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550212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X年高考作文安徽卷失误分析:带着感动出发带着感动出发 岁月浸染红尘,时间风化记忆。 你们的身影依旧立于高高的精神山冈上。 那么今朝,请允许我。带着出发,为你们,怆然涕下。 题记翻开史书,我常常会被那些垂青史册的历史人物所感动。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感动,为自己的行为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章。(于是今夕,不如挂一盏明心灯,流一脉思古情,驾一叶之扁舟,带着感动出发,寻找那些感动于心的人们。) 心随苏武 (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贝加尔湖畔出发。)胡茄幽怨,如泣如诉,似九霄鹤唳,若高野鸿哀。随苏武同去的节杖已经光秃。寒风再寒,也吹不冷苏武这个汉家男儿的热血。我们怎能不感动?当同伴卫律、李陵已成叛徒之时,只有

2、苏武断然拒绝匈奴的威逼利诱,站在坚贞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与孤冢相伴,与牧羊为群。十九年啊!一个只能靠吃毡毛和雪的汉子,倘若没有心中对大汉的坚守,怎能笑看风雪,赏高山雪莲?(苏武,你用汉家男儿的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动。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顺历史渊源而下。) 风追司马(让我们带着感动从西汉大牢里出发。)冷月相照,透过牢房里窗户的栅栏,静静地泻在冰冷的地面上。司马迁蜷缩在角落里,心中呐喊,汉武帝啊,你怎能因我直谏就动用宫刑?月华如水,抚慰着司马迁受伤的心灵。是的,或许每个人在经受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压迫后,都会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感动的是司马迁没有放弃。宁愿伏案泼墨,也不愿消沉颓靡;宁愿继承父志,也

3、不愿平庸偷生;于是,人们看到了史家之绝唱后坚稳的背影。 (司马迁,你用挫折编成了一支羊毫,抒写了感动的心。而我,将携带这份感动出发,穿越历史的长河。) 天佑中华(让我们带着感动从月12日后的中国每一处出发。) 22X年5月12日,一个灾难性的时间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且不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且不说献血者的积极,且不说武装奔赴四川,就说全国哀悼日的三天,令死者安息,令生者敬畏。当人们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高呼“中国加油!四川雄起!”时,我早已泪眼婆娑。没有什么比灾难更痛,而它却也让中华民族凝聚成一座长城,坚不可摧!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描绘一幅名叫“感动”的中国画! (

4、让我们怀着对古人的追忆,对死者的哀悼,将感动种植于心,时时刻刻带着感动出发!)【失分警示】这篇文章被判为二类卷:10分(内容)+7分(表达)+5分(发展)。就表达和发展两项考量,文章可圈可点:语言表达酣畅淋漓,没有空浮的华丽,却有盈盈诗意溢荡字里行间;选材的典雅与现代相映成趣,典雅之“心随苏武”和“风追司马”,源自所学教材;现代之“抗震抗灾”的一个个感动的片段。但问题出在哪儿?点题模糊,以致文章脱离“带着感动出发”之眼、之魂。考场作文必须点题,不点题就有离题之嫌,不点题就有事前预备了相似的文章考时照抄之嫌,而水到渠成地点了题就说明文章没有脱离制约的路线盲目乱跑,就说明文章与标题密切相关,彼呼此应。如果能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反复点题,则更能使文章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各部分的内容也更能有机地加强联络。上面文章每一部分的括号文字便是升格后添加的,这样,三个部分就“统一化”,更好地表现主题了。这里,强调一点,考场作文的点题主张醒目。点题要明白题眼,“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带着感动”属于动宾结构,修饰“出发”,所以文章的落脚在“感动”,点睛在“出发”,其实“出发”一词可以拓展:“出发”干什么?“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去“出发”?“出发”的信念是什么?等等这些全凭考生的理解和延伸。(刘德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