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505638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单元18登临词二首课件粤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登临词二首阶作賃析积沙成丘)晨读-开卷右益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 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 鸿。【内容赏析】“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槐枝里投宿的鸟在啼叫着,冷烟 浓密,残霞消失,暮色苍茫。“啼”字、“冷”字表明词人对暮秋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小楼愁倚画阑东”,这句带出一个“愁”字,表明 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光,排遣愁绪。下句“月”字 之上冠以“黄昏”二字,表明了这时候不是月光如水,而是凄冷的朦胧的月光, 又听到透过碧云风传来的笛声。这首词上片写景,从一缕

2、红、啼鸟、冷烟、黄昏月,到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下片写愦, 折而形象地抒发自己的忠愤,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阶段2课堂-垃动探究知识枝理归妁积累,识作者桂枝香常识速览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損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 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 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登

3、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郵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 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 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 点,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腐I、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著有|製先生文集L探背景这首词应当作于作者被罢相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 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

4、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文本精析1.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文章开头有何作用?【答案】(1)起句“登临送目”领起上片词意,表明此下所写的都是亲眼所 见,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2)“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 “故国”。“晩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岀一种 “悲秋”的氛围。(3)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做铺垫。名师讲坛结构思路型篇章的结构包括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5、等。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 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 “航标”。名师讲坛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曲笔入题一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使文章岀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名师讲坛照应一照应

6、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有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名师讲坛铺垫一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画龙点睛一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浑然天成一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 诗的结构思

7、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 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意。名师讲坛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诗歌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4.这首诗表现主旨的是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诗歌的结尾是否恰当?为什么?名师讲坛答题步骤:1. 概述诗句的内容。2. 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3. 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岀什么思想感情。2. 如何理解“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答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是“繁华竞逐”而亡国的一个典 型事例,举其典型,概括其他。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意思是说,隋

8、军大将韩擒虎已经攻到了陈朝的国都(即作者现在所登临的金陵) 的城门之外,而陈朝的皇帝陈叔宝还和他的宠妃张丽华在寻欢作乐。这是诗人 的典型化了的艺术语言。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实际情形是,陈、张躲藏在井里, 隋军攻入后,才把他们从井里拉上来俘虏了。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杜牧的诗 句,更为真实。词人当然也深明此理,所以依然以之入词。“ 有概括力,说明像陈朝这样的事例是前后相继发生的,并非特例。3. 有人说这篇诗歌立意高远,请阅读全诗具体分析。【答案】作者不是沿袭传统的登临怀古,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 现实针对性,用政治家的锐利目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 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

9、的政见。但是词中的议论全都是用史实说话, 用形象说话,毫无说教之感。这首词是艺术作品,毕竟有别于政治论文,因作 者能融政治识见于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寓政治批判于所叙写的史实之中,读来 很有浑然天成之感。4. 这首词中有哪几处用典?有什么作用?【答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 虑,楼头张丽华”;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2) “千里澄江似练”,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 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3)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刺当朝执政的官员,仍不思进取,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名句鉴赏彩舟云淡,星河鹫

10、起,画图难足。【鉴赏】“彩舟云淡,星河鹫起”是大手笔中的点睛之处。“彩舟”“星 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 “鹭起”,动静相生。远在天际的船罩上一层 薄雾,水上的白鹭纷纷从银河上惊起,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 而且进一步开拓观察的视野在广漠的空间上,随着征帆渐渐远去,水天已 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 视野让读者不禁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鸯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可谓异曲同工。正如林逋“秋山不可 画,秋思亦无垠”所言,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墟一着画 图难足”,结束上阕。一识作者念奴娇登

11、多景楼常识速览婺州三魁之一陈亮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 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 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 入不报”。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中状元时,年已51岁,授建康府判官,未到任而逝。 端平元年朝廷追谥“文毅”。陈亮是著名的思想家、政论家、爱国诗人,昔人 把何涣、厉仲方、陈亮合称“婺州三魁”。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 70余首。其爱国词愤世之情,慷慨激烈,气势磅礴,与辛弃疾词风相近。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多景楼

12、,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 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文本精析1.如何理解“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这一句?【答案】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岀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错误主张的批判。 “鬼设神施”,极言其险要。然而这样的险要江山,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将 它看作进取的凭借,反而错误地认为是天设的南疆北界。这是对当时的当权者 的尖锐批判。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用了哪些典故?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诗句典故效果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新亭对泣讽刺尖刻辛辣正好长驱,不须反顾,

13、寻取中流誓中流击楫决心克复中原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邂水之战抒写必胜信念与作者所表达的主旨有关,加强了词情的作用表达,丰富了内容,3.桂枝香念奴娇登多景楼都写及长江,但详略有异,说说两者在写法上的不同。【答案】桂枝香中用斜阳、帆檣、彩舟、白鹭来衬托长江之美,虽是秋 色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允满了生机与气势,运用的是白描手法。念奴娇 登多 景楼一词突出了长江的险要,借批判六朝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略与勇气来揭露批判现实中当权者凭借天险以求苟安的政策,是以议论为主。4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请用口语把其中的景象表述一番。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案】作者看到了澄澈的长江、苍翠的山峰、来来往往的船只、残阳、 斜插着的酒旗、彩舟、白鹭。登上金陵城头远远望去,六朝故都正值深秋,天 炭气爽。千里长江水色澄澈,远远望去像一匹展开的白绢,碧绿的山峰像箭鉄 一样挺拔。残阳夕照中,江中船只来来往往;江岸边酒肆的酒帘背负秋风斜插 着。淡云蓝天之下,画船游动,洲上白鹭纷纷起舞,仿佛在银河上飞翔,这美 朋的景致,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作者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歸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