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5506316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45分钟课时精练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新人教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课时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 2009年10月,某大学历史系的几位同学展开了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发展主流问题的争论,你认为下列同学的观点最为确切的是 ( )A. 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B. 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C.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D.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解析:D近代社会的两大任务,是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欲实现国家富强,必须实现近代化,故近代前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2.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是 (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

2、知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A. B. C. D. 解析:D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主要形成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属于地主阶级思想,而康梁维新派形成于稍晚的90年代,属于资产阶级思想,直接导致不正确。3.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2009年10月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做一期介绍洋务派思想的板报,请你帮他们从选项中找出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A. B. C. D. 解析:C属维新派言论,属顽固派言论

3、,主张中体西用,主张学习先进技术,因此属洋务派言论。4. 有人说,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中国人,具有当时最先进的思想,结合下图,你认为“最先进的思想”是指 ( )美国总统格兰特访华时与李鸿章合影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改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C.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C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潮流。5.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

4、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这表明李鸿章 ( )A. 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 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 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 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解析:D李鸿章的话表明了他认为日本之所以强大是它学习了英国的“器物”文明,认为中国落后是在于“器物”落后,未能意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是清王朝的腐朽统治。6. 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以近代资本主义政体取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是 ( )A. 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B. 早期维新派C. 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解析:B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A没有提出过,C、D两项在B项之后。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他们在经济

5、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7. 与时俱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近代以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向西方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解析:BD项首先应排除,因为时间不符,思想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A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是思想变化的趋势,而不是原因。8. 19世纪6

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B. 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C. 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逐步客观化D. 中国人被迫折服于西方的统治之下解析:C从“夷”到“洋”,看不出有“崇敬”的意思,排除A;这一时期的中国人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好的,只是科学技术不如西方,也就是说,“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仍然存在,排除B;虽然中国被西方侵略,但中国人从来也没有折服于西方的统治之下,排除D。9. 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渐渐成了

7、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归功于()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严复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并借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10. 在内忧外患中成长起来的光绪皇帝时时感受到“时事多变”,萌发了强烈的忧患意识。20岁那年,他竟然开始学起英语来。皇帝学英语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更多的人加入到学英语的队伍中来,当时人们学英语的地方主要是()A. 船政局B. 机器局C. 同文馆D. 招商局解析:C同文馆是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船政局、机器局、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企业。

8、11. 傅国涌在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一书中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解决好技术和制度的关系问题,它认为技术进步的基础是制度,没有制度革新就不会有技术进步。傅国涌实际上是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A. 它没有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B. 它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C. 它没有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D. 西方列强的阻挠破坏解析:C洋务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当然不可能会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但不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就不可能实现富强。12.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

9、新党分别是指()A. 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 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解析:D顽固派因循守旧,不图变化;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抵抗派对外来侵略进行坚决抵抗;维新派不以推翻清王朝为宗旨,目的为“救亡图存”;革命派以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目标。此外,通过分析题干中“守旧”“变法”“作乱”三词也可判断正确选项为D项。13. 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A. 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B. 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C. 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D. 以商业

10、立国,与西方“商战”解析:C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最核心的思想主张就是在中国结束君主专制,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14. 2009年9月30日,温家宝总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说:“积贫积弱的中国何以能迅速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根本上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功探索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想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下列事件中能促进19世纪晚期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是()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近代教育的兴起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新文化运动A. B. C. D. 解析:B都促进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两次论战直接促进了近代思想的传播;为近代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

11、件,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15. 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A. 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 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 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D. 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解析:D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康有为认为,西汉以前的经文才是孔子“真传”所在。这就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为扫除维新变法的障碍准备了条件。康有为把资产阶级需要的东西,也挂上了孔圣人的招牌,以孔子来“对抗”孔子,因此减轻了非圣无法的压力

12、。由此D项更符合题意。从变法的性质来看,A、B两项都是不可能的。16. 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评价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界和历史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收集了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注意:所回答内容必须在表格范围内)。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维新思潮(2)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新文化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文化“应以现代西方文明为基础”。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新文化?解析:“传统文化与新文化”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重要课

13、题,第(1)问,填表格时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要求“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从“主要原因”来填。二是注意表格内容要言简意赅。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体西用”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维新思潮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第一种观点:新文化的建设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理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只有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新文化才能更好更健康的发展。第二种观点:新文化的建设以西方现代文明为基础。西方现代文明缔造了丰富的现代文明,以此为基础,可以推动新文化的快速发展。第三种观点:新

14、文化的建设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西方现代文明,更为重要的是要结合我国自身的特点,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新文化。1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如若)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为计!林则徐奏稿材料二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日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务可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谕各国人呈缴烟土稿材料三曾国藩是一个不自愿的开风气之先者。曾国藩是一个

15、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在洋务派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又是真诚地留恋中国旧文化的人。曾国藩简论材料四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后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多处战事,非将帅之不力,兵勇之不多,亦非中国之力不能制外洋,所以不免受制于敌,实因水师无人,枪弹之不具。兹虽款局以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困,更将待何?”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特点,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评析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的思想,并归纳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限180200字)。解析:在评析历史人物的思想时首先要结合材料,归纳出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点借助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获得答案。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主张严禁鸦片;曾国藩和张之洞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