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549394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69贯彻课程理念,科学实施新课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知识,经典范文(一)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实验教师们碰到了许多的困惑,有着许多担忧。如:1. 教材多了厚了,周课时少了, “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梳理探 究”的开展时间相冲突一教材教不完怎么办?2. 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 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3. 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信息多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一个标准,教 学参考书上也没有涉及,教师如何回应?4. 现在追求学生的体验和活动,教材的练习与训练题也少了,不多做题, 考不好怎么办?这改那改,高考不知咋改?搞了课改,不合高考要求,高考考不 好,如何向学生和家长交代?5. 课改强调人文与工具的统一,但

2、教材强调了人文性,学生会不会由以前 的“头轻脚重”变得“头重脚轻”?6. 教与学的方式要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改革应如何变化?上述问题虽则表现在行为层面上,实则多是观念层面的因素,有的则是课程 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可喜的是实验老师们迈开了探索的步伐,在对新课程进行 着积极的思考。先说教材的处理。语文学科已通过审定的5套课标本教材,除极个别版本外, 普遍的情况是容量大、内容多。如人教版必修模块,仅是阅读部分,每册就有四 个单元共16篇文章,还有表达交流5个专题,梳理探究3个专题。一个模块实 际的上课时间为9周共36学时,其中至少需要8一10个学时的作文课时间, 还有梳理探究的内容,这样仅阅读教

3、学最多剩下20个学时,加之相当多的选文 有一定难度,一篇课文(尤其是文言文)按传统教学就需34个学时,教学 上时间非常紧,按常规操作一般学校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很多教师靠拼体力, 加班加点,周六和周日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内容,弄得师生压力较大。分析起来,教材的容量增加是客观事实(至少是将以前三年语文学习的内容 安排到了一年零半个学期里),而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更新,处理 教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 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教教材”教惯了,教学只停留在“教” 的层面上,不尝试“用教材教”。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虽说是

4、老师们人人能说的 一个道理,但在操作中却不敢擅加取舍。以传统经验和传统方法,“教”不完高 中新教材是正常的,但并非是学生“学”不完。教学中,我们是以书本为本,不 敢越雷池一步,还是从学生实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 是以“教”完教材内容为重,还是以“学”到多少为本?是从教师个人预设的教 学任务出发,从教材内容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状况出发?是坚持统 一要求、统一步骤,还是尊重学习个性和学习差异?是过于依赖教师个人,还是 不对学生放心?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老问题,是以教定学”还是“以学定教”的 观念冲撞的结果。“教”不完可能客观存在,但学生“学”完是完全可能的。“教 会”

5、和“学会”孰轻孰重值得认真思考。师生是教材的主人,不是教材的奴隶,教材不是“圣经”。教材内容的取舍 权在师生。很多学校的教师就对教材作了大胆地、创造性地处理。如有的重点篇 LI则集中时间认真研读赏析,有的课文则一带而过,有的则完全可以自学,不在 课内讲析;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篇!_!、愿意学的篇LI就集体学,有的则个别化处 理。如我省的文昌中学,教材的处理权在备课组,教师则尊重学生,学生觉得课 内该学哪些篇口,就在征询意见表中勾出来,最后备课组决定一个单元重点讲哪 两篇课文,不全部教。该校语文组还对备课方式作改革,新教材新篇U多,老师 备课很费时,以前是单打独斗备课,现在改为每两个老师合作备一个

6、单元的课, 一个模块的四个单元山不同的教师备课,其他的教师资源共享,将他人的教案化 为自己的个性化操作即可。海南中学高一备课组将每个单元的课文砍掉一篇,由 备课组老师商定砍哪一篇。海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一备课组对教材有取舍,既不是 学8篇,也不是学12篇,而是从课文的作用出发,哪篇课文适于练的就练,哪 篇课文适于讲的就讲,适于读的就读,不平均使用力量,山老师来取舍,备课组 集中讨论确定课文的用途。海南省国兴中学语文组的教材处理则不一样,是先让 学生看完提出教的意见,备课组审核确定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全部教,没有舍弃 一篇课文。这真是各有千秋,各显神通。所以说教材的使用需要灵活自主,不必 将其奉为神灵

7、,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我们需要创造性地处理它。再说有效教学。尽管经过了培训,有的是多轮培训,但许多教师操作上的改 观不大。主要问题仍是重在讲授和训练,仍是把高考当作第一关注的话题,将教 学过程纳入高考的循环之中。他们是在担心:课内学生活动多了,体验多了,老 师的讲解少了,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学效果下降了怎么办?有的课堂有变化,但 在追求热闹,学生具体收获不多,花架子,不务实,知识与技能不能落实。有的 仍以高考训练的模式套新课改,处处以训练为本,试题乂深乂难,题型沿袭高考 样题,过于追求考试分数。海南省相当多的高中学校第一、笫二模块语文结业考 试学生及格率就很低,许多学生考得灰头土脑的。有效教学首先

8、需要解决狭隘的教学U标问题。如果将新课程定位在为高考服 务,为学生成绩提升服务上,那是极其狭隘的课程观。我们不能让高考指挥一切, 让教学只是围着考试转。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 是其重要的方面,但不是我们的教学的终极U标和全部LI标。如果改善了教学, 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和发挥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共同 合作,学生有了全面的素养,有了提髙和发展,面对考试,即便是高考,学生也 不会有困难。还有就是要处理好教学中“实”与“虚”、“死”与“活”的关系。山于语文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论争尘埃落定,大家都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于是在新课程实施中乂出现另一种偏失,相

9、当多的教师受弱化工具性观念的影响, 不恰当地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加之实验教材无论是课文前后, 还是一本书的前后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这种做法及教材审查标准是否 妥当尚待时间来检验),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础知 识的理解、掌握,不喜欢“死”,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 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透,就立马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伸与发挥,做些思 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并且极力地要把一节课做得热热闹闹,乂好玩乂 好看卜分“活”。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的“死”东西就不是在搞新课程, 只把更多的光聚焦于“悄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和一节课的“活跃

10、”“活 泼”上。这也是偏了人文性,乂弱化了工具性,“虚”得没有着落,是一个误区。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教学效果仅局限在知识与能力上,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LI标。这中间需要辩证的处理和科学的 安排。课内各种活动必须要追求效果,虽然貌似热闹的形式主义不是课改的追求, 但在教法上太实太“死” 乂不是语文课的特点。如果仅是为了追求“死”,而把 重要的“过程”忽略了,其实是把重要的教学LI标丢却了。许多人总认为我备好的课、确定的教学任务就是LI标,一节课应该完成我定 下的标,把预设的任务完成才放心,如果学生活动的“过程”太长,讨论、思 考、体验的时间太多,我的课没上完,这

11、节课口的就没达到,就是失败的课。于 是在课堂中,许多热闹的讨论场合、生机倍现的体验过程被强令嘎然而止。教师 怕时间不够,不得不让学生从“过程”中走下来,直奔预设“目的”,“过程” 搁浅在任务面前。这是很煞风景,不大科学的。语文教学当然要有LI标,只是在 具体的一节课中口标过于单一刻板、过于集中明确、控得过死也不行,它应该是 在具体与模糊、明显与隐匿的交融互动之中。有些LI标表面看来没有马上达到, 但通过学生的多方位体验,已深入其内心,对其思维方式的改善、情感的养育、 知识领域的补充有很大效益,这不是狭隘明确的预设LI标所能涵盖得了的。急功 近利不利于语文教学的长远LI标。所以说我们既要重视显性

12、、明确的LI标,乂不 能忽视隐性、模糊的目标一教学目标和内容既要“死”、“实”,乂不能太“死” 太“实”,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或重点),乂不能完全为基础(重点)而教,要 有综合效益(三维口标)的追求;教学方式上要“活”,不要把课上得太“死”、 太“实”,要把“活” “虚”的过程给学生,但又不能太“活”太“虚”而没有 实效,以致流于“虚”这大概是语文学科十分独特的地方。语文课的特别处 就在于“死” “活”并重,“实” “虚”相间。(二)教学评价改革要与教学同步跟上。以前我们只是强调终结性测试,关注一次 性考试的成绩。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过程性评价体系,不能仅以一次考试和 一次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

13、过程性评价要与学分认定挂起钩来,以引导学生健康 和谐地学习和发展。各地在学分认定上有一些好的探索,值得借鉴。如海南中学 语文组,规定学分认定山儿方面的内容决定,平时成绩占40%,即学生自评占5%, 课程研修考勤占5%,平时作业、检测成绩占30%;终结考试占60%,这种评价制 度不再只关注一次性考试,有积极的意义。有的中学则将终结性考试权重放到70% 或80%上。总的说,终结性考试权重不能太重,而且应将学生修习的课时记录, 学生平时的作业、活动、态度及成果,均确定为学分认定的依据。要注意不能将过程性评价弄成繁琐哲学,要尽量简化程序,有利于操作,并 注重实效。有的项不一定非得要自评、学生互评、家长

14、评、教师评,再交曲 学校教务部门审核,表格一大堆,工作量过重,而缺乏实际效果。适当引导学生 自评,重要项目让学生参与互评是可以的,但不能大范围地放山学生调控,要始 终注意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高中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学习 的过程主要在学校,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能掌握不全,不一定要参与学业性的 评价。切忌利用评价手段发动学生去孤立、限制个别与教师不太合作的学生,一 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其人格,使评价走向健康正确的引导之路。不能将考试和检测半成控制其至是奴役学生的有力工具,不能任意拔高考试 或检测的难度。高中阶段的模块学习不是象高等院校中文系那样的专门化、深入 系统的研修,学

15、生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稍高层次的基础学习,课程标准 也提出的是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新课程不是引导每个学生都去追求一白分, 而是要求学生基本达标即可,评价上也是采取区间区分,不提倡精细区分,故不 能随意提高考试难度,更不能让学生沿着传统的高难度的高考模式进行新课程的 学习检测,不能让学生对新课程的语文学科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和无成就感,更 不能使其丧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和对语文课的热情。不要总是担心高考不会变化而仍旧会是老面孔。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校招生考 试制度必定会改革,只会沿着新课程的理念进行相关改革,一定会有利于推进新 课程,会有利于学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改革,会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只会

16、让改 革者受益,而不会让改革者吃亏。随着高考方案的日臻完善和出台,不按着新课 程方向走,沉缅在过去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师们,必定在改革的过程中遭遇挫折, 其至会付出代价。(三)许多的实验教师面对新课程在很长时间内都抓不住实施的要领,找不到切入 口,而且缺乏专业成长的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帮助一线教师找到一些 “抓手”,如在省内及时推开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海南省中学语文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课题研究与实验,将理念与操作技能融于一体,旨在通 过课题的实验使老师们找到进入新课程的便捷路径,并在实践中帮助教师们与新 课程共同成长。众所周知,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转变学 习方式是新课程最根本的特征。新课程实施最为核心的工作就是转变学习方式。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 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 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解决这个核心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