本位,而东方是群体认同。我们已经知道,传统中 国在地理上半封闭的隔离机制,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铸就了 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由这一性格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除了中庸和 平思想行为模式外,还表现为力求统一,尚传统、重内省、轻开拓的文化心态。 相反,有着漫长海岸线并且致力于征服大海的西方各民族,由于大自然的磨砺和 赐予,由于工商为主的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流通交换,形成了热烈好动,重汲取, 求变化,广拓展的文化精神。中西方在自然科学上的差异可能还与以下的因素有关。西方宗教人士 (教会组织)不参与社会生产,不为

6、生计奔波,有闲暇进行一些探索发现。中国 没有形成正规的宗教,除某个时期的士族阶层外,很少有不为生活而忙碌的,而 士族阶层一般都只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要么刁钻于官场,要么闲情于辞赋,有 些主导修心养性者,也都是以无为之心处世之,一般很少能投入到自然科学中去。 西方的宗教人士为了论证宗教的真实性,或者说是为了给假设的宗教神学找依 据,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而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国人更关注社会 人文。中国人可以创造出优美的文学艺术、较为文明的社会理念,却培养不出比 较多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中国当时求仙访道的炼丹术可以制造出火药,可以用 草木做成中药治病救人,但都只是注重实用。西方的语言文字便

7、于学习和掌握, 文化的普及率比较高,社会文化的传播范围比较广,受教育者的比例高,学术交 流也就方便。中国文字的特点是不易掌握,很难入门,当是中国的受教育者的比 例非常低。中国的象形文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很难普及,文化知识很难被普通 的社会劳动者所掌握,中国可以生产出不依赖于文字的精美的陶瓷和丝绸,却很 难去探究天体雷电之类的自然物理化学的东西。中国习惯于实用性,关注人文、 注重人文道德和内在品质的修养,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情商也比较高,推动 了社会学的高度发展。西方人对自然科学的很多探索结果并不能很快运用于社会 生产,比如太阳中心说、地球引力、雷电的本质等等,并且,这些对自然界的探 索认识行为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宗教里有关神创造世界的说法找依据。 但是,这些探索行活动为后来的近代科技革命作了准备,推动人类科技时代的到 来,而科学技术的运用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西方人的抽象思维 的能力不是太好,这制约了他们对人文社会的理解,于是创造了神学宗教来辅助 人们理解自身,进而上升到用宗教来约束人类社会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