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549124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 为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按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切实改善全县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质量,根据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5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青政办*81号)等法律法规,以及海东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设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创新环境监管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解决环境监管中存在的盲

2、区死角为重点,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环境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从源头减少环境隐患,促进区域环境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以县政府和乡镇政府为责任主体,明确相关部门环境监管职能,在全县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建立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的环境监管三级网格体系,形成“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环保部门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环境监管格局,推动环境监管关口前移,触角向下延伸。2

3、0XX年起全面实施网格化监管,确保环境监管全覆盖,及时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及生态环境安全。 二、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划分及职责 在全县范围内建设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县政府主要负责统一组织、指导、监督辖区内各乡镇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督促具有环境监管职能的相关部门落实网格化的环境监管职责任务(各部门职责详见附件一)。各乡镇政府结合本辖区污染源分布、产业结构、矿产资源、生态环境等特征确定监管对象,采取差别化环境监管措施并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本辖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网格划分 1、一级网格 全县共划分1个一级网格区域,责任主体为县

4、人民政府,具体职责为: (1)指导监督二级网格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和责任人履职情况。 (2)承担本辖区日常环境监管任务,依法查处辖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妥善处理环境信访投诉、环境污染纠纷案件,排查工矿企业、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等环境安全隐患,按要求公开污染源相关信息及环境违法案件查处信息。 (3)组织本级承担环保工作职责的各相关部门,负责本辖区日常环境监管检查、巡查、协调任务,对所监管的网格化加强巡查、抽查、督查,对发现问题、接到报告和投诉举报以及上级督办事项及时查处,督导各乡镇落实网格化监管措施等。 2、二级网格 各乡(镇)行政区域为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职责为: (1)负责指

5、导三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认真调查处理上级网格交办的环境污染案件,及时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相关信息。 (2)配合一级网格全面排查工矿企业、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等环境安全隐患,认真调查、报告并协助处理上级网格交办的环境污染案件,及时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相关信息。 (3)发挥辖区内相关单位的作用,组织本单位、其他单位和辖区内居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畜禽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焚烧、垃圾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及生态破坏进行巡查、监督和制止,并向一级网格报告。 3、三级网格 以全县各村(居)委会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村(居)委会,村(居)委会成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其具体职责: (1)负责宣

6、传环保法律、法规,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 (2)对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禁烧、垃圾禁烧、杂草杂物禁烧、非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巡查,并上报上级网格及协助调查处理。 (3)及时向上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反映群众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填报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等相关信息,并在三级网格单元内设置若干环保管理员。环保管理员接受上级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 (二)网格体系建设要求 1、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 2、建立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和奖惩措施,各级网格之间(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责任

7、状;建立完善横向之间(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和移交移送制度,加强协调联动,认真履行职责。 3、构建环境监管信息系统。 近期目标。20XX年7月15日前,一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二级网格单元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二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20XX年7月31日前,二级网格单元建立辖区内污染源信息收集、汇总、公开机制,以及三级网格单元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三级网格单元设立污染源管理台账。 有条件的部门可以借助社会管理系统平台,运用视频监控等现代化手段,先行推进精细化、数字化管理。 远期目标。全县统一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平台,并逐级联网,完善县、乡、村级

8、数据库;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三)网格运行 1、巡查。二级、三级网格的责任人员要对辖区内生态环境、排污企业、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定期进行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报告。 2、查处。一级网格责任主体或相关部门接到二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关于环境违法行为的报告后,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必须移送,并配合相关单位进行调查。受理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查处工作,并将结果反馈移送单位。对需多部门进行联合调查的,由一级网格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联合执法。 3、反

9、馈。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结果要及时答复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公开,并告知下级网格责任主体。 4、监督。人大、政协、监察对环境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监督;上级网格对下级网格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完善和优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运行。 5、评价。县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每半年对网格化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各级网格每季度对本级网格运行情况进行自评, 一、二级网格对下级网格进行评价,研究改进措施,评价结果逐级上报。 (四)网格监督 1、人大、政协监督。充分利用人大法制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定期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

10、监察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行政监督作用,保障三级网格体系正常运行,对失职渎职的、未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环境监管责任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3、社会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揭露和批评环境违法行为,发挥环保监督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促进增强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建立网格监管信息平台 县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全县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各级网格联动共用,实现数字网格化监管,完善和规范下级网格化监管信息平台,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数据库或设立台账。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XX年6月30日前

11、)县政府成立县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环保副县长担任,成员由环保、财政、人社、编办、水务、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委、经商、公安、监察、国土、电力、交通、农牧、安监、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金融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环保局长担任,全面安排部署全县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 (二)体系建立阶段(20XX年7月1日-7月31日) 一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辖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确定各级网格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明确各级网格责任人、职能任务;二是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网格责任主体巡查、报告、查处的时限、标准等工作要求,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

12、建档造册;三是明确各网格单元责任主体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中的职能,制定奖惩措施,保障各级网格的高效运转。 (三)全面实施阶段(自20XX年8月1日起)全县网格化监管体系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及各级网格巡查、查处、反馈、监督、评价机制正式运行。各地严格按照网格化监管体系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在每年7月1日和次年1月1日前,分别向县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办公室报送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体系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设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办事机构,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的网格化环境监

13、管体系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县直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环境监管责任,形成环境监管的强大合力。 (二)提升监管能力,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县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大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一是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网格化环境监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在二级网格单元有责任主体设立专职的环保岗位,落实人员编制、经费,保障二级网格正常运转;三是进一步加强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增加环境执法资金投入,配备必须的人员编制,壮大队伍建设;四是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资金投入,推动“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有效提升环境监管技术水平和监管效

14、能。 (三)畅通监管信息,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建立信息报告和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网格化体系建设情况、网格职责和责任人员、排污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查处环境信访问题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等情况,做到制度要上墙,会议有纪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要就网格化建设及运行情况编制简报进行宣传报道和上报上一级网格。 (四)落实部门职责,严格责任追究。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部门职责,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制定网格化监管考核细则,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总责的要求,强化下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的环境监管责任,对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县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环境治理攻坚目标考核,对各级网格单元责任主体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行为,将严格问责,对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内容总结(1)(一)网格划分 1、一级网格 全县共划分1个一级网格区域,责任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具体职责为: (1)指导监督二级网格的建立及运行情况和责任人履职情况(2)(二)网格体系建设要求 1、实行“五定”(3)(三)网格运行 1、巡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