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550631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步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据我国气象部门预报,在今后几年的夏季,“厄尔尼诺”现象将会经常出现。下列气体中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关的是 (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氮气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3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回收后集中处理 B该纯净水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C“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为绿色的食品 D“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粉尘造成的污染4下列变化与其他变化

2、有本质不同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 D大理石遇醋酸有气泡产生5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自然界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C都是无毒、无味的 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下列措施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 A用加碘盐代替普通食盐 B回收并利用废旧塑料C“三峡工程”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 D“西气东输”可以解决华东地区燃煤之弊7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l/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 ) A氮气

3、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8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在氧气集气瓶中点燃硫磺 C电解水 D蒸发氯化钠溶液9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主要是因为(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物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C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0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少量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一层物质,该物质是 ( ) A红磷 B氧化镁 C二氧化锰 D高锰酸钾1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

4、合安全措施的是( )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附近应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1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此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1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点燃木炭 B点燃铁丝 C点燃红磷 D点燃蜡烛1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工业制氧气 B用大理和盐酸混合制二氧化碳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在空气中点燃红磷15下列有关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

5、在烧杯中进行 B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C结束实验后用手拿开蒸发皿 D等蒸发皿中完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6(02西城区)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B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可用水浇灭C图书馆存放的图书、资料等着火时,可以喷大量水浇灭D实验时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可用湿抹布扑灭17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 C D18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大气污染 D农药

6、、化肥的污染1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矿泉水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蒸气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20(02东城区)下表是三种气体的密度(在0、101kPa条件下测定)和溶解程度。实验室要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气体性质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密度(gL-1)00898719752716溶解程度极难溶于水能溶于水易溶于水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集气法 D无法判断三、填空题21小睿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准备用连线的方式对下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请你帮他将A组中的物质序号填子B组中各项有关内容前的括号中。A组 B组

7、(a)二氧化硫 ( )白色固体(b)氧气 ( )通电时发出有色光(c)稀有气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d)氧化镁 ( )光合作用的原料(e) 高锰酸钾 (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f)氮气 (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二氧化碳 ( )用做保护气22请用厨房中的物品完成下列家庭小实验:(1)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答: (2)区分食盐和碱面(即纯碱) 答: 。 (02苏州市)23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 四、实验题24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正确、安全地进行操作: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 ;给试管中固体

8、加热,管口不能 ;熄灭火酒精灯应用 。25(03天津市)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 (填代号,下同)(2)制取并收集少量的二氧化碳,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 (3)为了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E,F装置。你认为可行的是 装置。另一装置不合理的原因是 。五、化学探究:26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但我们周围可能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我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学校不同地点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实验方案

9、,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1)将2滴浓氨水滴入500mL蒸馏水中制成稀氨水(呈弱碱性),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指示剂,溶液呈浅红色。将得到的溶液保存在密闭的细口瓶里。(2)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用50mL注射器吸取上述稀氨水10mL并密封,然后分别到操场、教室和宿舍三个地点抽气到50mL刻度处,用食指堵住注射器的吸入口,充分振荡;再将注射器吸入口向上,小心将余气排出。重复上述操作若干次(n),直至注射器内的溶液变成无色,说明上述实验过程发生了 反应。(3)完成实验数据处理,并得出结论:取样地点取样时间抽气次数(n)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结论操场2004.6.2/17:10540.030%教室200

10、4.6.2/17:10360.045%宿舍2004.6.2/17:1045 根据上述结论,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室和宿舍应该注意 。27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2)该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ABCABB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BCBBCDACBA21 d c e g b a f 22(1)取样,加热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没有的是蒸馏水(或口尝等) (2)取样,加白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碱面,没有的是食盐23变浑浊,向左移动24向着手掌心, 向上, 灯帽盖灭25(1)A、C或D (2)B、C (3)E 长颈漏斗没有伸到液面以下26化学 0。036% 人密集的地方,空气流动差的地方,二氧化碳浓度高 通风换气27(1)B同学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