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49894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_1.doc(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74-75页。教学目的:1、通过详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观察、考虑、推理的活动中,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2、培养学生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的才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教学重点: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过程,并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独立整理7的乘法口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一星期正好是7天,本设计通过创设情境,在体育用品商店中的几个同学的对话进展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机引导学生答复以下问题,调动起学生

2、主动的参与意识,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第二环节是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先是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说出为什么填得这么快,特别是7个星期、8个星期、9个星期各有多少天的算法,让学生充分的交流。然后根据所填表格的数据小组合作整理7的乘法口诀,学生很容易就能完成了。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对口诀进展整理和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设计了对口令的游戏,使枯燥的记忆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最后是7的乘法口诀的应用。通过看口诀写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和看算式编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那就是

3、我们学校再过四个星期就要播送操比赛了,你们想参加吗?有谁知道2个星期有多少天?同学们,再过4个星期就是元旦了,你们快乐吗?有谁知道4个星期有多少天?2、知道了24个星期是1428天,那35个星期、46个星期呢?算才最简便呢?假如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就能很快的算出来了。提醒课题:7的乘法口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填一填出示表格,师: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张表格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完吗?学生同桌交流后,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填写完了,而且完成得很好,说说你的窍门好吗?生:我按每次都加7算的。生:从1个星期到6个星期的填写,可以运用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来算,从7个

4、星期到9个星期的填写,是按每次都加7算的。生:师:真棒!你们都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问题都解决得很好。那你们能根据自己填写的表格的数据,四人小组合作,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2、理一理1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进展7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写到小组记录单上。2 全班交流编写的7的乘法口诀。3 师在黑板上出示从学生编的口诀中整理出来的一张大的7,8并排的乘法口诀表。师:你们仔细观察,发现7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机密?师:你们仔细观察,发现7的乘法口诀中有哪些机密?3、记一记1口诀意义的理解师:指口诀:六七四十二谁知道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生:六七四十二表示6个7相加是42,也表示7个6相加是42。师再指两个口诀

5、让学生进展练习。2引导学生记住口诀,让学生交流如何记得又快又准的?4 对口令同桌进展如:四七二十八的对口令游戏。三、联络生活,稳固应用师:口诀记熟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行吗?1、抢答比赛如:7 = 2、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全班交流。3、编有趣的数学故事电脑显示:78师:同学们,这是一道普通的乘法算式,但它蕴藏着好多有趣的数学故事,你能看算式编出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吗?比一比,谁编的故事最动听。四、情境交流、全课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2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30-31页教学目的:1.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 借助乘法的意义

6、编制乘法口诀。3. 培养社会人文意识。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教学难点:熟记乘法口诀。教具:挂图、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二、教学新课。1. 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堆数 1 松果的个数 5 那么两堆松果呢?你是怎么算的?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汇报,填表。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2. 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板书:1个5是5,155或515。2个5是10,2510或5210。接下去写,你们会吗

7、?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齐读所写的算式。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齐读5的乘法口诀。给3分钟记忆口诀。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3. 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诀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

8、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三、稳固练习。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1. 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2. 填一填:P11第3题。3. P11第4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板书设计:数松果 15=5,一五得五, 25=10,二五一十 35=15,三五十五, 45=20,四五二十 55=25,五五二十五, 56=30,五六三十 57=35,五七三十五, 58=40,五八四十 59=45,五九四十五 教学反思: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3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绘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过程与方

9、法:结合情景理解线段的画法和意义,掌握线段使用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联络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教学工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请小朋友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线,同桌互相比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交流结果。2、师:如今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

10、比的?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老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学生感兴趣的“比一比谁的线长”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才能与心理上的准备。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线段说)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线段.6.将黑板上的

11、几条线段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线段.”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补缀补要用着。”学生指名答复:毛线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板书课题: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线段。(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2)老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设计意图】:经过身边实物、同桌比拟二个环节,学

12、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并积聚了大量的线段表象,在此根底上进展新知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承受状态饱满。由趣促习,可以很好地保存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此外,由老师介绍两个端点,加上很形象的两个小竖,防止了传统教学中端点问题的歧异。2、寻找线段师: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方数学书的这一条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演示)你知道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吗?请小朋友们也拿起自己的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也看成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提出要求: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师:孩子们真了不起,拥有一双会观察的小眼睛。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欢的图形的线段分别是哪几条小结

13、:我们发现每个图形的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并且它是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虽然这些图形中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标出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是存在的。(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2)师:小朋友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要求:要说完好话。比方:什么的边缘是线段。)生1:电风扇风叶的边缘可以看作线段。生2:黑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3: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生4:课程表的框边也可以看作线段 (以上的答复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完好的。)【设计意图】:数学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环节中,

14、由老师介绍周围的线段到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线段,面对眼前熟悉的情景却要寻找全新的朋友,学生的探究愿望和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产生了明确的学习需求。3、画线段老师示范,学生模拟。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生1:线段是直的。生2:线段还有两个端点。生3:画线段时还要装上两个特殊标志。4、折线段(1)师:如今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生:我看到中间有条线段。师:对了,中间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2)初步感知线段师:我们已经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如今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15、。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3)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课件出示图片:两手捏住毛线的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小结并板书:有2个端点。请学生上台指一指毛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课件出示),建构线段模型。(介绍线段的两个端点可以用两条小竖线表示)(5)小结特征: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认线段)。师: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如今请大家来当小判官:你能判断下面的哪些图形是线段吗?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或者不是线段?引导学生从线段的两个根本特征来说明。(7)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的两个特点:1、线段都是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