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张代祥《六爻新法》之谬暨辟新派六爻之谬张 德序以应爻及世爻的邻爻对世爻的作用来定世爻的格局,是“六爻新法”体系赖以创立的立足点原以为只要定死了六十四卦世爻的格局,剩下的步骤应该是小菜一碟了,这也正是作者的初衷后却发现问题接踵而至,只好一面忙于自圆其说,一面在《断卦要论》(九论)小册子P15中说格局问题只占本体系不到5%——既如此,这跟不论格局有多大区别?——在这么大的程度上抛弃了立足点、违背了初衷,难道还不应该警惕、值得怀疑、悬崖勒马?本辟谬册子是借辟“六爻新法”之谬进而辟所有新派六爻之谬,使易友彻底看穿所有新派六爻的先天性、原则性、致命性、共同性缺陷——随便用什么方法定格局都会有一定的准确率,这和六爻定吉凶二者必有其一有关系用新派六爻交相分析书中卦例、尤其进行实践时必是大起大落,这跟以格局分喜忌,非喜即忌,与结果非吉即凶之间产生矛盾有着必然联系新派六爻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大多是人为移植的元素,尤其新派六爻赖以创立的核心基石——格局,更非六爻本身所固有,整个体系已然犯下了原则性的错误,必须坚决予以淘汰!辟《六爻新法》理论之谬对张代祥先生“六爻新法”进行辟谬时,我的思绪比较复杂:夹杂着敬佩、同情、惋惜、理解、坚决、抱歉、欣慰……敬佩的是:一般凡是试图另辟蹊径的尝试者,大都具有责任使命感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这恰恰是任何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以发展的眼光看,即使失败也有积极一面——至少可以指出那是一条死路,为我们继续寻找正道排除了又一个干扰因素,并警示后人切勿再重蹈覆辙!同情的是:看得出,张代祥先生的初衷其实是好的,并非真正的易骗,只因力有未逮,连自己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惋惜的是:表面看,“六爻新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奈何一步走错,百步难回;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尊重六爻的本色,人为移植的异物越多,六爻的排斥力就越大,新病种就越层出不穷,若不回头,作者就只能在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中挣扎度过……理解的是:在周易发展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竞争机制下,连彻头彻尾和将错就错的易骗都大言不惭地打广告,与真正的易骗势不两立但“身在错中不知错”的学者当然认为自己是真理的代表,为了扭转“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被动尴尬局面,在宣传中也不得不浪漫夸张并且心安理得——这已经是一条公开的潜规则坚决的是:我视六爻为命,无论是谁、无论有意无意,只要曲伪了六爻,我就感同身受——同时从大局出发,对其体系中所犯错误的贻害,我也不能袖手旁观。
抱歉的是:我与张代祥先生素昧平生,却揭了人家老底——同时我不否认此举有出于个人利益的成分,但决不是第一位欣慰的是:是我有幸拯救了被严重曲伪了的六爻,感同自救;一个六爻爱好者、尤其把六爻作为精神支柱的人,要是到去世那天都不识六爻真面目、尤其自以为懂,其实没懂——岂不是最大的遗憾和悲哀?是我有幸让六爻爱好者、尤其活了大半辈子的六爻爱好者(包括张代祥先生),在历经坎坷磨难之后,终于从公元2007年起获得解放◆作者在《六爻新法》前言P2中说什么“对草拟的六爻新法理论采用一票淘汰制的方法诸条地分析验证,以科学家的严谨和实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真要那样的话,一开始就应该从根本上被否定了,因为六亲是以卦宫(“我”)为中心确定的,持世之爻只是世爻在这件事上所持的态度或者采用的方法——持世的意思其实是世持(持着、凭着),持世之爻并不等于世爻,即持世之爻并不等于“我”,世爻的五行属性与卦宫五行相同,不能拿持世之爻与八字日干(“我”)相提并论,八卦卦宫(“我”)才真正相当于八字日干(“我”)。
◆虽然作者在《六爻新法》前言中极力否认自己的体系属于新派六爻,以期达到和别的体系区分开来的目的,而事实上从其论格局一开始,以及把新派八字这论那论移植过来的同时,就注定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新派六爻的烙印!◆作者在《六爻新法》P1中说辛巳年他靠“山地剥”卦起家,一不小心“发现”了“以世爻应爻和邻爻的生克关系定格局”的方法(当然他可以更小心一点,“以世爻、应爻、世爻的邻爻、世下伏爻生克关系定格局”)作者既知“其实随便用什么方法定格局都会有一定的准确度,这和八卦定吉凶二者必有其一有关系”,那么就应该警惕:当你主观上认为它有可能正确或者主观上希望它正确的时候,在潜意识里你已经充满了“发现”的喜悦,即便你打算“采用一票淘汰制的方法诸条地分析验证,以科学家的严谨和实证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接下去的研究只要有正中下怀的情况,在骨子里你便会认定它就是正确的渐渐地,你的研究便会不知不觉转为一厢情愿地证明它是正确的,鬼使神差地钻进它的套子里,难以做到跳出来全面审视——这就是为什么“否定自我”这么难的原因!◆作者在《六爻新法》P83中说:“日卦预测凡子孙持世而旺不论用忌主一天轻松;凡官鬼持世而旺一天事多难安,子孙持世和官鬼持世在心性方面是有明显不同的,而如果以世爻为中心定六亲,则每卦都是兄弟持世,也就没有心性上的差异。
既然不同的六亲持世有不同的心性,那么就说明传统的以卦宫定六亲是正确的,以世爻为中心定六亲就应当是错误的,两者都正确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滴水见太阳,通过小小的日卦,作者既然知道凡子孙持世而旺“不论用忌”主一天轻松;凡官鬼持世而旺一天事多难安,那么就应该意识到喜忌主要是由六亲类象和测项决定,而不是由“格局”决定的;作者既然知道以“卦宫”定六亲是正确的,那么就应该清楚持世之爻只是世爻在这件事上所持的态度或者采用的方法——持世的意思其实是世持(持着、凭着),持世之爻并不等于世爻,即持世之爻并不等于“我”,世爻的五行属性与卦宫五行相同,不能拿持世之爻与八字日干(“我”)相提并论,八卦卦宫(“我”)才真正相当于八字日干(“我”)◆作者在遭遇除了那少数20%不用扶抑法的测天气、行人以外的80%的预测项目,用格局喜忌却明显截然相反的情况,正面解释不了,又不好意思否决自己定世爻格局的方法时,便不得不越来越多地用“断卦在常情”来处理作者在《六爻新法》P104中写了扶抑法的使用规律(一)、旺衰定有无,喜忌定吉凶。
组合须审视,虚实要分清二)、用忌卦中定,扶抑在常情并强调“后五个字最为重要”(作者在《断卦要论》(九论)小册子P15中又强调“前十个字最关键”),同时承认“断卦在常情”最难掌握,却用“这也是不参加面授,仅看资料、看课堂笔记永远也学不会六爻新法的真正原因”来搪塞读者日益增多的困惑与层出不穷的质疑永远也学不会的东西是啥玩意?——玄学!◆越接近六爻本色的东西,就应该越朴素简易以应爻及世爻的邻爻对世爻的作用来定世爻的格局,是“六爻新法”体系赖以创立的立足点原以为只要定死了六十四卦世爻的格局,剩下的步骤应该是小菜一碟了,这也正是作者的初衷后却发现问题接踵而至,只好一面忙于自圆其说,一面在《断卦要论》(九论)小册子P15中说格局问题只占本体系不到5%——既如此,这跟不论格局有多大区别?——在这么大的程度上抛弃了立足点、违背了初衷,难道还不应该警惕、值得怀疑、悬崖勒马?◆表面上看,“六爻新法”断卦体系很严谨、很清晰,接着大家的共同初衷是“接下来应该是一目了然了!”而当结果越来越事与愿违时,为了解决新问题,创立者再提出一些这论那论的新方法。
当新方法又产生新问题时,创立者只好搬一些传统方法过来遮羞,于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掺杂、真假难辨,搬得越多,迷惑性就越大……不但读者学生被迷惑,连体系的创立者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一方面肯定六爻以卦宫为“我”定六亲;另一方面又以实质并不等于世爻的持世之爻为“我”——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真理岂有双重标准?◆作者在《六爻新法》P164中说:“约有20%的卦是不用扶抑法的在《断卦要论》(九论)小册子P13、15中说:“除少数预测项目不用扶抑法以外,大部分六爻预测不用格局用忌是测不准的如测天气、测行人就不分格局用忌——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真理岂有双重标准?◆作者在人为地制定“世爻”格局变化规律时,在对“世爻”、邻爻、“应爻”空亡的处理上也存在着双重标准——《断卦要论》(九论)小册子P14、15中说:“1、在世爻喜抑制的卦中,世爻空亡时,世爻由喜抑制变为喜生扶;邻爻和应爻空亡时,世爻的旺衰不变2、在世爻喜生扶的卦中,世爻空亡世爻的旺衰不变,只有当世爻空亡同时唯一生扶世爻的应爻或邻爻也空亡时,世爻才由喜生扶变为喜抑制。
——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真理岂有双重标准?◆作者在《六爻新法》P23中说日冲衰弱之静爻谓日破,冲旺相之静爻为暗动日建冲世爻,以世爻减力论,不能当暗动看——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真理岂有双重标准?◆作者在《六爻速断新法百言百中绝招秘传》P6中说:“‘旺衰定有无’这句话只能用在世爻、用爻上,不能用在父母戌土上——科学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真理岂有双重标准?◆作者在用格局、喜忌分析卦例时经常会出现矛盾和荒谬的情况,比如:1、在《六爻新法》P94一男测工作和婚姻之例中,作者分析世爻官鬼巳火喜生扶,妻财卯木因其生世爻官鬼巳火所以为用神——又说世爻官鬼巳火因为泄妻财卯木用神,所以世爻官鬼巳火由用神变成忌神(卯木之所以为用神,不正是因其生了巳火吗?怎么到实现生时又不好了呢?);2、在《六爻学习》(2005年第二期)P4×××测父病之例中,作者分析世爻喜抑制,兄弟耗世爻为家里的事得朋友帮忙——又说父母赖以维持生命的就是世爻,被兄弟耗则凶(难道说父亲的死要赖在来家里帮忙的朋友头上?)。
◆作者在2005年5月19日—5月23日的《张代祥六爻中高级班讲课记录》P15中说:“看卦:要多角度,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一样,具体用在六爻上,指用忌神随用爻变换而转换针对客观现实,虽然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来审视,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卦,它也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反映方式因此,卦师不能自作主张、另选其它角度,按照主观意愿人为地去曲解、甚至悖逆卦意任意捏造拼盘,在那儿自说自话,而要无条件服从卦爻排列原意◆是不是凡是我不喜欢的人,都应该死,越不喜欢就越要死呢?——如果单独提出这样的问题,谁都觉得幼稚可笑,可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一到卦中,怎么就转不过弯来了呢?比如测父病,作者的思路是以持世之爻为“我”,定出“世爻”的格局,再以“世爻”为中心,定出父爻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