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549600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课时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之比较一、学习目标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来认识现代史二、基础知识预习作业(一)列表大事年表,从具体史实中感受中外历史的时代特征时间中国世界1919五四运动爆发,新某主义革命的开端苏联三年国内战争期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中。192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1年3月,苏联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1925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正在开展中1925年12月,苏共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苏联进入工业化建设时期;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193

2、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反围剿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某救亡运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中、农业集体化开始;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罗斯福开始新政1936某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某国宪法,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美国罗斯福新政实施中1937抗日战争爆发苏联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47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两极格局形成中,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两极格局形成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三大改造开始苏联斯大林逝

3、世,赫鲁晓夫上台开始准备改革1955三大改造进行中,并于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美国经济的“黄金时期”。1961十年探索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后的国民经济恢复中不结盟运动诞生1967文化大革命“一月风暴”欧洲共同体成立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1978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苏联已于1991年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经济全球化和经

4、济区域集团化(二)中国与苏(俄)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异同1革命道路:俄国:以为中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相同:(1)农业化(中国: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农业集体化)(2)强调实现国家的化(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苏联:十四大工业化方针的提出)(3)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4)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5)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时都是从问题开始(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6)都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挫折的教训。不同:(1)中国在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

5、政策;苏俄则实行强行没收,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在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中,苏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则取得了巨大。(三)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罗斯福新政关于经济运行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比较。三者共同点:都强调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都在实践中获得,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

6、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如政府调节、规X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备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四世界格局演变、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1经济全球化的中国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7、织也是世贸组织本身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中国的参加,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加入世贸组织,将给中国在许多方面带来发展机遇: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有利于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

8、更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遭受一定的冲击和压力。为此,中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必要的调整;各产业部门以自己的管理方法、经营机制也需要做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2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实行改革开放,以积极参与合作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2)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增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实力;(3)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5)积极参与地区经济合作,发挥中国在区域经济集团化中的优势以应对全球化;(6)健全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建设;(7)积极参与解决环境污

9、染、地区冲突等国际问题。三、针对学习目标自我检测题1在评价和罗斯福时,我们可以归纳出他们二人以下的共同点,其中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有意义的是:A都是世界级大国的国家领导人B都对各自国家的政治外交做出巨大贡献C都改变了各自坚持的社会制度的经济运行机制,并取得了成功D都领导或指挥过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2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的机遇不包括A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政治关系某化不断发展B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C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努力有利于发展我国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D两极格局解体是中国与大国结盟的选择

10、更为自由灵活,有利于中国发挥国际影响。31990年3月,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某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下列对这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有: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的原因是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说此话时,在东欧巨变的冲击下,苏联已经出现动荡的征兆,力量大大削弱中国能在多极化中算一极的根本原因是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当时已经预料到苏联必然会解体,中国必然成为随即而来多极化国际格局中的一极A. BCD.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

11、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怀疑的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从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角度来理解, 有意识地“模仿”最明显的应该是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5当下表的情形发生时,苏联国内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3工业生产指数100865748638-国际贸易总额686亿美元556亿美元397亿美元269亿美元242亿美元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正在实施中B新经济政策正在实施中C“一五”计划的工业化正在实施D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6新中国成之初,美某取敌视中国

12、的政策,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加入社会主义阵营;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逐渐改善了同美国、日本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还积极参与周边的区域国际组织,如1993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6年到2001年发起成立“某合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政策ABCD7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空作用,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区别,这本质区别是:A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用市场经济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罗斯福新政是在市场经济中介入政府干预B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要壮大社

13、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护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受到挫折背景下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大危机背景下实施的D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而罗斯福新政阻碍了经济全球化8下列有关田纳西水利工程、第聂伯河水电站、某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共同点,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B关注民生,刺激生产和消费C加强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D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9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分别是A利用、消灭B发展、保护C排斥、利用D消灭、发展10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

14、,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斯大林模式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ABCDCDBAC ABDBB四、课上训练与检测题2010年11月初,美国出台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决定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政府长期国债。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撼与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摘自证券时报(2010年10月11日)材料二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表示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起不到丝毫作用。“作为历史上负债最为严重的国家,美国实施新一轮

15、的量化宽松政策,无疑是自缚手脚,今后将会自食其果”。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11月8日)材料三(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首先,在美国目前经济低迷、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的背景下,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并不一定理想。其次,新一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性通胀“冲击”第三,政策将加快美元贬值速度,触发全球X围内的“货币贬值竞赛”,有可能造成全世界X围新的“货币战”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全球经济复苏构成威胁。摘自新华网(2010年11月8日)材料四G20峰会召开在即,国外媒体热炒货币战争“(Currency War)”,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