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549459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摘要 目的 探讨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从生物、物理、化学、心里、运动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结果 从不同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论 减少或消除各种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护是关键。 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每天与病人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是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主要实施者,在工作中随时可能受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侵袭,对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加强防护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因素 护士每天接触不同病种的病人,有些是传染病人,尤其是一些潜伏期传染病人的细菌、病毒携带者是危险的传染源,而且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

2、、体液等污物很容易在医疗活动中感染细菌或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1.2 化学因素 急症科护士在工作中常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对健康都有负面影响。护士经常接触化学消毒剂,而这些对人体的伤害是缓慢的,因而容易被忽视,如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者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短、咽喉炎及肺炎、流感样症状、手部色素沉着等症状;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原因之一11.3物理因素1.3.1电离辐射 急症科的感染病人常须床边X光拍片,护士长时间暴露于小剂量放射环境中,如果长期接触如防护不当引起蓄积可抑制骨髓造血,使白细胞

3、减少,甚至致畸或致癌。1.3.2臭氧 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物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眼睛粘膜及肺组织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和哮喘。1.3.3噪音 噪音可引起机体的应急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听力下降。心理反应如头痛、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二者常同时发生互为因果。急症科噪音主要来自各种呼吸机、报警声、空调声、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的搬动声等,噪声对人体的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可致听力下降,出现烦躁,判断力和持续记忆力减退,灵活性降低、注意力分散,工作容易出错。1.3.4锐器损伤 锐气损伤是物理危害的一种常见损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损害,护

4、理人员的皮肤被针头刺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据报道针刺或接触污染血液、体液而感染HIV的机率为0.6%,如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或体液中其感染率为6-30%,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的机率为1.8%21.4心里性危害 急症科护士遇到急症、危重病人抢救时超负荷工作,工作压力较重,一遇到急症抢救病人常须加班,加班增加了出现意外、疲倦和精神紧张的机会,再加上倒班,倒班不紧对护理人员正常生物节律有所影响,而且可导致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甚至出现抑郁。1.5运动功能性危害 急症科护士因长时间站立工作易引起下肢V脉曲张、慢性腰痛等,为病人外出做检查以及转入或转出病

5、人常常要搬动病人,如搬动姿势不正确,会发生脊柱损伤。长时间为病人翻身、叩背易导致护理人员腰背酸痛等。2防护对策2.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损害的危害性,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培训使广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职业损伤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改变其不安全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和避免急症科护士职业损伤。2.2生物性危害防护 严格执行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的消毒、终末消毒,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等有关规定,是预防生物因素伤害的最有效措施,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一定要戴手套,为防止血液、体液、排泄物及体内的物质飞散,污染医务人

6、员的眼、鼻、口操作中应使用防护口罩,眼罩等,护理病人时必须穿隔离衣,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应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2.3化学消毒剂的防护,不提倡使用甲醛消毒灭菌,特殊情况下使用必须在无菌箱中进行,消毒后一定要去除残留的甲醛气体,注意开窗通风,降低空气中化学消毒剂的浓度。接触戊二醛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尽量选用其他高效广谱对人体无害的消毒剂代替戊二醛。2.4物理性危害的防护2.4.1 辐射的防护 在床边X光拍片时,护士应暂时回避,操作人员动作要熟练,减少曝光时间能减少放射性损伤,确需陪护密切观察病情时,应穿防护服。2.4.2臭氧防护 在臭氧照射期间尽量避免直接进入消毒区域,定期监测

7、空气中的臭氧浓度。2.4.3噪声的防护 科室内加强管理,保护工作环境安静,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消除异常噪声,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对于各种仪器的报警及时查找原因予以消音。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2.4.4锐器的防护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保证光线充足,并防止被针头、刀片等锐器刺伤、划伤。处理针头时不要匆忙,以免刺伤他人,为不合作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协助,使用后的锐器或针头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一旦针头刺伤皮肤,健侧的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压损伤处的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肥皂液或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消毒,采用相应措施。2

8、.5心里性危害的防护 危重病人多,工作量较大时适量增加值班人员,合理配置人力,以减轻急症科护士的心里压力,科室内经常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外出旅游等,做到劳逸结合,缓解精神压力,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体贴护士,使护士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被尊重,从而身心愉悦的投入工作,减少或降低因心理因素及工作压力对护理人员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2.6运动性危害的防护 合理用力,搬运病人时采用患者转运板,可使护士免受腰背部扭伤,必要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及腰背损伤。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血液回流,防止下肢V脉曲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抗疲劳能力。3结论急症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是多因素的,要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保障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参考文献:1申翠香.使用戊二醛应采用保护措施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2302李映兰.美国护士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的意识和措施J . 中华护理杂志,2002,3(1):1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