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10540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杨国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中学 杨国平教学目标1.识记“炽痛 泛滥 呻吟 嗥鸣 斑斓 怪诞 谰语 蚱蜢 污秽”字音2、通过朗读使学生领悟整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把握整理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整理的爱国之情。2.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运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家乡。教 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学法指导:欣赏景物,体会感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 课前“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点

2、击显示第1张幻灯片)(待学生看完后)让学生谈看后的感受。师激情导引: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

3、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点击鼠标出现第2张幻灯片,显示课题)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1、整理简介 (点击显示第3张幻灯片)一人读,其他学生听。并检查预习情况 (点击鼠标出现第4张幻灯片)2.播放视频:土地的誓言朗读视频(点击显示第5张幻灯片),并要求学生体会整理的思想感情,可以小声跟读。3.学生边读边思考:整理是用怎样的笔墨来描绘自己家乡的景物的?(点击显示第6张幻灯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文章里找出。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和段落。(点击显示第6张幻灯片第2个问题)5.让学生活动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

4、找完后(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或语段,要读出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找句子谈感受,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学生交流:“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召唤我回去。”“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7.教师提问:(点击显示第7张幻灯片)(1)整理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为什么这样描绘?学生讨论后明确:整理列举了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为了展示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了整理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切怀念。(2)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

5、章来看,这誓言是整理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三、欣赏品析学生探究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欣赏教师示例:(点击显示第7张幻灯片)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学生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并谈出自己的看法)“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整理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整理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

6、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龚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2.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几句话?(点击显示第7张幻灯片) 教师点拨明确:他用诗人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整理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学生活动学生找出词语、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赏析3、面对故土,整理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

7、整理怎样的情感?(点击显示第8张幻灯片)学生交流:整理情感(怀念、赞美、忧伤、愤怒.)四、质疑研讨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筛选后在班上研讨:(点击刚才第8张幻灯片) 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教师点拨: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整理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随机问)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教给学生方法:对象+内容,并对内容适当修饰阐发)重新回顾(点击显示第9张幻灯片)五、拓展延伸创新写作1.课堂小结(点击显示第10张幻灯片)2.学生活动写一篇歌颂家乡的诗歌或短文,鼓励学生对家乡描写赞美。(使学生再次感悟热爱之情,激发创作灵感)3.课下搜集有关土地的诗歌或歌曲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