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50430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明朝的统治[4](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平罗县回民中学丁方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

2、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指导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ppt课件、朱元璋画像、反映明朝锦衣卫的资料的相关视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猜一猜:有一个人,他曾为生活所迫,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后他却神奇的当上了皇帝,他是谁?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下面我们看一下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两幅朱元璋画像,这两幅画像都是经过画师美化过的画像,大家看看朱元璋相貌如何?学生齐声回答:朱元璋。教师小结:朱元璋被评为中国历史上最丑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

3、辉煌的朝代明朝,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和朱元璋画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教师介绍:背景: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设计意图:通过老师介绍,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自学指导教师:请学生在书上找到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分别是什么?学生上黑板书写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教师:随后,明军攻

4、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设计意图:设计自学指导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自学,并且在书上划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要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强化皇权的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官制、设特务机构、改革科举制)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改革行政机构:(1)地方上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学生在书上自己找答案并举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设计自学指导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自学,并且在书上划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我们通过材料探究1“

5、胡惟庸案”来学习朱元璋在中央采取的加强皇权的措施。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引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教师:向学生提问中国的丞相制度开始于何时?学生齐声回答:秦朝。教师讲解:由于中国历史上皇权和相权一直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到朱元璋统治时期,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尖锐,朱元璋彻底将丞相制度废除。材料中提到的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也是最后一位敢于向皇权提

6、出挑战的丞相。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教师: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分散兵权。”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或先引导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设计意图:设计材料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来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史论结合,

7、能够准确的分析材料,解答问题。教师:材料研读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弹劾,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学生活动预期效果:为了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设计意图:设计材料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来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史论结合,能够准确的分析材料,解答问题。教师:(3)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的作用有哪些?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地方和中央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朱元璋设立特

8、务机构:教师:(1)材料探究2 :多媒体视频播放电视剧朱元璋中的锦衣卫片段。教师:过渡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第二个措施,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2) 自学指导:教师:请学生在书上找到锦衣卫设置的目的和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目的是监视官;职能是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设计意图:设计自学指导的环节,让学生有时间自学,并且在书上划出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随后,明成祖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又设立了特务机构东厂。至此,厂卫特务机构的建立,使他们实际成为了皇帝的耳目和爪牙。3、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师:(1)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探究3来继续学习朱元璋强化皇权

9、的第三个措施:教师:材料探究3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教师:思考:科举考试创立于哪个朝代?明朝的科举制有何变化?学生活动预期效果:科举考试最早出现在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教师:明朝时期改革科举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学生:答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称之为“八股文”。教师:我们把用“八股文”选拔人才的方式称之为“八股取士”。设计意图:设计材料探究的问题,让学生

10、阅读史料,结合教材以前所学过的内容来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巩固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楚前后发生的变化。教师:(2)材料研读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教师:想一想:顾炎武抨击八股文的理由是什么?(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学生讨论结果: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即便是考中做官的人,也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设计意图:学生发散思维,小组合作讨论,讨论出八股文的弊端。三、明朝经济的发展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幅图片:请学生看图,说出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1. 农业的发展:学生:明朝从南美洲引进农作物新

11、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2. 手工业的发展:学生: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3. 商品经济活跃:学生: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先知道三幅图属于当时经济发展的哪三个突出的方面,然后看书归纳明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可以培养孩子的图文结合能力。课堂练习:1、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 )A、洛阳 B、南京 C、北京 D、西安 2、我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3、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材料一: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2、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课后练习:1、明太祖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具体有哪些?2、八股取士的弊端有哪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