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551041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三维设计中图版必修二教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地理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1)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2)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与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2)环境问题:过度放牧、过度毁林开荒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3)人地关系:不协调,但产生了科学的萌芽。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1)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2)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的破坏等,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3)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温馨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二、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1)背景:全球环境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演变,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并影响了经济的顺利发展。(2)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

3、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出了偏差,人类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定义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内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危及后代人发展,即代际公平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公平,即代内公平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情景导入先思考

4、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该观点反映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提示:反映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核心要点掌握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史前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三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具体分析如下:时期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史前文明时期极为低下以采集和狩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生物资源遭到一定的破坏,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被动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崇拜、依赖自然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和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

5、和广度都增大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工业文明时期极大地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问题日趋尖锐先后出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的人民的风俗总与外界不同。“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意思为:富庶地区的人没有才能志向,是因为他们贪于享乐;贫苦地区的人都重视信义,是因为他们自力更生,乐于劳动。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1材料中两

6、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天命决定一切B人类主宰自然C人定胜天 D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2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C史前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解析:1.A2.C此思想形成于史前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右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34题。3“狩猎生产图”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4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

7、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3.B4.C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下列为近几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2014年:

8、“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5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1)当前的环境主要有哪些方面?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2)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内涵作用内容和要求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

9、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内容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享有公平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机会,以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人类要为后代留有发展的条件;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积极、务实地参与环境领域中的国际

10、合作 应用体验不可少 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12题。1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2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B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解析:1.D2.C

11、第1题,由题干“内陆海水入侵”“水系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可推知当地由于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从而导致海水入侵。第2题,水系联网工程建设、调整农业结构,反映了人地和谐的人地协调论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34题。 3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可以证实的是()“竭泽而渔 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 而明年无兽”历代各朝

12、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鳌 ABC D4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入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解析:3.D4.A第3题,说明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造成了森林的破坏;导致人口增加过快;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维护了资源的更新,避免了资源的过度使用。第4题,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13、的判读经典母图判读技巧1读组成可持续发展由三个子系统组成,人的管理调控居于核心地位,是该系统实现恶性循环或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2理关系图中三个子系统间的箭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从生态系统中索取资源,同时又把生产、生活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再有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技术等,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等。3拓问题该图蕴含了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一是当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就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二是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向环境(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污染。常见变式图1经济与环境关系

14、示意图“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合理的,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2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分析图示内容不难确定,E属于资源开发,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产品消费,H表示废物排放。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造成黄土高原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开垦草地,草场过载,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为了协调人地关系,控制黄土高原的生态恶化,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演练冲关(江苏高考)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图中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读图回答12题。(双选)11995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大量消耗资源B大量排放污染物C科教投入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