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5500777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隆县新农村总体规划说明书目 录第一章总 则3一、规划背景3二、规划原则3三、规划的主要内容3四、规划依据3五、规划范围3六、规划期限3第二章县域综合现状分析3一、县域概况3二、农业和农村经济概况6三、基础设施现状8四、社会服务设施现状8五、地质灾害现状9六、县域综合发展条件分析9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简介9第三章县域新农村总体发展战略10一、村镇发展战略10二、农村产业发展战略10三、农村人口规模预测10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1第四章县域农村产业规划11一、农业产业规划11二、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划12三、产业保障措施12第五章村落体系规划12一、行政村体系规划12二、居民点

2、建设规划18第六章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22一、农村公路规划22二、水利及饮水工程规划23三、农村电力规划24四、农村燃料规划25五、信息化工程25六、污水治理工程26七、环卫设施规划27第七章农村社会服务设施规划27一、文化体育设施规划27二、科教设施规划27三、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规划28四、社会保障体系规划28五、商业服务设施规划28第八章空间管制规划28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8二、防灾规划29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9四、基础设施保护规划30五、农村畜禽养殖区控制规划30第九章农民素质培养和社会事业规划30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31一、近期发展目标31二、农村产业规划31三、村落建设规划31四、基

3、础设施规划31五、社会服务设施规划33六、重点项目规划33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34一、通过行政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34二、通过经济手段促进村落合理发展34三、加强人口向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政策引导34四、完善下续建设规划34五、保证规划建设资金34附表一:现状镇乡政府驻地的行政村统计表35附表二:现状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行政村统计表35附表三:原有乡场的行政村统计表36附表四:现状各行政村人均耕地统计表36附表五:现状各行政村高程统计表40附表六:现状行政村基础设施和资源优势统计表42附表七:各行政村建设发展规划综合统计表43第一章 总 则一、 规划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

4、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居民点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根据市委、市府的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必须立足于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大格局中通盘考虑,做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武隆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就是要按照这一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武隆县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二、 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的原则。以

5、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 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空间,确定合理的居民点规模与空间形态;强化中心村建设,促进村镇体系合理布局。2、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民主程序,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3、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注重生态及环境保护,重视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4、集约用地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5、实事求是的原则。

6、结合武隆的实际情况,切实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解决农民最实际的困难和满足农民最实在的需求。6、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加强和完善武隆农村地区的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农村文化体育、科教、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三、 规划的主要内容1、 合理确定行政村总体布局,明确需要撤并、保留和扩建的行政村和集中村落点数量;2、 统筹安排跨村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系统;3、 县域农业产业布局;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5、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6、 村基层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规划;7、 制定与规划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政策措施。四、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

7、0)2、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4、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武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6、武隆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7、武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年)8、武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02010)五、 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武隆县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六、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15年,即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第二章 县域综合现状分析一、 县域概况(一) 自然地理情况1、地理位置及地

8、形地貌武隆县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与武陵山系分交的褶皱地带,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为三种地形:丘陵(500米以下地区)、低山(500-1000米)和中山(1000米以上地区),其中丘陵面积414.8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3%,低山面积1035.76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5.7%,中山面积1450.6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0%。一般山峰海拔高程为7001600m,一般相对高差都在7001000m之间,县境内最高点为木根乡磨槽湾,海拔高程为2033.3m,最低处为和顺乡大溪河口,海拔160m。2、交通国道31

9、9公路贯通武隆,西接重庆主城区,东连彭水、黔江、酉阳、秀山,可直到湖南省境内的吉首市和张家界市。乌江由东南方彭水县进入武隆,向西北横贯县境从涪陵汇入长江,境内通航79公里。渝怀铁路建成通车,渝湘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垫道路、武务路和乡村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两小时武隆”通达目标基本实现,铁路、公路、水运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发展的区位优势,全县承接大城市辐射能力与集聚经济发展市场要素能力显著增强。3、气候武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呈明显的立体气候。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 18.5,无霜期大于300天,年降雨量近1000毫米;中山地带年平均气温11.

10、2,无霜期230天,年降雨量超过1200毫米。降雨量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明显,510月份的降雨量为829.3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6.37,114月的降雨量为252.94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3.63,高山地区比河谷地区降水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年最大风频是东风,次多风频为西北风。武隆县明显的立体气候,适宜了多种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产品丰富,盛产药材、蔬菜、水果、粮食和各类畜禽产品。4、自然资源(1) 耕地资源2005年年末拥有耕地总资源65187公顷,较上年减少2443公顷;临时耕地面积35541公顷,其中25度以上陡坡耕地8927

1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合理,产量低。在总耕地中,中低产田土占73.32%,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全耕地的18.7%。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逐步实施,25度以上陡坡耕地将逐步实施造林工程,耕地将越来越少,人地矛盾将显现。(2) 水资源武隆县水资源十分丰富,保证率P=75%水平年人均水资源量有4千立方米左右,高于全国和重庆市平均水平。但水量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平衡,6月份降水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7.3%,乌江北岸中低山丘陵区水资源量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49%。(3) 矿产资源武隆非金属矿产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铝土、硫铁矿、重晶石、白云岩、耐火粘土、白金、石灰岩、泥灰岩、泥(页)岩、砂岩

12、、含钾页石、方解石、石墨、溶洞磷矿、铜硅石(硅灰石)、水晶、黄玉、建筑石料,以及稀有金属矿产,分散元素矿产。(4) 植物资源武隆以中亚热带植物为主。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针阔混叶林、竹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丛草地。植被中有速生优质树种马尾松、杉木、铁尖杉、白花泡桐、香椿、檫木、南酸枣;有属一级保护树种银杉、珙桐、水杉,二、三级保护树种杜仲、鹅掌楸、胡桃、厚朴、银雀树;还有经济树种桐、茶、乌柏、漆、棓、棕、刺梨、猕猴桃等。(5) 动物资源武隆主要野生动物有哺乳类4目12科34种;爬行类2目2科16种;两栖类2目3科6种;鸟类18科25种;鱼类7目8科3

13、4种。(二) 旅游生态景观资源武隆县山川秀丽,景色宜人,以乌江画廊为中线,以武隆县城为中心,向南北西三面展开,南面是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面为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天生三硚景区,西南是“生物基因库”白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另外还有分布相对集中的两个次一级的景区,一个是位于芙蓉江与仙女山之间的万峰林海,一个是鸭江镇附近的大溪河小三峡景区。此外还有一些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如桐梓山、羊角观音洞、三潮水、万营洞等。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丰富的旅游资源必将得到大的发展。目前,武隆县凭借其独特的山水风景资源,2005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7%。海外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先后接待了日本、韩国

14、、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游客。芙蓉洞、天生三硚和箐口天坑被国务院正式纳入2006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目录,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成为龙头产业的趋势。(三) 人口与分布2005年全县年末总户数117296户,总人口400973人(常住人口34.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123人,城镇化率25.6%;农业人口34.73万人,农村劳动力200593人,其中外出务工7.14万人。全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共有5.26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5.16,其中留守老人2.26万人,占村60岁以上老人的43。人口分布呈如下特点:1、 人口密度从乌江画廊带向县域纵深递减。2、 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贫困地区

15、人口稀少。3、 沿319国道等主要公路线人口稠密,其它地方相对稀少。4、 丘陵地区人口稠密,山地人口稀少。其中丘陵地区分布人口约18万人,低山地区分布人口约15万人,中山地区分布人口约5万人。目前武隆县剩余劳动力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也为相关产业的引进降低了门槛。但同时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农村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多为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下降,接受农业新技术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表一:各乡镇人口密度统计表镇乡 名现状总人口(人)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巷口镇63118276.1229沧沟乡10114104.4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