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55150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讲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教育(全校安全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柴文平 一个和谐温馨、安定有序的校园是我们每位同学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校园的安全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关系到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它是学校发展的支点和保障。下面我就消防安全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和大家共同学习:一、消防安全知识教育1、消防安全一知两会:知道火灾的危害性,会报警(119)、会逃生自救2、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2、实验课需

2、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3、不随意焚烧废纸垃圾等,必要时要有教师在场指导,并准备好灭火材料,结束后要熄灭火源。4、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6、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3、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

3、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2、身处平房的,如果们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浸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在离开火场。3、身处楼房,发现火请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的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5、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服包裹住身体。6、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

4、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7、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前景也觉得

5、光明美好。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我认为我们学校学生中常见的心

6、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七年级新生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三,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八年级学生的问题现象:1早恋据有关资料分析,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八

7、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某家长在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家长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2上网初中阶段,八年级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

8、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3学习成绩下降在学习上,八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八年级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孝的失利难以避免。4逆反心理严重老师们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生活节奏

9、加快,学习越来越紧张,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寒窗苦读期望取得理想的成绩等,因而产生了心理焦虑现象。一、学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原因:(1)学习方面的原因越临近中考,学生是对自己的学习信心不足,越认为自己好像很多东西没有复习到,该背该记的东西很多没有掌握牢固,越想越急躁,越急躁复习效率越低。同时对自己不利的考试结果过分关注。担心如果自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该怎么办?怎么能承受这样大的压力?还有对自我认可的担忧。复习了这么长时间,自己也非常的用功刻苦,怎么成绩还没有起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思想。对自己社会形象的担忧。父母对我寄予了那么高的期望,亲戚朋友知道我在学校成绩还不错,万一考砸了,在他们面前

10、可就让人笑话了。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2)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闭锁心理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

11、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九年级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3)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

12、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4)环境与教育问题农村学生在学校所强调的基本上是为考重点高中而准备的,实际上成功升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

13、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另外,

14、近年来,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使许多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且常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问题。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联系的时间相对较少,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变得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悲观、孤僻、冷漠。二是交往问题。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孩子在与外界的交往时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不愿或不敢与他人交往,心理越来越闭锁和内向;另一种是孩子乱交往,不分是“朱”还是“墨”,这就很容易使孩子与品行不良的人员交往,沾染不良习气,甚至导致部分孩子产生“社会交往综合征”。三是自卑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在与同学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缺乏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我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能积极进取,为共同营造一个平安健康和谐的校园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