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550877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康复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力残疾小朋友的家庭康复训练上传: 彭琅 更新时间:-2812:7:5智力残疾小朋友的家庭康复训练各位学员人们好,今天不久乐和人们一起来学习智力残疾人的康复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的康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党中央提出:到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的。就拿我们学校的智残教育来说,也履行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教育模式。初期康复对智残孩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智残孩子的康复场合最抱负的莫过于家庭,而家长则是最适合的康复师。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多数来自社区康复协调员,你们的职责就是指引好家长如何进行家庭康复,为家长提供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理解智力残疾小朋友的家庭康复知识

2、和技能。一、智力残疾的概念(一)智力残疾的定义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是智力落后于一般人的一种症状。说它是症状,由于它不是疾病,而是由多种病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或神经系统的发展发生停滞,而体现出的大脑功能障碍。智力残疾涉及: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小朋友)智力发育成熟后来,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智力损伤;(成人)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老人)(二)结识智力残疾1智力发展的不平衡:任何一种智力残疾在她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构成智力的各个方面的残疾限度和发展速度并不完全相似,这就是个体智力发展

3、的不平衡性。理解智力残疾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的不同残疾限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她们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和需要为她们设计个别康复训练方案。2. 智力的高下没有绝对界线:轻度智力残疾与一般人之间的确没有一条明显的界线。有许多智力残疾人,需要人们稍稍的协助就可以走上健全人的生活道路。特别在她们年幼的时候,这种协助就更为重要。但若残疾限度很重,则终身需要协助。(三)智力残疾的分级及各级特性每个智残小朋友彼此之间各不相似,根据小朋友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智残小朋友提成4级。现分述如下: 一级智力残疾(极重度) 极重度智残小朋友的智商在20分如下。适应行为极差。她们往往有严重的脑损伤,常伴有多种

4、残疾和癫痫。缺少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须有人照顾。 二级智力残疾(重度) 重度智残小朋友的智商在203之间,适应行为差。她们往往有先天性的疾病和较重的脑损伤。有简朴的交往能力,但生活不能自理。情感幼稚,情绪反映容易过头。 三级智力残疾(中度)中度智残小朋友的智商在350之间,适应行为不安全,这些小朋友中的大部分有脑损伤或其他神经障碍。可以与她人进行基本的交往,但是语言简朴。生活可以半自理,可以学习某些简朴的手工技能。四级智力残疾(轻度)轻度智残小朋友的智商在500之间,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由于她们的问题重要表目前读、写、算等基本的文化学习和人际交往上,因此往往在上了小学

5、后来,问题才暴露出来。二.智力残疾小朋友的诊断1、早发现观测最先是动作方面发育缓慢,如不会昂首、翻身,坐立不稳,不会爬行等,手部动作笨拙,协调能力差,手眼不配合等。然后是其他方面发育缓慢,如不会说话,词汇贫乏,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不会自己上厕所,穿衣,吃饭等。比较与别的同龄小朋友比较,发现存在异常。应当全面进行比较,如果较多方面异常,应引起注重。征询当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应当及时向专科医生或心理征询医生或是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训练员进行征询,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诊断。2、筛查是指对可疑的小朋友作初步的认定,以便决定与否作进一步诊断。其目的是将拟定不是智力残疾的小朋友排除。3、诊断智力残疾小朋友的诊

6、断必须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和康复机构进行,由专业人员诊断鉴定。初期诊断一般采用正式的智力测验工具和社会适应量表,从智力和平常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诊断。同步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如染色体、神经发育、大脑病理等。4、初期干预一、什么叫初期干预初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涉及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征询。其中为小朋友提供康复训练为主。二、 初期干预的效果小朋友在生长发育的初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小朋友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

7、小朋友进行干预,可以增进小朋友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过初期干预的智障小朋友可以进入一般小学或培智学校。三、智力残疾小朋友的康复训练(一)家庭康复训练的基本要素1、康复训练的内容重要有六个领域: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制定个别化训练筹划由于智障小朋友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别,每一种智障小朋友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状况各不相似,各有自已的特殊需要,因此需要为每个小朋友制定个别训练筹划来指引康复训练进程。训练筹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筹划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来制定,过高,孩子达不到

8、,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耽误了康复时间。制定长期目的与短期目的: 我们将六个领域的内容叙写成康复训练的长期目的和短期目的,通过对小朋友的评量,得到符合每个小朋友康复需要的长期目的,再从康复训练活动中找出有关的短期目的,形成一种小朋友的个别训练筹划。、实行康复训练活动家庭的康复训练活动,一是个别训练活动,二是情景训练活动。(1)家庭个别训练活动家庭个别训练需要在固定期间中进行。例如,每天训练时间:下午:6:06:3,晚上:8:08:0。两次共用小时左右比较合适。此外,周六周日两天时间家长应拟定出简朴的训练内容来。家长将安排在个别训练时间的目的进行分析,设想用什么活动去完毕。家

9、庭康复随时随处,尽量运用家庭现成的某些玩教具和生活用品,条件容许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发明一种比较丰富的游戏、娱乐环境,并有目的地购买、制作玩教具;条件有限的家庭,因地制宜,自行制作,例如:1个旧纸盒、一把小豆子、一双筷子,就可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个别训练的教具应提前准备好。 (2)情景训练活动情景训练是家庭康复的重要的训练方式。如起床、入厕、盥洗、吃饭、购物和社区活动等生活情景都是情景训练的良好机会。情景训练也需要有筹划安排,按照康复筹划,在一定的阶段故意识地安排必须目的。由于情景训练看似随意,因此特别需要有目的的引导。在情景训练中要注意安排休闲娱乐活动、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情景。与个别

10、训练相区别,情景训练重要运用平常生活中物品,在自然的生活状况下训练。情景训练的核心是家长要培养起在平常生活中按一定目的训练小朋友的意识。4、做好康复效果评估康复训练始终随着着评估。重要有三类,训练中的评估、阶段评估、总结评估。目前重要是根据活动的独立限度,评估训练效果。评估原则分为四级:第一级,自己独立完毕,给最高分3分。第二级,口头协助完毕,给分。第三级,身体协助完毕,给1分。第四级,完全由她人替代完毕,记0分。每一种训练目的在训练前有一次评估,在训练后又有一次评估,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分数,从中看出训练的效果。(一)训练中的测评 每次训练完毕后应有对训练目的的测评,应作好测评记录。家长可以根

11、据测评的成果分析训练的状况,调节训练的重点,以便得到更好的康复成果。(二)阶段测评 一种阶段训练完毕后,家长应与训练员一起对智残小朋友的训练效果进行测评。按康复目的一项一项地分析,哪些目的已达到,哪些目的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在测评分析的基本上才干看出通过一阶段的康复训练,小朋友有了哪些进步,效果如何,在此基本上调节,制定出适合小朋友状况的新的阶段筹划。(三)总结评估总结评估是在完毕若干阶段康复训练后进行的评估,它对智障小朋友的康复训练过程和成效作出全面总结。(二)家庭康复训练中坚持的原则家庭康复训练是系统康复训练的重要构成部分。家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智力残疾小朋友初期干预的开展,决定着康复训练的成败

12、。常言道:“家庭是小朋友学习的第一种学校”“父母是小朋友的第一任教师。”这两句话表白家庭在智残小朋友系统康复训练中具有特殊地位。家长在康复训练中应掌握好如下原则。、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康复训练环境是实行系统家庭康复的必要条件。家庭应当是干净、整洁、安全的。对家庭康复环境的规定一方面是安全。居家的阳台、门窗、不可让孩子随便攀爬,家中的电器、药物、食品的放置与食用要安全,锐器的使用与放置如:剪刀、刀子等应放妥当等。家庭应有一种适合智残小朋友康复训练的身心环境。这要靠家庭成员去发明,家庭的成员都应当关怀、爱惜孩子,让她感受到亲人的爱。如果家人争执、打架,互相抱怨或互不理睬会给智残

13、小朋友导致心理创伤,易使她们变得冲动、易怒、粗暴、多疑或沉默,回绝与她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就没有为小朋友发明一种良好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也有些家长对智残小朋友训练时遇到了挫折,产生了不耐烦的情绪,大声责骂小朋友,使她产生了畏惧、怕学习的不良心理,最后也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固然过度宠爱、放纵的家庭更不是真爱,也不算是良好的身心环境。例如:她已经长大了,但妈妈还是始终把她抱在手中;家长在孩子应当解决生活后来的很长时间,仍然继续给她喂食、穿衣、梳洗;家长怕小朋友出去玩耍受到侮辱,限制她与小伙伴接触等。这些过度保护措施,会使小朋友养成依赖家长的惰性,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也就会到处碰壁。小朋友

14、自身对环境适应就差,家长这种看似“保护”的做法对智残小朋友,只能助长了她对别人的依赖。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家庭成员的态度应当一致。、有筹划、有测评的原则系统家庭康复训练强调个别训练筹划,家庭训练筹划的拟定促使家庭训练有目的、有环节、有阶段地进行,并且强调对训练全局的掌握。测评将使家庭康复效果得到证明,并且为后来的训练提供根据,变随意的、难于坚持的家庭训练为较为规范的、有明确目的、有检查督促的、真正有效的康复过程。3、循序渐进、逐渐引导的原则。特殊小朋友的发展一般要低于同年龄小朋友的水平,特别是接受能力,因此,在干预中一定要制定适合个人的干估筹划,不能横向比较,更不能用粗暴的态度指引孩子,要容许她们

15、有反复。、坚持一贯规定,持之以恒的原则。特殊小朋友的训练,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既耐心细致,又要严格规定,特别是家长和一起生活的其她成员,有时看到孩子的训练遇到困难,家长会包办一下,特别是祖辈,因此,家长要坚持规定,持之以恒。5、小步递进,合适协助的原则。特殊小朋友在训练中要注意小步递进,要把训练的项目尽量分解到最简朴,便于小朋友操作和掌握。同步,也要注旨在必要的时候合适予以协助。例如,在指引孩子学习自己扣纽扣或拉拉链时,我们可以先让孩子把衣服脱下来练习,等掌握一定措施后,再穿在身上练习,当孩子不能完毕时,教师或家长可以手把手指引孩子帮她完毕。 6、多给孩子表扬和奖励,协助孩子成功的原则。训练孩子时,要注意正面鼓励,及时表扬。表扬的方式可以亲亲、拥抱,也可以伸伸大拇指、鼓掌等。常常给孩子体现自己的机会,并且协助她们成功,可以增长孩子的训练爱好。作为指引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孩子的进步,有些成功也许在成人的眼里是微局限性道的,但对特殊小朋友来说,却是付出了诸多努力,要珍视她们,只有这样才会使孩子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