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49488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_章增加石油可采储量的途径:补充原始石油地质储量和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开采技术分为:1 ,利用天然能量采油技术。2,补充地层能量采油技术。3,提高石油采收率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向油藏中注入驱油剂或调剖剂,改善油藏及油藏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他所有提高宏观波及系数和微观驱油效率 的采油方法。驱油剂:由地面注入油层用于驱油的所有液体,气体和复合体系。剩余油:驱油剂未波及的区域内所剩下的原油。残余油:驱油剂波及的区域中未被驱出的原油。石油采收率:原油采出量与油藏中原始地质储量之比。采收率的大小取决于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驱替动力学条件;孔隙结构;润湿性。波及效率:驱油

2、剂波及的油藏体积与油藏总体积之比。影响波及效率的主要因素:垂直和平面非均质性;原油与驱油剂的视粘度和相对渗透率;原油与驱油剂的重力差。提高采收率技术分为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第二章孔隙结构:油层基质(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尺寸、分布及其连通关系。油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空隙决定,而吼道则是流体在油层中得渗流能力的主控因素。空隙的尺度分布可用空隙的分选性和孔隙分布歪度来表征。空隙的分选性是指空隙分布的均一程度,孔隙尺度越均匀,则其分选性越好。表征 孔隙分选性的参数为孔隙分选系数。孔隙分布的歪度是表征孔隙尺度分布偏于粗孔隙还是偏于细孔隙。孔隙结构的基本特征:孔隙的尺寸及其分

3、布;孔喉比;孔隙的连通性;孔隙的弯曲性;流体通道的非均质性。孔喉比为孔隙与吼道的直径之比。配位数:是指与特定的孔隙相连通的喉道数。迂曲度:表征油层中孔隙通道的弯曲性的参数。孔隙并瞬睥质性:油层中由孔隙和喉道构成的并联液体通道之间尺寸的差异。孔隙串联日有均质性:油层中由孔隙和喉道构成的流体通道在流动方向上尺度的差异。孔隙的并联非均质性对无水采收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孔隙的串联非均质性是影响残余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粘土矿物在油层中的状态分为分散状、膜状、桥塞状影响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岩石颗粒尺度;颗粒的分选性;粘土矿物;粘土颗粒形状。在相同的粒径中值条件下,颗粒间无接触的孔隙尺度比点接触的大,其连通性

4、也好,点接触的孔隙尺度比线接触的大。孔隙度:岩心中的孔隙体积与岩心的总体积之比渗透率:一定压差下,原始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多孔介质具有各向异性。油层的微斓均质性:对驱油效果影响很大。油层的宏斓E均质性:1,油层的平均渗透率:油层的平面平均渗透率;多夹层油层的平均渗透率;油层相邻区段的平均渗透率。2,垂相非均 质性: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级差。3,油层沉积的韵律:正韵律油层;反韵律油层;符合韵律油层注水对油层孔隙的影响:1,注入压力对孔隙结构的影响。1)机理定性分析:油层吼道的渗流面积随孔隙内流体压力增大而增大,可以推断 其渗透率也必然随之而增大。当注水压力小于垂直岩压的一半时,

5、模型孔隙最小截面积已恢复到不受压的情况,所以当注水压力超过某个压 力值时,必然会有微裂缝产生。注水压力的提高可造成注水井附近油层渗透率的提高。2)油藏的开发动态。3)油层孔隙变化的不可逆性。2, 注入水对油层孔隙的影响:1)注入水对粘土矿物的影响粘土矿物的冲刷-累积效应粘土矿物的水化效应2)注入水中的杂质对孔隙的影响。 3,温度对油层孔隙的影响注水后油层渗透率及调湿性的变化:1.渗透率变化(对粘土矿物含量高、原始渗透率低的油层,粘土的膨胀将导致渗透率大幅度降低,反之渗透 率将增大);2.孔间矛盾加剧(原始大尺度孔隙的实际流通面积越来越大,而原始小孔隙的实际流通面积由粘土聚集将越来越小;3.油层

6、润湿性 变化(变化机理:1.油膜被水膜所取代2.水对造岩矿物表面油中极性分子的溶解作用水驱后剩余油的分布特征:1.未动用和基本未动用的油层:1)井网不完善的油层。2)层间干扰严重的油层3)污染严重的油层4)原开发层系 外的潜力层。2.已动用油层内平面上未动用或基本未动用的区域1)井网控制不住的区域2)水动力滞留区3)条带状发育的油层4)平面失调造成的滞 留区”5)裂缝水窜造成的滞留区3.油层内部纵向上未动用的层位1)驱替液(或气)的粘性和重力突进2)油层沉积韵律导致的未动用的 部位3)厚层内隔层稳定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4)水锥和气锥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4.水驱后油层孔隙内的;残余油(存在形式):

7、1)被吸附在油层矿物颗粒表面的油膜2)由于毛管力滞留在孔隙喉道的残余油滴3)孔隙中水动力滞留油滴4)由于油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在局部低渗部位形成的残余油。第二章 相:是指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的均匀物质单元。态:是指介质的存在形态,如气态、液态,固态等。组分:体系中每个可以单独分离出来而能独立存在的纯物质。独立组分:形成体系中各相所需的最少数目的纯物质。自由度:是指在不引起体系中相的数目和相的聚集状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可以任意独立改变的条件的数目。NF=NS-Np+n单相自由度数 N两相线独立组分攵厂影响体系相态的外界条件数Np相数三元相图:杠杆原理若两个流体在恒温恒压条件下以任意比例

8、混合都形成单相,则认为这两流体是可混相的。界面(表面)张力:两相界面上必然存在一个力系,以实现两相受力状态的平衡,这一力系就是界面张力液体表面张力:与液面相切、垂直与作用线、指向液面缩小的方向上的单位长度上的收缩力。表面自由能:单位面积肥皂膜(即气液表面)上具有的能量。接触角:液相对固相润湿性的度量。也润湿角。e =0为完全润湿,称为亲水性极强或强水湿;e 90为 润湿性差,称为亲油性或油湿;e = 180为完全不润湿,称为亲油性极强或强油湿。润湿反转:固体表面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润湿滞后:固体表面的液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时,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一种现象。油藏

9、孔隙中几种重要的界面现象:毛细上升和下降;孔喉处残余油滴的分布和驱替影响残余油滴驱蓄效率的因素有:油水界面张力;油层岩石的润湿性;油藏的孔隙结构。原油的流变性:1.温度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蜡晶基本上全部溶解在原油中,沥青质高度分散,含蜡原油为拟均匀单相体系-析蜡点高分子 蜡晶首先析出,逐渐形成双相体系,原油粘度增大-反常点-析出的蜡晶增多并聚集,原油形成海绵状的凝胶体,其粘度呈反常-显触点-表 现出剪切稀释性和触变性-失流点-原油失去流动性-凝固点-蜡晶由分散相变成连续相,液态烃变成分散相。);2.溶解气对原油流变性的影 响;3.含水率对原油流变性的影响。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1 .聚合物溶液的

10、粘性;2.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3.影响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1 ),聚合物浓度对溶液视粘度的影响。2)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溶液视粘度的影响。3 )温度对聚合物溶液视粘度的影响。4 )压力对聚合物溶液视粘度的影响。第四章:毛管力:油-水界面张力而产生的一种驱油阻力。毛管数:是指油层孔隙中驱替残余油滴的驱动力与阻力的比值。附加毛管阻力:考虑动力滞后效应驱动油滴所需的最小压力。降低残余油饱利度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途径: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2.增大驱替相的视粘度。3.增大驱替速度。无水采收率:油水前缘突破时的总产油量与原油的原始地质储量之比。经济极限采收率:水驱达到经济极限时总产油量与原油的原

11、始地质储量之比。指进:驱替前缘成指状穿入被驱替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驱替相的视粘度远低于被驱替相视粘度而导致的。舌进: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油层的垂向非均质性是导致舌进现象的主要原油。若M 1 ,则有C 1则有C 0.。呈指数增长,驱替前缘不稳定,微小的扰动将发展为指进。 影响波及效率的主要因素:油层非均质性对波及效率的影响;驱替前缘稳定性对波及效率的影响;井网对波及效率的影响聚合物溶液提高波及效率的基本原理:1.利用聚合物溶液优良的流变性,在油层孔隙中具有较低的流速;2.利用聚合物分子的吸附滞留特性,堵 塞油层中大的液流通道。聚合物的滞留:1.吸附滞留2.机械捕集3.水动力滞留阻力系数

12、R :是指聚合物降低流度比的能力。它是水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流度之比。残余阻力系数R :表征聚合物降低渗透率的能力。它是聚合物驱前后油层水相渗透率的比值。第五章K化学驱油技术的对象:剩余油和残余油化学驱油技术基本原理:改善驱替介质在油藏中的动力学特性,改善驱替介质与原油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改善油层的物理化学特性。 聚合物驱油技术主要机理:利用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提高宏观波及效率和微观驱油效率。驱油用聚合物的基本特性1水溶性2稳定性3耐盐性4流变性驱油用聚合物的特性1水溶性2稳定性3耐盐性4流变性5.较强的抗吸附性6.良好地注入性7.良好的环保特性8.来源广,价格低。水解度:在NaOH作用下

13、,HPAM的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叫做水解度。驱油常用聚合物产品:1.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2.黄原胶3.其他聚合物产品聚合物驱油藏筛选的一般顾1 )油藏类型2 )油藏渗透率3 )油层的非均质性4 )油层原油粘度5 )油层温度6 )地层水矿化度 聚合物区方案设计:1聚合物驱层系组合及井网部署1 )层系组合2 )注采井网和井距2聚合物驱注入参数1 )聚合物分子量2 )聚合物用量3 )聚合物浓度4 )注入速度3聚合物溶液注入方式1 )分层注入2 )聚合物段塞注入方式3 )聚合物溶液保护段塞4聚合物溶液注入时机聚合物驱井距的设计必须考虑两个因素(1)注入压力。在保证聚合物溶液达到配注要求的前提下,注

14、入井底压力必须低于油层破裂压力(2 )聚合物溶液在油层中的稳定性。注采井距 越大,聚合物在油层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聚合物易于发生热降解和化学降解,严重地影响聚合物驱的效果。聚合物驱注入参数:1.聚合物分子量2.聚合物用量3.聚合物浓度4.注入速度油剧幽质性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1.油层沉积韵律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三种沉积韵律均可提高石油采收率,反韵律油层、复合韵律油 层和正韵律油层的水驱采收率依次降低:正韵律油层、复合韵律和反韵律油层的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依次降低。)2.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与聚合 物驱效果的影响(变异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只有在Vkc附近才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15、随平面非均质性增强,在水驱基 础上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增大,但是平面非均质性过强,会发生串流,使驱油效果变差。)表面活性剂:只需加入很少量便能明显降低溶剂(一般是水)的界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产生润湿、乳化、气泡、增溶等一系列界面效 应(或反效应)的物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特点:碳氢链太短,亲油性差;碳氢链过长,亲水性差。临界胶束浓度:开始形成胶束的活性剂浓度用CMC表示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1)活性水驱油机理(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2)改变岩石的润湿性(3)乳化2)胶束溶液驱油机理:由于加入醇和盐等助剂,调整了油相和和水相的极性,使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性和亲水性得到充分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 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强化了胶束溶液驱油的地界面张力机理。3)微乳液驱油机理: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油层润湿性,乳化,增溶等。表面活性剂驱油的影响因素1)表面活性剂当量2)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3)表面活性剂浓度4)盐浓度5)原油性质6)油藏温度7)助表面活性剂碱水驱油机理: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2.乳化(1.乳化携带2.乳化捕集)3.改变岩石的润湿性4.自发乳化与聚并5.溶解界面膜复合驱油体系:是指两种以上化学剂作为主剂混合而成的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