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550563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浅析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方法探讨(作者:_单位: _邮码: _) 作者:唐中泽侯碧清邱建丽 论文关键词:森林公园;规划理念;营销战略;株洲市;石峰公园 论文摘要:借鉴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指导思想,以株洲市石峰公园规划为例,在保护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方法,对石峰公园进行景观差异性分析、客源市场分析、客源需求分析;以公园生态安全和市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公园景观资源特色,提出了规划理念、公园定位、功能布局和形象策划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石峰森林公园各个功能区的具体规划、建设构思。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

2、化活动区域。它是大自然的浓缩,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公园的规划是公园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园的发展。纵观国内外森林公园规划思想的发展,美国国家公园规划思想经历了总体规划、综合行动规划、行动决策构架三个阶段的演变,规划工作的重点也由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转向以“如何更好地保护资源”为导向的资源管理规划。其他发达国家的森林公园规划价值取向也由最初的游憩利用转向生态保护,森林公园功能重心由景观欣赏利用向生态资源保护转移。国内的森林公园规划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规划建设大多还处于以经济和美学价值为导向的旅游设施建设和视觉景观规划阶段,如何协调风

3、景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株洲市石峰公园为例,以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运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方法,通过市场调查明确市场定位,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公园风景资源特色,详细设计公园文化取向,深人挖掘森林景观文化内涵,力求在保护公园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满足当地市民游憩和观赏需求。 1、概况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距省会长沙市45km,京广、浙赣、湘黔三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为江南最大铁路枢纽。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隅。 株洲市石峰公园位于株洲市石峰区,建于1964年,北面

4、以建设北路为界,南临湘江,以沿江路为界,由荒山绿化而成,公园四周被厂矿企业、行政机关、民宅包围,总面积达到153.46hm2,为湖南省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公园,被评为省级最佳公园。 2、风景资源优势及问题 2.1风景资源优势 石峰公园多为低矮丘陵地,地形变化不大,主峰海拔167.38m,最低海拔42m,但局部区域地形变化丰富。山形有一定特色,为土石结合的山体,园内有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山石,如福字摩崖石刻、猴子石、猫公石、响石。公园内碑林景观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公园内植被较丰富,建筑形式古朴,建筑功能布局合理,建筑形式多样性。 公园主景有“云峰阁”,阁高26m,矗立于石峰山之巅,可俯瞰全市风光;山

5、腰建有“蔷薇小观”,小观内种植各种花木共97种,其中蔷薇科植物有21种;公园内还建有“批把路”、“月季圃”、“玫瑰坡”、“红叶岛”、“樱桃沟”、“海棠林”等小景,建有“清心斋”、“听月亭”、“松涛廊”、“浮翠阁”等园林小品。 特色娱乐项目有:1987年创建了我国首家集智力、体育、科技、娱乐为一体的国际性体育项目定向乐园;省内首家跑马场、射箭场,市内首家滑冰场、茶馆、滑道等;公园常年举办规模较大的春花、月季、国庆和秋菊花展及书、画、鸟展;公园内还建有玉兰山庄,可提供住宿、餐饮、会议、娱乐等服务,是全市各单位举办集体活动和庆典活动的中心地。 石峰公园地处株洲市市中心,长沙、湘潭、酸陵等大、中城市均

6、距其一小时车程之内,交通便捷。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丘陵型公园,充满自然野趣。长株潭三市公交一体化后,市民来往更方便,票价也将相对降低,扩大了石峰公园的市场;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将进一步带动石峰公园的开发,使其成为湘江景观带上的一颗明珠。 2.2问题 石峰公园建成较晚,与公园有关的文化内涵较难挖掘;院内天然景点较少,植物种类较单一,植物造景较少;公园内平地较少,给游憩设施的建设拓展带来困难,局部山体不稳定,出现滑坡现象;水面小而少,对造景和防火均不利;公园内未经规划的绿地面积较大,裸露地也不少。建筑特异性不明显,车行道宽度不够,局部道路太陡或者转弯半径太小,有的地方没有考虑行车安全视距;周边环境较差

7、,使公园本身营造的清新环境大打折扣;公园被其它单位蚕食,规模变小;公园在自然条件方面与长沙南郊公园类似,给差异性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3、公园规划理念、原则与目标 3.1规划理念 借鉴国际上“以保护和维持森林公园生态完整性”为指导的规划理念,在保护公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结合市民对公园经济、观赏的需求,采用营销战略的方法,通过市场调查和公园风景资源调查,确定公园的主题为:市民休闲为主的长株潭区域知名的郊野型森林公园。公园规划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古今融合、历史延伸的理念,原创性、独特性理念。 3.2规划原则 (1)景观差异性原则。株洲市目前只有4座市级公园,文化园和流芳园面积较小,分别

8、为15.48hm2和2.1hm2,地势平坦,游憩项目较少。神农公园为中型公园,面积32.3hm2,以神农文化和水面为特色。石峰公园面积最大,功能较为全面、综合,丘陵山地的地形富于变化,充满自然野趣。规划以“绿野仙踪”为设计的基本点,充分发挥风景资源优势,突出“四围黛色篱边出,一阵花香竹里来”的生态特色,利用自然,美化自然,再创造自然。绿野仙踪的“绿”指公园以绿色环境为主基调,尽可能的减少硬地设施的面积,增加绿化品种及特色;“野”指游憩活动充分体现野趣,创造有别于城市环境的趣味活动;“仙”指项目设置以科学的方式体现人造仙境的独特感觉,并充分挖掘株洲的历史传说故事融人其中;“踪”指突显株洲文化的积

9、淀,体现株洲文化的精髓、创造绿野文化溯源的独特游憩项目,延续传统文脉。 (2)客源市场细分原则。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游客分类为:儿童类、青年类、中年类、老年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需求,结合公园原有资源、地形、地势进行总体布局以及各功能区的设计,以长株潭一体化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吸引力,逐步形成以株洲为中心,以h车程为半径的三级市场。三级市场分别为:一级客源市场指株洲市居民;二级客源市场指长沙、湘潭、醛陵市居民,三级客源市场(机会客源市场)指周边其它地区居民或外地居民顺便来访。 (3)公园文化差异性原则。通过提炼城市文化,提取公园主题形象,并围绕形象进行一系列的建设,将公园改造成一个主

10、题突出、形象鲜明的综合性公园。在充分尊重公园原有道路网、建筑、植被等的基础上,理清规划主题与公园发展方向,确立了四色的形象主题线,四线分别是:褐色的诗话碑刻线,指公园北侧及中部以”碑廊诗刻”为引子,形成褐色文化线,是湖南名人文化和诗书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的浪漫缘石线,指公园西侧以爱情石刻点缀,形成喜庆温馨的红色爱情主题线。本线同时贯穿福字摩崖石刻、猴公石、猫公石、响石等石文化主题游线,是株洲市文化的集中表现。绿色的精品园林线,指公园东侧汇集了一系列特色精品园林,构建一条融中国传统园林意境、体现植被特色与造景效果的绿色生态线。橙色的运动娱乐线,指公园南侧集青少年野外运动与现代游乐于一体,展现生命

11、与运动之美,构成一条充满活力、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线。 上述4线串起了公园内“度假娱乐、儿童游乐、生态保育、市民健身”四大功能节点。 3.3规划目标 创造一个有别于株洲城市其它地域,具有鲜明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森林公园,以新颖、有文化气息、有趣、活泼为主要规划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新时代气息。整体造园风格以浑然一体的大地景观尤其是广裹动态的山林为公园大背景,是公园给人第一眼的主要印象。 (2)新景观形象。在森林公园人口广场等硬质景观的处理上采用直线型的轴线铺装和色彩斑斓的大地景观。 (3)新功能特色。公园功能分区紧跟时代脚步,游憩项目体现综合性公园的特点;具体项目设置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游

12、憩心理以及兴趣互动的需要。 (4)优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特色的发展和城市景观的改善,注重地域文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 (5)通过自然景观的科学配置及人工景观的有机配合,将公园建设成为具有高水平的郊野休闲公园,成为整个株洲市的核心景观之一。 4、功能布局 根据公园规划基地位置和地形以及项目设置内容,从最大限度利用和展现公园游憩机会的角度进行功能划分、景观构想与景点设置。从游憩机会序列和景观特色上将公园分为儿童乐园区、休闲度假区、市民健身娱乐区、浪漫婚庆区、现代游乐区、青少年野营基地区、湘江风情人口区、生态保护区等动静结合的八个功能区。 (1)儿童乐园区。是一处面向12岁以下儿童的综合性游乐场所,

13、定位为“快乐童年,游戏创造知识”。 (2)休闲度假区。提供旅游者及市民休闲度假、会议、分时度假、疗养之用,定位为“诗文雅舍,在园林中惬意栖居”。 (3)市民健身娱乐区。将建成以自然山地登高、森林运动健身为主的市民健身娱乐场所,定位为“登高临林、于心旷神怡中健身养性”。 (4)浪漫婚庆区。建设成具有浪漫气质的、供新人或夫妇游玩、摄影的婚纱摄影、婚庆纪念外景地,定位为“浪漫定情地、处处显温馨”。 (5)现代游乐区。规划为以现代娱乐项目为主、面向不同层次游客的室内外现代游乐场馆区,定位为“游玩于山涧、体验于心田”。 (6)青少年野营基地区。集体能与智力训练、动物认知为主的青少年活动场所,成为青少年校

14、外学习的课堂和锻炼意志品质的中心,定位为“不畏艰险的探索地、动物认知的活学堂”。 (7)湘江风情人口区。环境较差,建成体现湘江风情的小型景观休闲商业街区,定位为“游湘江风情、读千年株洲”,使其成为游客了解株洲、解读株洲的一个窗口。 (8)生态保护区。以环境与生态防护为重点,尤其注意与工厂临近区域的生态保护。通过大量绿化的种植强调公园边界,避免公园受到周边工业用地的蚕食。生态保护区是公园的生态背景,原则上禁止游客进人。区内保留好供消防用的通道。 5、景观规划 (1)景观体系规划。公园的景观体系考虑点线结合,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主要景点、景观标志、主要景观轴线、次要景观轴线、景观视线。 主要景点即

15、策划的“石峰八景”,通过八景引领公园的景观建设。 景观标志为各功能区内除主要景点外的其他的标志性景点与特色景观,起到烘托与充实主要景点的作用。 主要景观轴线为沿儿童乐园区市民健身娱乐区青少年野营基地的山脊轴线,此轴线南达湘江、北连城市,在平面上纵贯南北,成为公园山体格局构成的骨架,为公园内最主要的一条开放式的景观轴线。必须对其自然生态体系进行保护,维持山体的基本格局。在竖向上为整个公园的至高区域。 次要景观轴线为东西方向,贯穿浪漫婚庆区现代游乐区。此轴线将公园内的三大景点“同心映月、湖光影羽、碧湖双秀”进行串联,是公园中自然景观尤其突出的景观带。 (2)景点规划。在整理和分析资源现状特点的基础上, 该公园重点策划了八大景点,形成“石峰八景”。以八景为龙头,形成八大景区,景区内的其他景点起到烘托和补充八大拳头景点的作用,共同形成公园的景点体系。公园内的八大景点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