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空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550337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隐者不遇空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寻隐者不遇空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寻隐者不遇空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寻隐者不遇空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寻隐者不遇空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寻隐者不遇空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隐者不遇空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2寻隐者不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方法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感受体会诗的意境。卡片2课时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第一课时总节数:时间:环节过程我的修改一、 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 质疑点引明确目标三、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四、 合作交流观点整合五、体验感悟延伸发展1、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古诗,今天,我们又来欣赏一首诗。(出示题李凝幽居图片)你欣赏到什么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来介绍一下?本首诗中,他苦吟的是哪句诗?贾岛“推敲”的故事千古流传,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用心推

2、敲修改。诗人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真是令人赞叹。2、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推敲贾岛的另一首古诗。古琴悠悠,播放画面,远山、松林、碧潭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3、能与老师一块儿轻声朗读这首诗吗?二、释诗题,知诗人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推敲推敲,理解它的意思。寻,寻访。“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诗人贾岛寻访隐者没有遇到)2、再读诗题,这次,你带着什么感情读?(崇敬、失望) 过渡: 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品品、推敲三、初读感知1、这首诗同学们积累过,都会

3、读会背诵,可是要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有一定难度,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朗读。寻/隐者/不遇 松 下 /问/童 子 , 言 师 /采药 去 。 只 在 /此山 中 ,云 深 /不知/处 。(生边读师边划出诗歌的停顿、重音) 2、分组读,齐读。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四、精读古诗1、(出示插图)那么,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为什么作者要写“松下”而不写树下或其他的地方呢?我们一起来推敲。出示“青松”一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我们知道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

4、,古人写松树大多是为了表现什么?(表现孤傲高洁的品质)诗中是为了突出谁呢?(隐者远离尘俗的风骨)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4、隐者采药的地点你找能到吗?这是怎样的一座山呢?理解“云深”(山深云雾浓),因为云深所以“不知处”。5、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古诗,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诗中的人在说话,也就是对话)他们在问什么?说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问 答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到哪去了?) 言 师 采 药 去 贾岛(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 童子 只 在 此 山 中(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 云 深 不 知 处 6、你怎么知道贾岛这样问?小结:通过童子的回答,这首诗中哪些是童

5、子的回答呢?我们来对读一次,师是诗人,你们就是童子。同学们,你们真会揣摩,通过童子的回答能推测出贾岛在问什么。明明三番问答,贾岛采用了以答含问的手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真了不起。7、来,我们同桌对叙,指名角色扮演,注意礼貌。第二课时总节数:时间一、 师生交流引入情境二、 自主探究经历感知三、合作交流观点整合四、体验感悟,拓展延伸一、课前回顾1.指名背诵古诗。2.说说上节课都了解了古诗哪些方面?二、古诗赏析诗中涉及了三个人物,哪个才是是这首诗的主角呢?从哪里看出?(看诗题你一定知道)四句诗对隐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明确交待,其身份、气质、品格等等,都深深地隐在诗句的背后,

6、你能诗句背后的意思吗?找出关键词。深入一想,诗中的古松、白云、青山、童子、草药,哪一样不与隐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他身居云山,远离尘世,与青松做伴,与童子相依,采药为生,济世活人,其超凡的隐者身份,高古脱俗的气质,闲适高雅的品格,在含糊其辞的诗句之中,在隐隐约约的画境深处,飘然显现。可见,写人不见人,却又在字里行间飘忽闪现,真是妙啊!五、悟诗情1、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还贵在善于抒情。让我们再细细品读这首诗,从中你还能读出诗人在问答中的情感变化。 (1) 首先,我们看这个“问”字,当贾岛去拜访隐者时,是怎么的心情?一个问字,就透露出诗人饱含仰慕之情,他满怀希望而来。(板书:问 满怀希望)(

7、2) 古时候交通不便,诗人千里迢迢前来寻访隐者却听童子“言师采药去”,诗人心情如何?答非所想,不遇隐者,满怀的希望一下子坠入失望,感情起伏跌宕,真如从沸点降至冰点。(板书: 不遇 失望)(3) 当得知隐者在山中采药,“只在此山中”,这时如果进山寻找,有没有可能遇上?这又使失望之中萌生了了什么?一丝希望:隐者没有远去,或许还有见面的可能。(板书:可遇 一线希望)(4) 可是,当听童子说“云深不知处”,他一阵茫然:看,云海漫漫,深远飘渺,隐者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板书:难遇 彻底失望)是呀,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几起几伏,曲折、尽

8、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你们能再次通过童子的回答体会到诗人心情的变化吗?2、我们再来演一演这首诗的情景,注意人物的表情和心情的变化。评价。3、诗人以答代问,六句话简化成三句,而且一波三折,很了不起,同学们的表演也像这首诗一波三折,这是很难做到的,真不简单!4、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诗人推敲的结果。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贾岛的这首寻隐者不遇(配乐吟诵)。六、拓展悟情1、一般访友,问知其出去了,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体现了诗人对隐者什么样的情感?2、诗人因为屡试不中,尘世险恶,也向往隐者自由无拘,向往山中的清静安乐的生活。因此,写下了这首字字平淡无奇,明白如话,而又蕴含深沉的古诗。贾岛的诗有的平淡中蕴含深沉,也有豪情万丈的诗。教师相机出示诗:(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3、总结:贾岛琢字炼句,作诗爱推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一起来背一背寻隐者不遇。七、小练笔我们体会了寻隐者不遇一诗所描绘的情景,现在,让我们动笔把它写下来吧。(把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 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松下/问/童子, 问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不遇 失望 只在/此山中, 可遇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难遇 彻底失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